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潤夫

童潤夫

童潤夫,紡織科學技術專家。參與創辦的棉紡織染實驗館,是中國最早的紡織科研機構,反映了科學技術面向經濟的實踐經驗,有多方面的開拓意義。他受金融機構委託,以科技專家身份經營管理大型紡織企業,在發展民族紡織工業方面作出了業績。

生平簡介


綜述

童潤夫,又名有翼,浙江德清縣人。11歲時,父親預留遺言稱:“近時崇尚西學,汝輩生此時代,凡東西人之語言文字及格致算術實業法政之學,亦不可不並習之,但常就其質性所近專習一業,以期有裨實用,不可鶩廣而荒,了無一得。”為此,童潤夫小學畢業后,就讀於蘇州省立第二工業專科學校。1916年去日本入早稻田大學學日語,並在日本和歌山紡織廠實習。1918年考入日本國立桐生高等工業專科學校,1921年春畢業,同年回國。次年應聘於上海日商大康紗廠任練習工程師、工程師,歷時7年,積累了較豐富的紡織技術經驗,編譯出版《紡織標準工作法》一書。1929年童潤夫應民族資本家之聘,任上海鴻章紗廠廠長。由於汲取日本廠的嚴格管理經驗,銳意改革,第一年即扭虧為盈,取得明顯的成績。

1933年

1933年,中國經濟委員會所屬棉業統制委員會聘任童潤夫為技術專員兼技術主任。1934年初,童潤夫代表棉業統制委員會與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多次洽商,集雙方力量合作組建棉紡織染實驗館,確定了組織機構與經費,選定了館址與研究目標,並著手建造廠房,購置機器設備,於1935年冬建成,開始科研實驗工作。

1935年

1935年,童潤夫受中南金城兩家銀行之邀去天津,代表兩行所設誠孚信託公司行使權力。當時,天津的恆源、北洋兩紡織廠負債纍纍,日商在華紡織廠家依仗其優勢,欲以低價購買,已與北洋紡織廠簽定草約,即將成交。為扭轉這一局面,挽救民族工業不致落入外商之手,童受誠孚公司之託,從北洋老股東手中收買股權,然後召開股東大會,反對所簽草約,擊敗了日商的收買企圖。從此,誠孚公司以民族金融集團為後盾,擴大投資,接辦了恆源、北洋兩家紡織廠,隨後又接管了上海新裕第一、第二兩家紡織廠,在上海設立誠孚總公司,天津的誠孚公司改為分公司。童潤夫以科技專家身份,既無股權,也無投資,卻參加誠孚公司董事會,任常務董事兼副總經理,主持企業工作,取得經營管理大企業的實權,這在近代民族紡織企業中是少有的。1936年冬童潤夫正式辭去鴻章紗廠廠長職務。
童潤夫代表誠孚公司接辦津滬各廠后,聘請多位著名紡織專家負責各廠工作,加強技術管理,擴充設備。同時還創辦誠孚鐵工廠、新華化工廠,在重慶、常熟設立新紡織廠;為推進紡織實驗研究及培養人才,設立新裕紡織實驗所。童潤夫還大力支持公司董事、著名紡織專家李升伯的建議,於1939年設立誠孚公司高級職員養成所(后改名為誠孚紡織專科學校),逐年撥出巨款,並親自參加講課,至1944年共培養紡織技術人員172名。抗日戰爭時期,南京汪偽政府多次誘迫童潤夫出任工作,童以工作繁忙為托,到處躲避,拒不接受。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誠孚公司於1954年經批准實行公私合營,童潤夫任總經理。其後,童調任上海市棉紡織工業公司總工程師,參與領導上海各公私合營棉紡織廠的生產技術工作。他克己奉公,受到廣泛的尊重。1957年,童潤夫以專家身份,光榮地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1958年他受組織派遣,去蘇聯東歐考察工業。
童潤夫晚年還參加紡織科技文獻的翻譯工作,積極貢獻餘熱。他熱心紡織學術團體的活動,與紡織專家朱仙舫汪孚禮共同兼任《紡織周刊》常務編委,主持編寫。他曾擔任上海市紡織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他思想進步,重視家庭教育,6個子女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文化大革命”期間

“文化大革命”期間,童潤夫受到不應有的待遇,1974年不幸去世。1979年組織上為他恢復了名譽。遵照他的平生心愿,其子女將他的全部積蓄14.5萬元捐贈給上海市紡織工程學會,作為優秀紡織學術論文的獎勵基金。

創業經歷


概述

30年代,中國紡織工業處於不景氣狀態,產品質量低,品種少,成本高,技術與管理存在許多缺陷。當時歐美及日本的紡織工業在科學技術上已有很大發展。中國紡織界有識之士總結經驗教訓,認為必須在紡織科學技術上求得突破,設立紡織科研機構刻不容緩。經過童潤夫及其他人士的奔走努力,棉業統制委員會與中央研究院於1934年6月簽約,預算投資120萬元(第一年棉業統制委員會出資25萬元,中央研究院出資15萬元),創辦棉紡織染實驗館。童潤夫應聘參加了由企業界、科技界、金融界實力人士7人組成的該館領導機構——幹事會,負責技術籌劃及領導工作。該館雖然是中國第一家紡織科研機構,但在籌建與初期工作中顯現出很多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童潤夫的科學技術思想。

首先

童潤夫認為科研工作的根本問題是人才問題。為此經他與有關人士推薦,由棉業統制委員會及中央研究院聯名聘請中國著名紡織科技人員,如留美歸國的任尚武傅道伸、聶光堉等10餘人任該館研究員、技師,這些具有真才實學的實幹人員,在該館籌建時期起到了重要的骨幹作用。

其次

館址選在上海白利南路(今長寧路),與中央研究院理工實驗館毗鄰,佔地計15.2畝,便於相互協作;建築設計與結構配置力求先進,精心安排,例如全館實施空氣調節,機器設備全部為單獨電動機傳動,這在30年代的中國紡織工業是極少有的;還留出一半空地,便於繼續開拓發展。
他還按照求實、求廣、求精、求比較的原則,廣泛徵集搜購國內外先進設備及儀器。所有紡織機械及試驗儀器為英、美、德、日、瑞士及國內的新型設備,同一工藝目的有多種不同的工藝設備便於比較,計紡部機器31種,織部機器33種,試驗儀器74種,品種多,型號新,性能優良,以利於紡織科學實驗的論證工作在精確的比較中順利進行,使科學技術更好地為生產服務。

另外

實驗館的開拓實踐,體現了科學技術面向經濟的精神。建館初期,首先安裝調試試驗儀器,立即開始為棉統會各農場檢驗棉樣,為許多工廠檢測紗布樣品,逐一作出分析鑒定報告,受到很大歡迎。紡織機器安裝試車后,生產出高支紗線、精細織物等新產品,竭力為發展生產服務。在初期工作中,童潤夫還強調消化吸收工作。他與一些研究人員一起,對重要的引進設備進行剖析研究,檢驗其功能與特性,包括機構是否精確,產品質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是否便於維修管理,等等。
童潤夫在棉紡織實驗館的開創時期雖有其它兼職活動,但在依靠幹事會及研究人員同時,仍擠出大量時間與精力,周密籌劃,精心安排,使實驗館成為既完善合理又十分先進的科研機構。
正當該館積極推進各項科學實驗業務並策劃第二期基本建設的時候,1937年日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實驗館的全部設備內遷西南,館務中輟。

經營特色


誠孚信託公司董事長為金城銀行總經理周作民。童潤夫以紡織科技專家身份任公司常務董事兼副總經理,主持實際工作。從其經營管理方針、方式以及所取得的社會效益來看,誠孚公司有著不同於其它紡織企業的鮮明特色。
第一,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誠孚公司董事會由金融機構負責人及紡織科技專家組成,科技專家在公司處於重要的關鍵地位。一般民族紡織企業的正副經理,由資本家自任,或由其子弟親屬擔任,所有權與管理權是聯在一起的。誠孚公司由銀行集團投資,由紡織專家童潤夫等人主持工作,不僅有生產技術管理權,還有財務、經營以及人事等全部職權。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的結果是,充分調動了技術人員的聰明才智,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二,有一個比較理想的發展規劃。童潤夫等技術人員主持下的誠孚公司,擴充設備,創建新廠,設立技術實驗機構,開辦學校,當時的目標是實現企業管理合理化、現代化,趕上日本的大企業水平,求得民族紡織工業的大發展。為了實現這一規劃,公司在擴充各項企事業的同時,特別重視廣羅人才,大力興辦教育,取得很大成績,從而為實現目標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第三,搜羅專門人才。誠孚公司以金融資本為後盾,重視廣泛羅致人才。誠孚所屬各廠廠長均為曾留學國外並有管理才能的專家,公司各職能處室負責人也是留學歸來或大學畢業的專門人才。在整個誠孚系統,中高級專職人員一共50餘人,其中留學日本的16人,留學英國的4人,留學美國的6人,留學德國的2人,即有一半為留學歸國人員,其餘也都是資歷深厚、學有專長的大學畢業生,是一個知識密集的人才結構,人們稱誠孚公司是一個實力強大的人才庫。顯然,這與科技專家在公司中具有廣泛的權力有關。
第四,重視紡織教育事業。1939年,誠孚公司董事李升伯建議創辦紡織學校,得到周作民、童潤夫的全力支持,由公司撥出巨款創辦。當時在日本侵略軍控制下的上海環境惡劣,為避干擾,學校稱為“高級職員養成所”,招收高中畢業生及中等專業學校有關專業畢業生,經嚴格的入學考試,1940年錄取55名,1941年57名,1942年60名。學校不放寒暑假,兩年中學習22門課程,學業繁重,畢業後進工廠實習一年。學校的專職及兼職教師大多為著名教授、專家,留學回國人員佔70%。童潤夫、李升伯等公司負責人均到校親自授課。學校供給學生食宿,不收學雜費,發給書籍、制服,並按月發給零用錢。誠孚公司為創辦該校,1939年第一次撥款20萬元,以後逐年增加。公司檔案記載稱:“本公司為未雨綢繆之計,作及時樹人之策,但求有利於國,有益於民,雖年費巨資,在所不計。”足見辦學目的不只是為發展誠孚公司,而且是為了發展整個民族紡織工業。學校的畢業生後來均成為中國紡織工業的技術骨幹力量。

個人簡歷


1896年4月出生於浙江省德清縣。
1911—1915年蘇州省立第二工業專科學校肄業
1916—1918年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日語,並在日本和歌山紡織廠實習。
1918—1921年日本國立桐生高等工業專科學校畢業。
1922—1928年任上海日商大康紗廠練習工程師、工程師。
1929—1936年任上海鴻章紗廠廠長。
1933—1936年兼任中國經濟委員會棉業統制委員會技術專員、技術主任。
1934—1936年兼任棉紡織染實驗館幹事會技術幹事。
1936—1954年任誠孚信託公司(1946年後為誠孚企業有限公司)常務董事、副總經理。
1954—1956年任公私合營誠孚紡織公司總經理。
1956—1974年任上海市棉紡織工業公司總工程師。
1974年8月在上海逝世。

主要論著


1童潤夫.標準工作法.大康紗廠,1924.
2童潤夫.工廠管理.紡織周刊,1931,1(23):579.
3童潤夫.如何才能打倒日商紗廠.紡織周刊,1931,1(31):818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