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王一亭的結果 展開

王一亭

書畫家

王一亭(1867年—1938年11月),男,號白龍山人、梅花館主、海雲樓主等,法名覺器。祖籍浙江吳興(今湖州市),生於上海周浦。清末民國時期海上著名書畫家、實業家、傑出慈善家、社會活動家與宗教界名士。

徠曾兩次任上海總商會主席。加入中國同盟會,資助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任中國國民黨上海分部部長。上海光復后,歷任軍政府交通部長、商務總長、中華銀行董事。後任南京國民政府中央救災準備金保委會委員長。曾任中國佛教會執行委員兼常委,上海佛學書局董事長,致力於慈善事業。對海派書畫藝術的繁榮和對外交流貢獻卓絕。

王一亭作品具有近代人文主義意識。吳昌碩贈詩王一亭曰:“天驚地怪生一亭,筆鑄生鐵墨寒雨。”

1932年任全國藝術家協會理事。1937年日寇侵佔上海后,堅辭不就偽職,表現出高貴的勁風亮節。1938年11月病逝。重慶國民政府明令褒揚公葬。蔣介石題送輓聯:“當飄搖風雨之中彌征勁節,待整頓乾坤而後重吊斯人”。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王一亭,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做經營海運業務的天余號跑街,后升任該號經理。三十歲出任日清公司總代理,后涉足電器、保險諸業,躋身清末上海最大實業家之列。
光緒三十一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任中國同盟會上海分會機關部財務科長。資助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先後出任上海軍政府商務總長、華商電氣公司董事、中華銀行董事。上海光復后,歷任交通部長、工商部長,嘗集資九十一萬金資助革命軍。
王一亭
王一亭
1909年,參與發起豫園書畫善會,參加題襟館金石書畫會活動。
1912 年,中國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中國同盟會上海支部改國民黨上海分部,王一亭任部長。
1913年,國民黨反袁派宋教仁遇刺,王慷慨資助討袁二次革命,失敗后,遭袁世凱通緝。從此退出政界,潛心於書畫,熱衷公益事業,奔走募集賑災之款多達億元。
1922年,當選為中國佛教會會長。
同年11月13日晚,王一亭在梓園設宴招待愛因斯坦夫婦。愛因斯坦在酒宴上致辭:“今日得觀眾多中國名畫,極為愉快,尤佩服者,乃王一亭先生之個人作品。”
1923年,任上海商會主席。
同年9月,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王一亭援救甚力,為彼邦朝野感念。
1925年11月,海上書畫聯合會成立,會員有于右任、王一亭、趙雲壑、吳昌碩、周煉霞、馬企周、張善孖、張大千、葉柏皋、劉海粟、錢化佛、陶冷月、謝公展、黃賓虹等,查煙谷任會長。以研究發揚中國書畫藝術為宗旨,多次舉辦會員作品展覽。
1931年4月作為中國藝術家訪問團團長,率張大千、王個簃鄭曼青、吳仲熊、錢瘦鐵等青年書畫篆刻家訪日,於東京上野舉辦展覽,引起轟動。
同年九一八事變后,聯絡書畫界義賣,捐助東北抗日義勇軍
1932年,任全國藝術家協會理事。
1936年冬,上海地方當局以其熱心公益,發起為其70歲祝壽。梅蘭芳為王一亭祝壽。
1937年,日寇侵佔上海后,辭去日清公司職務。日偽勸其出任偽職,王一亭不顧年邁體弱,攜家眷避地香港,表現出高貴的民族氣節。
1938年11月,因病重返回上海覺園,於13日逝世。國民政府明令褒揚公葬。
王一亭公葬大會
王一亭公葬大會
1939年1月23日,王一亭追悼會於貴州路陳英士紀念堂隆重舉行。上海孤兒院一百多名青少年吹奏哀樂,政界、商界、慈善界、教育界和藝術界重要人士出席追悼大會。王一亭遺像兩上角分別懸掛國民黨黨旗和中華民國國旗。遠在重慶的蔣介石題送輓聯“當飄搖風雨之中彌征勁節,待整頓乾坤而後重吊斯人”。
1徠948年12月22日,國民政府在虹口公墓為王一亭隆重舉行正式葬禮,蔣介石為之題寫“清標亮節”。

人物軼事


王一亭與吳昌碩合影
王一亭與吳昌碩合影
王一亭對海派書畫藝術的整體發展,特 別是對藝術領軍人物的樹立起了關鍵作用。王一亭是上海這座大都市培育出的既有藝術天賦又有商業意識,既有創作能力又有經濟頭腦,既有審美追求又有社會責任的英才。
王一亭對吳昌碩金石書畫的推廣,對海派書畫影響力的擴大,海派書畫家在慈善賑災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等,都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任伯年於1895年去世后,吳昌碩於1912年定居上海前,海派書畫群體中公認的大家已不少謝世,如吳伯滔於1895年、虛谷於1896年、吳大澄於1902年、蒲華錢慧安於1911年都歸道山,王一亭成為中堅人物。
1912年,年近70歲的吳昌碩離開蘇州,正式定居上海。王一亭在上海商界、金融界大力推介吳昌碩,使其名聲大振,為海上畫派樹立起一位藝術界領袖。
1914年,王一亭為吳昌碩在上海六三園舉辦了生平第一次個展。六三園是當時日本政要和商界接待貴賓的宴慶地。吳派藝術始為日本各界所推崇。
王畫吳題, 風行一時
王畫吳題, 風行一時
受外祖母影響,王一亭自幼酷愛繪畫,十二三歲時,畫名已傳遍周浦鎮,被視為少年奇才。后師任伯年,任伯年的創作理念及平民化藝術形式,對王一亭的繪畫影響極大。用色明麗雅逸,人物造型生動,以適當變形與誇張使之更具神采。喜怒哀樂刻畫細膩,頗富生活氣息。與傳統人物畫的面容淡然、煙雲供養相比,王一亭人物畫表現出近代人文意識。
吳昌碩定居上海后,王一亭與之相從甚密,其後期書畫創作深受吳昌碩金石風格影響,書法蒼勁雄渾,畫風趨向闊筆寫意。用筆酣暢雄健,氣勢磅礴,設色濃艷,但仍保持其自身的寫實特色。在清末民初海上畫壇中地位僅次於吳昌碩。
吳昌碩曾贈詩王一亭曰:“天驚地怪生一亭,筆鑄生鐵墨寒雨。活潑潑地饒精神,古人為賓我為主。”

社會活動


公益活動

王一亭之人文主義精神
王一亭之人文主義精神
王一亭出身貧苦,作為一名著名的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他不辭辛勞、不計得失,成為上海最著名的慈善家和慈善界領袖人物,表現出高度的近代人文主義精神。
他先後參與策劃、創辦了上海孤兒院、中國救濟婦孺總會、上海慈善團、上海遊民習勤所、上復善堂等十多個上海最有影響的慈善組織,並擔任國民政府賑務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救災準備金保委會委員長、上海慈善團體聯合救災會、上海國際救濟會等社團的要職。
王一亭與高鳳池創辦的上海龍華孤兒院在當時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反響。由宋慶齡擔任院長,社會名流張君康先生擔任院長。
慈南在《紀白龍山人王一亭》一文中曾寫道:“先生開會,常若人定,恆一言不發,然遇取決之際,事有不能決者,一言立解,凡上海慈善事業,無不有先生名,蓋無先生之名在董事列,若不足以號召也者。各慈善經費恆不裕,其所辦事業則又力求其大,因之收支常不敷,轉以求先生,先生能有以紓其急。先生常謂‘辦慈善事業,不愁無經費,如辦得好,人自會送款子來’。有時至無可籌措際,先生常出其所作書畫,集巨款,而以嘉惠公益慈善事業。”

人物評價


王一亭是一位具有國際主義精神的慈善家。1923年9月1日,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他與朱葆三等人在《申報》上刊登《救濟日本大災召集會議通告》,及時墊募白米六千擔,麵粉二千多包及藥品、木炭等生活急需品,急速運往日本,為最早抵達的外國救援船,並向日本災區寄贈一座梵鍾,日本人稱其為“王菩薩”。
1983年,王一亭墓遷於吳縣洞庭東山楊灣,日中友協會長宇都宮德馬題詞“恩義永遠不忘記”,感念當年救濟之恩。
王一亭對上海的藝術教育事業也作出了突出貢獻。1912年,王一亭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創辦之初出任校董,出資相助,並親自授課。后又創辦上海昌明藝術專科學校,培育青年英才,弘揚海派藝術。
王一亭又是一位促進對外藝術交流的使者,曾多次組織中日書畫家互訪及辦展,影響巨大。

創作特點


藝術特色

王一亭的作品具有近代人文主義意識。早年學畫得徐小倉指點,后師從任伯年,畫藝大進,繼承任派風格。晚與金石派大師吳昌碩亦師亦友,趨向闊筆寫意,設色濃艷,筆墨酣暢,氣勢雄闊而不失寫實本色。構圖講究,詩書畫印,渾然一體。在清末民初海上畫派中影響僅次於吳昌碩。

人物作品


王一亭書畫扇面專輯
王一亭書畫扇面專輯
王一亭畫作
王一亭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