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集鎮
謝集鎮
商丘市梁園區謝集鎮位於商丘市區西15公里,豫魯兩省的梁、曹、民、寧四縣區結合部,隴海鐵路和310國道橫穿東西,機場路、謝郭路縱貫南北,縣鄉道路四通八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條件極為便利。
是國家億斤糧食儲備庫、全市最大的石油儲備庫、全國四級紅旗車站—謝集火車站、35萬伏變電站坐落鎮區,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全鎮總面積5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萬畝,下轄25個行政村、82個自然村、172個村民組,總人口4.1萬人,其中鎮區常駐人口1.2萬人。1994年小城鎮建設開始啟動,1996年被原商丘地區確定為“特別改革試驗鄉鎮”,2000年4月被省政府確定為小城鎮建設重點鎮。謝集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小城鎮建設,先後投資7000餘萬元,拓寬改造鎮區道路7條,修建鄉村道路40餘公里,安裝路燈300餘盞,建造公廁10座,花壇30餘座,垃圾池80餘座,沿街兩側新建的6000餘間商業用房及居民住宅鱗次櫛此,3200門程式控制電話全部開通,有線電視覆蓋全鎮,2001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2億元,財政收入2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
建設和發展小城鎮是帶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戰略,鎮黨委、政府成立了小城鎮建設指揮部,設立了專門辦公室,並抽調10餘名得力鎮幹部成立市容監察大隊,另組建了10餘人的環衛隊,高薪聘請市規劃設計院工程技術人員對該鎮的小城鎮建設進行了科學地總體規劃設計,達到建築多樣化,現代化,既突出了本地特色,又能體現現代小城鎮的氣質,具有高標準、高品位、高起點的特色,既具有科學性,又具有可操作性,並順利通過了專家評審。鎮黨委、政府按照總體規劃設計和年度實施計劃,不斷加大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使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投資修建了垃圾池80餘座,公廁10座,修復下水道6華里;對史庄商貿區進行了開發建設,修建了花壇,安裝了路燈;修建了鎮政府綜合辦公大樓,建造了花園,硬化了路面;修建了謝集至郭村、謝集至李庄、謝集至曹縣三條長24.5公里的鄉間道路;新擴建了鎮二中教學樓;修建了村與村之間5條長16.5公里的村間柏油路;對鎮地下道進行了翻新改造;對鎮政府院前1000餘平方米的地段進行了綠化、硬化,建成了一個容休息、娛樂為一體的休閑場所;建成了鎮有線電視差轉檯,改造了鎮政府及家居院的供水裝置。
謝集鎮
在進行鎮區開發建設的同時,鎮黨委、政府注重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得到加強。先後協調上級有關部門修建了高樓、王步口、史庄三座閘橋,新打配套機進500餘眼,整修生產路60餘條、長100餘公里,疏挖溝渠40餘條,長120餘公里,形成了旱能澆、澇能排、渠相通、溝相連的農業豐產新格局。“四位一體”民心工程建設得到落實。確立沼氣示範村,落實“統一規劃、統一模式、統一建築工程技術人員、統一進料、統一為建沼氣戶辦理貼息貸款、統一負責補償沼氣池工程費的“六統一”優惠政策,鼓勵農民進行“四位一體”建設。鎮常庄村的張庄村民組共有農戶70餘戶,已建成使用沼氣65戶,達到94%。已建成沼氣2170餘戶。
謝集鎮
謝集鎮
鄉鎮企業蓬勃發展。在學習借鑒外地有關經驗的基礎上,出台了《謝集鎮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謝集鎮加快鄉鎮企業發展的有關規定》,在土地使用、工商稅收、水、電、路、通訊“三通一平”方面以及生產、生活方面為投資辦廠都營造了寬鬆的環境。在吸引外地客商來謝投資的同時,鼓勵本地經濟能人到鎮區發展。2002年,鎮黨委、政府立足是本鎮棉花生產優勢,在高樓村沿備戰路兩側興建了以棉花加工為主的謝集鎮工業園區,投資300餘萬元,成立了佔地500餘畝的高樓棉花加工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500餘萬元;新上馬300萬元以上的企業3個,50萬元以上的企業20餘個,10萬元以上的企業40餘個,在鎮區內形成了棉花加工、飼料加工、麵粉加工、機械製造、製藥等一批具有帶動作用的中小型企業群。
謝集鎮
昌邑故城位於縣城南27公里的謝集鎮昌邑集,是西漢山陽國、昌邑國的都城,1992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昌邑,春秋戰國時期為邑,秦時設縣,西漢時期為郡治,景帝中元六年(公元144年)分梁地,置山陽國,封梁孝王之子劉定為王,從此昌邑城就成為王國之都。漢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改山陽國為山陽郡。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改山陽郡為昌邑國,封其子劉髆為昌邑王。劉髆在位十一年,死後其子劉賀繼位。公元前74年,漢昭帝駕崩,因無子嗣,劉賀被征為帝位,在位僅27天,昏庸淫亂,被大將軍霍光廢為海昏侯。漢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昌邑國為山陽郡,至東漢,改為兗州刺史部。
謝集鎮
西漢初,梁王彭越從這裡揭竿;東漢末,費亭候曹操任兗州牧於此。自戰國至魏晉是昌邑的鼎盛時期,這一帶是當時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冶造貿易中心。西漢時,昌邑城內已有了自己的冶鐵業和專門管理冶鐵的鐵官,是當時全國49處從事鐵器生產的官辦工業之一。據《漢書》記載,當時昌邑從事冶鐵生產的工役就有280多人。隋唐時期,昌邑為縣,宋代降為鎮,昌邑的經濟、文化亦從繁榮昌盛逐漸走向衰落。迨至元末,黃河幾次決口,厚厚的泥沙把這座古城湮沒在黃土之下,僅留下城廓殘垣隱約可現。據《巨野縣誌》記載,明清時期,每當陰雨天,人們仍然隱隱約約看到城闕形,這就是著名的巨野古八景之一的“昌邑煙雨”。後人作憶秦娥“昌邑懷古”贊曰:煙雨歇,漠漠故城雄關堞。雄關堞,殘陽晚照,漢家陵闕。楚漢交兵流碧血,酈商衝鋒泣壯烈。泣壯烈,彭王略地,千古英傑。
鎮黨委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吸引、鼓勵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竭誠歡迎天下有識之士,四海企業同仁,合作投資,逐鹿中原,共謀發展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