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佛閣的結果 展開

佛閣

佛閣

語出:唐白居易《月夜登閣避暑》詩:“行行都門外,佛閣正岧嶤。”元周伯琦《九月一日還自上京途中紀事》詩:“佛閣騰雲霧,人家結市闤。”

解釋


佛閣即佛教建築中供養佛陀的樓閣,發音為 fó gé(漢語拼音)。

相關文獻


唐 白居易 《月夜登閣避暑》詩:行行都門外,佛閣正岧嶤。
元 周伯琦 《九月一日還自上京途中紀事》詩:佛閣騰雲霧,人家結市闤。

著名佛閣


米拉日巴佛閣

米拉日巴佛閣是全藏區唯一的一座供奉藏傳佛教各派宗師的高層建築名剎,始建於清乾四十二年(公元 1777 年),距今已有二百餘年歷史,建築總面積 4028 平方米,高 40 余米,共九層。佛閣內供奉有各類佛像一千二百七十多尊,建築造型獨特,融藏族堡式建築與佛閣式建築特色為一體,外觀雄渾壯觀。樓內壁畫琳琅滿目,與彩繪、唐卡、塑像渾然一體,頗具宗教神秘的色彩;走廊樓梯盤旋直達樓頂,一至九層佛殿供奉的佛像有以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為主的藏傳佛教各派的開宗祖師;並先後形成了寧瑪派、薩迦派、葛舉派、葛丹派、格魯派等諸多角派,有以喜金剛為主的密乘四部的眾多本尊佛像;還有佛、菩薩、護法、財神等佛像二百一十五尊。整個佛閣的佛像總數為一千二百七十二尊。米拉日巴佛閣的僧侶們每年還要舉行各類佛事活動。從后藏扎什倫布寺習而來的宗教法舞蹈形象或獸、或鬼或神,或善或惡,服裝奇特、面具繁多,法號鑼鼓激越,震顫人心。

梓園佛閣

梓園佛閣,位於上海梓園。梓園,原名宜園,由清康熙二十一年進士周金然購築。內有樂山堂、吟詩月滿樓、寒香閣、青玉航、快雪時晴、琴台、歸雲岫、宜亭諸勝。乾隆間歸喬光烈,有董氏家藏帖刻石、最樂堂法帖。咸豐同治年間園歸郁氏,改名借園。同治八年(1869)郁熙繩購置借園。清末民初,園歸名書畫家、實業家王一亭,因園中有古梓,改名梓園。梓園與徐光啟故居同在小南門喬家路上,相距僅百多米。沿街兩層西式騎門樓上是羅馬柱浮雕,由吳昌碩題門額“梓園”。在東部臨巡道街建造住宅,園中建築物也部分經他改建,但園林布局,還是二百年來的原狀。
王一亭(1867—1938)名震,擅行草書,能以行草筆法作人物花卉,所繪佛像,法相莊嚴,最為名貴,中年後別署白龍山人。清末日本發生大地震時,王氏除捐款外,還將自己所作書畫義賣后捐贈給日本政府,獲日本天皇褒獎。梓園中池岸湖山參錯,有亭翼然突出池中,池中植蓮,池畔古樹杈牙。此園為王一亭住宅,內有青磚白縫的二層日式樓房一幢,後有中式佛閣一座,向不開放。日軍侵滬,竄入王宅,字畫傢具都被盜竊一空。王一亭聞知只得揮淚去港作客。翌年含恨而逝。
不經指點真不會想到,擁擠的民居裡面還有一幢中西式塔式洋樓,百葉長窗,屋頂鋪的是日式菱形瓦,構造較為罕見,現在住滿“七十二家房客”。其後有一座兩層佛閣,樣式也很少見。後面還保留著一排五開間的明代平房。1922年,王一亭還在梓園接待了初次到滬的愛因斯坦夫婦。
如今梓園門樓、日式二層住宅建築、佛閣及大堂還在,可惜花園已毀,現在駐著一家起重安裝隊。有關人士認為,光修復花園不算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