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衡

高振衡

高振衡,有機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是中國物理有機化學學科的開拓者之一。在研究有機化合物結構與性能關係及反應機理方面曾取得多項成果,尤其對有機閃爍劑與有機激光染料進行過系統研究,並有所創新。

人物簡介


高振衡
高振衡
他曾任南開大學化學系主任多年,培育了大批人才。
1927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1930年考取清華大學化學系。
1934年畢業后留校任助教。“七七”事變后,高振衡隨學校南遷,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三年。
1941年在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工作一年,1942年到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生院留學。在美國,高振衡學習勤奮、刻苦,1946年他獲得博士學位。同年,他放棄了在美國的優厚生活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條件,離開了R.B.伍德沃德(Woodward,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研究室,回到了戰火紛飛的祖國,應約到天津南開大學執教。
1947年,南開大學經費緊張,師資非常缺乏,面臨重重困難。
當時,正在美國考察教育的化學家楊石先也重返南開大學任教,加上高振衡的到來,加強了化學學科的師資力量。
當時,國民政府政治腐敗,經濟危機嚴重,撥給南開大學的經費,不能保障日常教學與職工生活的需要,1946年12月11日,南開大學吳大任、邱宗岳和高振衡等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部分教授聯名上書蔣介石,要求提高起碼的生活待遇。
1948年他參加了反飢餓、反內戰鬥爭的行列,同年4月6日他參加了罷教鬥爭,積極支持學生的愛國進步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給他帶來了新生。他擔任了南開大學化學系的領導工作。他盡心盡責,克己奉公,贏得了大家的信任。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使他有了施展才華的天地,他不但可以從事教學工作,還可以潛心進行科學研究。

研究工作


多年來,他一直從事有機化學的教學工作,在教學中,他講授過有機化學、有機分析、有機化學結構理論和物理有機化學等課程,編寫過相應的教材。他素以教學嚴謹著稱。講課條理清晰,對學生循循善誘,獎掖後進,深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
有機化學結構理論研究
高振衡是中國最早開拓有機化學結構理論研究、卓有成就的學者之一。在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他先後進行過有機汞化合物結構和性能關係的量子化學處理、有機銻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能關係的分析、類“卡賓”反應、三元碘雜環化合物的合成、有機硼化合物和有機鎵化合物的研究,以及加成反應的立體化學等課題的研究。在他的帶領下,南開大學物理有機化學研究室(原名有機結構理論研究室)在研究有機化合物結構與性能關係及反應機理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在中國他是比較早地將量子化學計算應用於研究有機分子結構與性能關係的有機化學家。他和助手處理了芳基汞、氯乙烯基氯化汞等化合物的結構,根據計算得到的π電荷分佈及π-鍵序,首次指出在上述化合物分子中由於汞原子的空p軌道的參與形成了大π鍵,在此基礎上,通過分析氯乙烯基氯化汞和雙氯乙烯基汞的反應性質,從微觀結構上揭示了A.H.涅斯米揚諾夫(Несмеянов,原蘇聯科學院院長)等人提出的“雙重反應性能”和“δ.δ-共軛”概念的實質,並且提出了在順式氯乙烯基氯化汞的結構中,存在一個新型的化學鍵——四電子三中心鍵。在探討烴基氯化硫對不飽和鍵的加成反應機理的研究過程中,確定了加成的位置及立體化學,揭示了反應的離子性特點。
有機閃爍劑與有機激光燃料的研究
70年代后,高振衡帶領助手們開始了有機閃爍劑和有機激光染料的研究。
有機閃爍劑是閃爍計數器中不可缺少的工作物質,液體閃爍計數技術是世界上近30年來才發展起來的新的測量技術,它已經越來越多地被運用於各種科學領域。然而在中國,閃爍劑的生產,從產量到品種都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科學研究工作的需要。高振衡在廣泛的社會調查之後,決定進行有機閃爍劑的合成及結構與性能關係的基礎理論研究,力求儘快為中國研究和生產出一批新型閃爍劑。高振衡首先對五元雜氮氧化合物——惡唑、惡二唑類雜環化合物的有機熒光分子的結構與光性能關係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在合成、結構與光性能測試、溶劑效應及其量子化學處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不僅在理論上有較大意義,而且開發了優良性能的有機閃爍劑及激光染料。自70年代至80年代這十多年間,激光技術在中國迅速地發展,可調諧染料激光器的研製工作非常活躍,要研製出性能優良的可調諧染料激光器,需要性能優良的激光染料。當時中國使用的激光染料全部依靠國外進口,這不僅需要花費國家大量外匯,而且還使一些國防工業單位在訂購時產生許多困難與不便,高振衡了解以上情況后,在研究有機閃爍劑的基礎上,自80年代初期開始,他和助手們開展了有機激光染料的合成及結構與性能關係的研究。他們對惡唑、惡二唑類雜環化合物的有機熒光分子的結構與光性能的關係,進一步做了較系統的工作,在通過紫外光譜、熒光光譜、熒光量子產率、熒光壽命、激光性能等相互關係的研究基礎上,選用了不同的母體化合物,比較其光譜性能差異,又選用同一母體化合物,變換不同取代基和取代位置,再比較其光譜性能差異,得出在五元雜氮氧化合物中氮原子的增加其光譜的峰值波長向短波移(藍移),共軛體系的共軛鍵加長,則光譜向長波移(紅移),剛性結構的母體化合物,其光和化學穩定性相對比非剛性、非平面性化合物為佳。在取代基效應方面,凡是重原子取代的化合物,其熒光性能差,在烷基取代時,一般叔丁基或異丙基取代的化合物其熔點相對降低,溶解度增大,在其最佳濃度時,激光轉換效率就高。如果取代基的位置影響化合物的平面剛性時,會影響其光譜的位置及發光的性能。從70年代到80年代,高振衡的研究室已合成了30多個系列700多種惡唑、惡二唑、苯並惡唑類化合物,根據他們系統研究所獲得的上述規律,已從中篩選出多種新型紫外光譜區激光染料。高振衡和助手們研製出的對一位叔丁基(或甲基,氟)取代的2,6-二取代苯基苯並二惡唑化合物,其激光性能比目前國內外通用的紫外光譜區激光染料PPO提高了22.6—28.6%,此後,他們又試製成功了IBOP等性能優於國外同波段的激光染料。現此類激光染料除在國內有關研究單位使用外,已引起了國外同行的關注與興趣。此項工作於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0年8月,高振衡參加了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在美國舉辦的第五屆物理有機化學討論會,他的論文《2,6-二取代苯並二惡唑的研究》,受到了與會者的重視,在西德一位科學家主動提出要求合作的情況下,兩位科學家進行了多年的協作。高振衡的這項研究成果,自1979年以來連續承擔了國家科委的“六五”、“七五”攻關項目,通過國家鑒定研究成功的新激光染料30多種,先後獲得天津市科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國家發明獎三等獎和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勵。
有機化合物結構和光性能關係研究
高振衡所領導的研究室在開展有機化合物結構和光性能關係研究的同時,又開展了仿生有機化學反應、有機光化學、卡賓化學及天然丰度氘核磁共振法研究有機化學反應、有機負碳離子及有機正離子基化學等方面的研究。並為有機化學專業研究生開設了物理有機化學、有機光化學、有機活潑中間體和有機結構分析等專業課。
有機化學研究工作的交流
高振衡還為組織全國物理有機化學研究工作的交流,在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委員會下設立了物理有機化學學科組,為開展定期的全國性物理有機化學學術討論會做出了貢獻。他生前一直是中國化學會物理有機化學學科組組長,為了使中國的有機化學研究能接近和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做了長期不懈的努力。

所做貢獻


高振衡多年來,在中國基礎理論研究和結合生產實踐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一些研究工作達到了當時的國際水平,截至1990年1月,在《中國科學》《化學學報》和《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等學術刊物上共發表論文一百多篇,他的專著在中國高等院校有著廣泛的影響。在60年代,他著的《有機化學結構理論》一書,長期為中國高等學校所使用。80年代初,他編著了《有機光化學》一書,是中國在該領域裡的主要著作。根據他長期實踐經驗的總結及借鑒國外的先進教材,他著有《物理有機化學》(上、下冊)。這二部著作系統地闡述了有機化合物結構、性能關係與有機化學反應歷程,是目前國內較系統的物理有機化學教材,對推動中國物理有機化學的研究和發展有較大的意義,也被許多高等學校用作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該書榮獲國家教育委員會優秀教材一等獎。此外他還作為編委參加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學卷的編寫工作。

人物評價


高振衡於1980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高振衡一生對黨的教育事業忠心耿耿,以培育人才為自己的天職。50餘年來,除為南開大學培養了大批本科畢業生和骨幹師資外,還為兄弟院校培育了教師。高振衡從1956年開始招收研究生,先後共培養了40多名碩士研究生。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在南開大學設立有機化學博士點,他成為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之一。幾年來,他共培養了10名博士研究生。在培養研究生過程中,他不僅自己上課,還不顧年邁體弱,經常到實驗室親自指導、親自查閱文獻和進行課題設計,甚至親自做有機合成實驗,他對實驗技術、科學素養等方面要求嚴格。對每個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都親自把關,逐字逐句修改後才能通過。
高振衡一生追求進步,追求光明。於195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高振衡一生謙虛謹慎,待人熱情,平易近人。無論是工作上的疑難或是生活中的困難,只要是他能做得到的,總是誠心誠意地去幫助他人。化學系有位年輕的工作人員丈夫去世后,帶著孩子生活,困難很大,高振衡一家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給了她無微不至的幫助和關懷,使她能安心工作。高振衡在師生們的心目中不僅是嚴師,而且是一位慈祥的長者。
因為他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的突出貢獻,1959年被選為先進工作者,參加全國群英會。1973年作為優秀教師代表參加天津市第一次教師代表大會。1977年參加天津市第二次教師代表大會,同年參加天津市科技大會,1982年獲天津市勞動模範稱號。
1952年,他參加中國民主同盟,任文教委員。他曾先後任南開大學化學系副主任、系主任和物理有機化學研究室主任,國家科委化學學科組成員,中國化學會理事,《化學學報》編委,《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副主編,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學術委員、研究員,天津市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南開大學學術委員會及學位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政治協商會議委員等職。
高振衡在中國教育界和科學界辛勤耕耘了半個多世紀,他所培養出的學生們在國內外的化學領域中,多有建樹。當他年過古稀之時,為了完成近百萬字的《物理有機化學》一書,放棄了休息日,每天工作到深夜,為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財富。

辭世


高振衡在重病期間仍然關心化學系的工作,以及他所指導的研究生的學習。甚至在他病危之際,仍把助手召到病床前,一邊吸著氧氣,一邊以微弱的聲音布置研究工作,並叫女兒將他出國時穿的西服拿到醫院,他要去參加南開大學新化學大樓的奠基典禮,這些情景令人十分感動。1989年11月14日,高振衡走完了他一生的光輝歷程,把他的全部生命獻給了祖國的化學事業。

簡歷


1911年6月21日 出生於北京市。
1930一1934年 在清華大學化學系學習。
1934-1940年 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任助教。
1940—1941年 在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任助教。
1942-1946年 赴美國哈佛大學留學,獲博士學位。
1946-1989年 任天津南開大學化學系教授,其中1949-1971年任系副主任、1972-1980年 任系主任。
1958年 任中國科學院華北分院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副所長。
1978-1989年 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屆、二十一屆、二十二屆理事會理事。
1980年 任《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編輯委員會副主編。
1981年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89年11月14日 病逝於天津。

主要論著


1 高振衡。有機化學結構理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
2 朴愛子,潘家杏,高振衡。硼有機化合物的研究I.二芳基丙基硼烷。化學學報,1964,30(1):79;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試刊),1965,5:509.
3 高振衡,朴愛子,潘家杏等。硼有機化合物的研究Ⅱ.芳基硼酸雙異硫氰酯。南開大學學報(化工專刊),1964,5(2):75;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試刊),1965,5:503.
4 賴成明,高振衡。芳基汞化合物中碳-汞鍵的性質。南開大學學報(化工專刊),1964,5(3):49;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1966,1(1):26.
5 李廣仁,朴愛子,高振衡等。硼有機化合物的研究Ⅲ.1,3-二取代-3-硼雜-1,2,4-三唑硫酮-5.南開大學學報(化工專刊),1965,6(2):75.
6 南開大學有機化學專業72級工農兵學員和教師,天津試劑一廠工人。幾種惡二唑-1,3,4和苯並惡唑-1,3衍生物的合成。南開大學學報,1977,1:58;化學通報,1976(3):144.
7 高振衡編譯。有機光化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8 高振衡,周一民,王明真等.2,6-二取代苯並二惡唑的研究(I).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0,1(1):61.
9 蔡遵生,林少凡,高振衡等.2,6-二取代苯並二惡唑的研究(Ⅱ)2,6-二苯基苯並二惡唑及其對位取代衍生物的HMO計算及其光譜的取代基效應。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1,2(4):463.
10 高振衡,周一民,潘家杏等.2,6-二取代苯並二惡唑的研究(Ⅲ)2,6-二苯乙烯基苯並二惡唑和它們的衍生物。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1,2(4):471.
11 蔡遵生,吳本湘,高振衡等.2,6-二取代苯並二惡唑的研究(Ⅳ)2,6-二苯乙烯基苯並二惡唑及其對位衍生物的HMO計算及光譜的取代基效應。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2,3(2):217.
12 潘家杏,王明真,高振衡等.2,6二??講⒍?f唑的研究(V).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2,3(專刊):61.
13 潘萌明,劉靖疆,高振衡等.C6H6-NO+2體系的量子化學研究I-NO+2平面與一個C—C鍵平行的局部位能面的CNDO/2計算。分子科學與化學研究,1982(2):23.
14 高振衡。物理有機化學(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15 高振衡。物理有機化學(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16 周一民,於佩鳳,高振衡.2,5-二取代惡唑的研究(Ⅲ)2-聯苯基-5-苯基惡唑和其5-對位取代苯基衍生物的合成。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4,5(2):205.
17 高振衡,周一民等(南開大學化學系),邵子文,岳傳華(上海激光技術研究所).紫外新激光染料DPDO系列的光譜和激光特性。光學學報,1984,4(2):485.
18 周一民,張大洋,高振衡.1,4-二(苯並惡唑-1,3-基-2)苯及其5,5′二取代衍生物的合成和光性能。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4,5(4):489.
19 潘家杏,劉亞東,高振衡.2,5-二取代惡二唑的研究。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5,6(1):54.
20 潘家杏,何家騏,高振衡.2-(2′-取代乙烯基)-5-聯苯基惡唑的合成及光性能的研究,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5,6(3):233.
21 高振衡,周一民,潘家杏.Spectral and Lasing Poperties of UV New Laser Dye DPDO Series.Chinese Physics,1985,5(1):184.
22 潘萌明。趙學庄。高振衡等.C6H6-Cl+體系位能面的量子化學研究。分子科學與化學研究,1985(2):243.
23 賴成明,高振衡。苯基氯化汞中化學鍵的性質。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5(2):63.
24 H.Güsten,M.Rinke,高振衡等.New Efficient Laser Dyes for Operationinthe Near UV Range.Opt.Commun,1986,59(5,6):379.
25 潘家杏,周一民,高振衡.PBD系列紫外激光染料的光譜和激光特性。光學學報.1986,6(1):82.
26 羅新才,賴成明,高振衡。二苯基汞中共軛鍵的EHMO計算。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6,7:434.
27 周一民,王審秀,高振衡.2-(ω-聯苯基多亞甲苯)-5聯苯基-1,3,4-惡二唑的熒光光譜研究,化學學報,1987,45:771.
28 ZHou Yimin,Wang Shenxiu,Kao Chenheng.Researchon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of2-(ω-biphenylylpolymethylene)-5-biphenylyl-1,3,4oxadiazole.Acta Chemica Sinica,1987(3):251.
29 還振威,劉衛國,高振衡等.1,4-二鋰1,2,3,4-四苯基-1,3-丁二烯與鹵代烴反應的研究(I)順,順-1,4-二溴-1,2,3,4-四苯基1,3-丁二烯結構的確定。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7,8(12):1085.
30 康國鈞,卓金聰,高振衡等。烯胺酮與烯胺酯交叉縮合反應和自縮合反應的區域選擇性研究。有機化學,1988,8(2):120.
31 周一民,王審秀,高振衡.ω-對聯苯基多亞甲基羧酸4(5對聯苯基惡唑-基-2)苄酯的分子內能量傳遞的研究。科學通報,1988,33(6):437.
32 王常勝,潘家杏,高振衡。芳香共軛體系電子光譜的取代基效應。化學學報.1988,46(6).548.
33 王常勝,潘家杏,高振衡等。反1,2-雙惡二唑基取代環丙烷的合成與環丙烷環的不飽和性。化學學報,1989,4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