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周期療法
人工周期療法
人工周期療法是在西醫人工周期療法的基礎上,結合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提出的。現就此法的理論基礎、治療原則及臨床具體運用進行了分析。
目錄
中醫人工周期療法理論基礎治療原則臨床運用,現代醫學常採用人工周期療法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婦科疾病。現代醫學所謂人工周期療法是指模擬自然月經周期卵巢的內分泌變化,將雌、孕激素序貫或合併應用,使子宮內膜發生相應變化,引起周期性脫落。但此法有它的局限性:它往往忽視了機體的整體性及個體的特殊反應性,療效不甚理想,且有副作用。
近年來,專家們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對宮血的病因病機及辨證辨病進行了研究和臨床實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新的療效更好的治療方法———中醫人工周期療法。所謂“中醫人工周期療法”,是指根據中西醫對月經產生與月經失調機制的一些共同認識,以中醫辨證論治為基點,按“異病同治”、“同病異治”、“治病求本”的原則,結合西醫相關理論,在月經周期各個不同階段,針對不同病理變化特點,選用不同治法與方葯以期恢復“腎氣-天癸-沖任-胞宮”(類似在大腦皮層控制下,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的功能,從而治療功能性月經失調等各種疾病。1理論基礎要認識中醫人工周期療法,首先要了解它的理論基礎。《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有:“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由此可見,月經產生的主要過程及其環節,即“腎氣-天癸-沖任-胞宮”的作用機制。此機制與西醫學的“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的環路相對應,為中西醫結合治療月經病提供了理論根據,亦是中醫人工周期療法的主要理論基礎。2治療原則中醫人工周期療法的治療原則,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1)注意辨證與辨病、整體與局部相結合;(2)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癥狀期與平時的治法各不相同;(3)立法用藥必須根據“調周”分期,區別對待:一般經後期多以滋補腎陰、調養沖任為主,排卵前期則宜水中補火、陰中求陽,排卵後期多以益腎助陽、調氣活血為主,經前期治宜因勢利導、以通為主、活血化瘀、引血歸經;(4)生理髮育的不同時期,治療各有側重:一般青春期宜益腎,育齡期重調肝,更年期宜健脾益腎。3臨床應用中醫人工周期療法的臨床具體運用,首先要根據月經失調的發病情況及病理,確定周期的不同階段,然後分別選用序貫療法、經前療法和經后療法加以治療:(1)序貫療法是指在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連續使用相應的治療方法,周而復始,序貫治療,幫助機體逐漸恢復正常的月經生理;(2)經前療法是指在經前期、月經期進行中醫調周治療,適用於經前期緊張症、排卵型宮血、月經減少或痛經等疾病;(3)經后療法指是在經後期、排卵前期進行中醫調周治療,適用於閉經、無排卵型宮血、多囊卵巢綜合征等。中醫治療主要著眼於“證”的區別,而現代醫學則著眼於“病”的異同,兩者各有所長。中醫人工周期療法一調經方法,就是在中醫辨證調經的基礎上,吸取西醫辨病的長處,將辨證與辨病有機結合而提出的。通過臨床實踐觀察,此法可獲得較之單一應用傳統的辨證調經或西醫“人工周期療法”更為優秀的療效,並且副作用小,遠期療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