陳之長
中國獸醫學家
陳之長(1898—1987),著名獸醫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現代畜牧獸醫教育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898年1月28日生,四川簡陽人,先後主持中央大學、四川大學和四川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工作近50年之久,為培育畜牧獸醫高級人才,傳播和推廣畜牧獸醫先進科學技術,作出了重要貢獻。
1898年1月28日出生於四川省簡陽縣。
1912一1913年肄業於成都府中學堂。
1922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學堂(今清華大學前身)。
1922—1926年先入美國依阿華州立農工學院深造,獲獸醫學博士學位;旋即赴康奈爾大學進修兼研究一年。回國途中,到日本考察畜牧獸醫事業。
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開封)獸醫官。
1928一1929年任廣西省農林局畜牧獸醫技師兼科主任。
1929—1946年任台灣中央大學教授兼農學院畜牧獸醫系系主任。
1942年當選為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理事長。
1948—1956年任四川大學教授兼農學院畜牧獸醫系系主任。
1956—1985年全國院系調整后歷任四川農學院(后改為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兼畜牧獸醫系系主任、名譽系主任。
陳之長,字本仁,1898年1月28日生於四川省簡陽縣禾豐鄉周家溝。父孝威,習法政,重子女教育。陳之長自幼發憤讀書,1912年考入成都府中學堂(現成都石室中學),1913年考入北京清華學堂留美預備班。在校期間曾因參加“五四運動”遊行示威,被北洋軍閥政府逮捕,數日後獲釋。1921年又因支援北京國立和大院校教職員索薪鬥爭,參加罷課罷考,被學校當局勒令留級一年。
1922年,陳在清華學堂學習期滿,赴美入依阿華州立農工學院攻讀獸醫。在校時與張心一、趙連芳、程紹迥等同學組織“中國新農會”,互相砥礪並相約回國後去東北合辦墾牧場。1926年陳在該院獲獸醫學博士學位,旋即赴康奈爾大學選修微生物學,並在乳牛場實習乳品加工,為回國辦場作準備。1927年學成回國。歸途中在日本逗留3個月,考察日本的畜牧獸醫事業。
當時祖國北方仍被軍閥割據,民不聊生,辦場一事,自成泡影。經鄒秉文介紹,在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總司令部任獸醫官。
那時廣西一帶流行牛瘟,連年不息,田園荒蕪。1928年初,他應廣西省建設廳邀請,赴廣西任農林局畜牧獸醫技師兼科主任,主持創建血清廠,防制牛瘟。聽說俄僑在哈爾濱搞牛瘟血清頗有經驗,遂專程去滿蒙地區考察畜牧獸醫事業,並與俄僑獸醫技師交流經驗。在哈爾濱訂購製造血清疫苗專用器材數百箱,陸續運回柳州安裝備用。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陳被迫逃離廣西,繞道抵達上海。
1929年秋,他應聘擔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兼畜牧獸醫系主任,從此走上“教育救國”之路。此時,“中國新農會”會友多已日國在中央大學任教,為實現夙願,在從教之餘,創辦了“南京新農公司”養雞養蜂場,至1937年南京淪於敵手才宣告解體。
從1929年至1937年,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在教學、科研和推廣方面,都有長足發展。全系擁有教授6人、講師2人、助教4人、技術助理員3人。建成了實習豬場、良種雞場。添購了乳牛場機械設備和獸醫醫療用品。在此期間還舉辦了養蜂訓練班(1930、1931年)、養雞訓練班(1931年),乳品衛生檢驗訓練班(1935年)、二年制畜牧獸醫專修科(1936年)、獸疫防治人員訓練班(1937年)。在科研方面,1935年獲洛氏文化基金會資助,由許振英主持豬種培育和飼養技術試驗研究。在推廣方面,1935年與江蘇泰興義莊農場合作在泰興地區推廣良種畜禽;同年創辦《畜牧獸醫季刊》,及時報道教學和科研成果。
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央大學西遷四川重慶。當時四川省建設廳邀請陳之長、羅清生去成都協助工作,遂借得四川省家畜保育所部分房屋作為畜牧獸醫系師生安身和教學實習場地,為教學、科研和推廣提供了較好環境,也使從南京帶來的良種畜禽得以充分選育和推廣。在四川9年,雖值抗戰期間,學校經費拮据,在陳之長的積極努力下,畜牧獸醫系的師資力量進一步加強,除完成本科和專修科教學任務外還代辦了中央政治學校附屬邊疆學校畜牧科,與農林部中央畜牧實驗所合辦了羊毛改進人員訓練班,招收了畜牧和獸醫碩士研究生。
1938年,陳之長和羅清生應重慶國民政府財政部川康鹽務管理局邀請,赴自貢鹽場檢查鹽井推牛瘟病。他們建議成立獸疫防治機構,先後推薦畢業生等10餘人,成立獸疫防治所,建立血清廠,為控制當時流行於川康鹽區的牛瘟和炭疽病作出了貢獻。
同年,陳之長和許振英、趙海泉等應西康省政府邀請深入康北草地考察牧民生活、畜牧業生產、牲畜疫病防治,提出不少建議,供當地政府發展草原畜牲業生產作參考。
1940年,成立中華畜牧獸醫出版社,陳之長任理事長。該社出版定期的《畜牧獸醫月刊》以及畜牧獸醫專著和科普讀物,對開拓和發展我國畜牧獸醫事業起了促進作用。
1942年,陳之長當選為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第二屆理事長。1943年2月,他以學會名義邀請美國俄勒岡大學畜牧系主任、牧場經營管理專家R.G.蔣森(Johnson)來成都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講授草原管理學和草原牲畜管理學,並陪同蔣森應西康省政府和寧夏省政府邀請去康南和寧夏考察。1943年秋,又邀請美國家畜育種專家R.W.費里朴(Phillips)來系作“家畜育種學對遺傳學原理之應用”與“家畜生殖生理及家畜育種新趨勢”兩次學術報告。1944年邀請美國獸醫專家E.A.童立夫(Tunnicliff)作關於獸醫衛生和獸疫防治的講授和學術交流。
1945年暑期,應四川省政府邀請,偕同應屆畢業生王樹信等赴川西汶川縣羌族地區草坡進行綜合考察,探討該地區是否宜於發展畜牧生產。
1946年中央大學在南京復校。陳之長因健康原因辭去系主任職務,但仍擔任獸醫微生物學和家畜產科的教學工作。
1948年,陳之長應聘就任四川大學教授兼農學院畜牧獸醫系主任。當時曾有人勸他去台灣,被他毅然拒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繼續擔任系主任。在系務工作中,堅決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1954年他去北京參加高教部召開的高等農林院校學生培養方向和制定教學大綱會議,回校后立即執行統一教學計劃,制定各課教學大綱,建立教研組,對穩定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起了積極作用。1956年他參加高等農林院校考察團赴蘇聯考察高等畜牧獸醫教育和科學研究。1961年他積極貫徹“高教60條”,使教學、科研和生產勞動進一步得到合理安排。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蒙受到莫須有的冤屈,身心備受摧殘。1970年後長期卧病。在病榻上仍念念不忘教書育人工作,並寄書下放勞動的教師,共勉堅信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粉碎“四人幫”后,他歡欣鼓舞,決心在有生之年,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竭盡綿薄。在病中他堅持撰寫和為來訪者提供我國畜牧獸醫史料,稍能下床行動,即參加畜牧獸醫學會和學校舉辦的學術活動。
1985年春發現患結腸癌,經醫治無效,於1987年3月13日與世長辭,終年89歲。彌留時遺言:“把我的遺體奉獻給川醫研究,後事一切從簡,並把骨灰投放羌江。”
1陳之長.滿蒙畜牧獸醫事業一瞥.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旬刊,1929(38):2—3. |
2陳之長.畜物獸醫事業與國計民生問題.農業周報,1930(53—55):31—35. |
3陳本仁.獸醫學概論.畜牧獸醫季刊,1935,1(2):15—42. |
4陳之長.雞瘟發現於河南開封.畜牧獸醫季刊,1935,1(3):43—44. |
5陳之長譯.乳房炎簡易檢查法:牧埸及實驗室適用.畜牧獸醫季刊,1935,1(3):97—106. |
6陳之長譯.國際獸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結核病論文提要.畜牧獸醫季刊,1937,3(1):126—136. |
7陳之長,許振英,趙海泉.西康畜牧獸醫調查報告.畜牧獸醫季刊,1940,4(1). |
8陳之長.雞消化道酵酶作用之研究.畜牧獸醫季刊,1940,4(2). |
9陳之長.網狀內皮系.畜牧獸醫季刊,1941,4(3、4). |
10陳之長,羅清生譯.馬氏家畜診斷學.成都:中華畜牧獸醫出版社,1941. |
11陳之長,盛彤笙.改進我國畜牧獸醫教育之商榷.畜牧獸醫月刊,1941,1(9):283—286. |
12陳之長.乳牛結核之防治問題.畜牧獸醫月刊,1943,3(2、3). |
13陳之長.乳牛難產.畜牧獸醫月刊,1947,6(10、11、12):14—15. |
14陳之長.成都乳牛業進展狀況及其存在問題.成都市第一屆乳牛節特刊,1949,11. |
15陳之長.家畜解剖學(英文).成都:銘賢學院,1949. |
16陳之長,羅清生重譯.獸醫內科診斷學.南京:畜牧獸醫出版社,1953. |
17陳之長編譯.家畜不育與不妊.上海:科學出版社,1964. |
18陳之長編譯.家畜生殖生理.四川雅安:四川農業大學出版社,1964. |
19陳之長.中央大學畜牧獸系在四川辦學情況.四川畜牧獸醫史料,1985. |
20陳之長.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簡史·中國畜牧史料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 |
陳之長以其畢生精力貢獻給祖國的畜牧獸醫教育事業,長達50年之久。他品德高尚,公正坦誠,才思銳敏,平易近人,知人善任,因此能聘請到不少國內名流、專家來系任教,合作共事。他不僅承擔繁重的行政工作,而且編寫教材,翻譯名著,親自講課,指導實習,帶領研究生,為祖國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畜牧獸醫科技人才。他的學生遍布海內外,不少已成為蜚聲國際的專家、學者和領導幹部。他的一生為畜牧獸醫科技工作者樹立了光輝典範。
陳之長曾被推選為四川省第二屆政協委員,四川省第四、五屆政協常委;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
“蒙山蒼蒼,羌江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我們謹以此數語來表達對陳之長教授的景仰和深刻緬懷。今天,我們紀念陳之長教授,更要學習他的辦學精神,孜孜不倦的辦學學風和做人美德,繼承和發揚他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的高尚品質和奮進精神,為發展我國的畜牧獸醫事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