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

華格納

威廉·理查德·瓦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德國作曲家。開啟了後浪漫主義歌劇作曲潮流。同名的還有阿道夫·瓦格納(Adolf Wagner,1835~1917)是德國最著名的財稅學家,是社會政策學派財政學的集大成者和資產階級近代財政學的創造者。

基本介紹


歌劇改革者
1813 年 5 月 22 日出生於德國萊比錫,父親是當地警察局書記員,在華格納六個月大時因傷寒過世。母親在 1814 年改嫁與丈夫一位具有演員、作家及畫家等多重身份的好友蓋耶爾。
華格納的母親改嫁后隨蓋耶爾遷居德勒斯登,蓋耶爾對華格納非常仁慈,但是在華格納七歲時,他也不幸去世了。1822 年華格納進入教會學校就讀,除了在文學和哲學上比較出色曾經得到學校詩作比賽的優勝外,其他科目都是一塌糊塗,高中他讀的還是「後段班」,自尊心曾經大受打擊;華格納十四歲就顯現出不凡的戲劇才華,他撰寫了生平第一部劇本「萊巴德與阿德萊達」。同時華格納也開始學鋼琴,但那時候他對音樂的熱情並不如文學那麼強烈,而且也懶於練琴,所以終其一生鋼琴彈得都不是很好。
1827 年華格納全家遷回萊比錫,1828年 15 歲的華格納欣賞了貝多芬的第七號交響樂,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從此他下定決心要成為一位偉大的作曲家,母親為了幫助愛子完成計劃,為他請了一位音樂教授 Theidir Weinlig,在他的指導下,沒上過音樂學院的華格納突飛猛進,終成一代大師!
1831 年華格納進入萊比錫大學選修哲學,沒多久即因為生活過於放縱而遭退學。此時他對音樂仍有很大興趣,就追隨湯瑪斯教會的合唱指揮溫利格學習作曲,並且和溫利格一同工作了半年,使他獲益良多。
1832 年華格納完成一首C大調交響曲,他將此曲帶往維也納希望能得到演出機會,但卻遭到冷落失敗而返。回程途中在布拉格寫下歌劇『婚禮』的劇本,返抵萊比錫后著手為該劇譜曲,這出歌劇雖然並沒有完成,但已為華格納往後自己寫劇本並且譜曲開了先例。
1833 年華格納應伍茲堡歌劇院邀請出任合唱指揮,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實地接觸歌劇演出,並從中學習創作歌劇技法。隔年就完成了第一部歌劇作品『仙女』,1836 年春天寫出『愛的禁令』,不過這兩部歌劇都沒有得到正式演出的機會。
由於接連兩出歌劇都無法上演,華格納的經濟非常困窘,為了增加收入,他轉到馬德堡的一個小歌劇團當指揮,並於 1836 年 11 月與歌劇團中女演員敏娜結婚。
1837 年夏天,華格納與妻子前往俄國里加,擔任當地歌劇院指揮,並開始著手創作歌劇『黎恩濟』。由於華格納收入不豐又不知節儉,家庭經濟更加惡化。1839 年 3 月為了躲避債主追討,與妻子搭船逃往英國。在航行途中遇到暴風雨,促成兩年後華格納寫作歌劇『漂泊的荷蘭人』。1839 年 9 月華格納從英國前往巴黎發展,然而巴黎樂界對這位沒沒無聞的新人並不感興趣。
雖然於 1840 年完成了『黎恩濟』,1841 年又推出『飛行的荷蘭人』,但是這兩出歌劇在巴黎也都得不到上演機會,在巴黎的三年間生活極端貧困,甚至因欠債而兩度下獄。這一段困苦的日子使得華格納原本就談不上高貴的個性,變得更加自私而無情,對於一切倫理道德的規範,也都採取敵對的態度。
1842 年『黎恩濟』終於獲得在德勒斯登上演的機會,『黎恩濟』的演出是華格納生命中的轉捩點,它的成功使華格納得到了德勒斯登歌劇院指揮的職務。1843 年『漂泊的荷蘭人』也在德勒斯登推出,雖然它不及『黎恩濟』成功,但又使華格納獲得了薩克森宮廷音樂監督的工作。
1845 年華格納完成『唐懷瑟』,觀眾的反應卻頗為冷淡。1848 年華格納又創作了『羅恩格林』,這部歌劇直到兩年後才得到演出的機會,由李斯特在威瑪舉行首演。
1849 年德勒斯登爆發革命,華格納因參與革命活動被通緝。最先逃到威瑪在李斯特家中暫避風頭,之後在李斯特協助下逃往瑞士,並且以政治犯身份在蘇黎世定居。在瑞士的前幾年華格納暫停音樂創作而埋首於理論著述,完成了多本重要著作,其中在『歌劇與戲劇』一書里,首次發表了他的歌劇原則,他預言未來的歌劇必將捨棄過去慣用的詠嘆調和宣敘調,音樂與劇本會更緊密配合,而且也會加入其它藝術而成為一種統一的藝術作品,他並稱這種新的戲劇型式為『樂劇』。
完成了理論著述后,在蘇黎世的一些朋友熱心贊助下,華格納開始恢複音樂創作。在這些新朋友中,富商威森東克不但以金錢援助華格納,更提供華格納舒適的住宅,然而華格納後來竟與威森東克的妻子瑪黛德談戀愛。儘管華格納有道德上的缺失,但他與瑪黛德之間的這段戀情也成了他創作的動力,使得此後數年成為華格納一生中創作最豐富的時期。
1852 年華格納寫了『女武神』,1853 年完成『萊茵河的黃金』,連同他在德勒斯登時期即已寫成的『諸神的黃昏』和『齊格菲』兩部劇本,尼貝龍根的指環劇本至此都已完成。1853 年至 1857 年間華格納便埋首於這套聯篇樂劇的譜曲工作,然而由於這套樂劇太過龐大,再加上忙於其他事務,於是譜曲工作在未完成前已先暫告段落。
1857 年 8 月華格納開始譜寫『昆斯坦與伊索德』,也於此時妻子敏娜發現他與瑪黛德間之戀情,為了挽回婚姻,敏娜佯稱心臟有毛病必須到威尼斯休養,華格納不得已只好搬出威森東克提供給他的居所隨妻子一同到威尼斯。
1859 年 8 月華格納在威尼斯完成了『昆斯坦與伊索德』這出隱含著他與瑪黛德間戀情的樂劇。1860 年德國政府赦免了華格納參與革命的罪行,使他終得以返回祖國。回國后華格納以指揮家的身份巡迴各地演出,他除了介紹自己的作品外,也演奏貝多芬及其他作曲家的曲子,華格納成了一位著名的指揮家。
1862 年敏娜無法再忍受丈夫的風流因此分居。1864 年華格納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巴伐利亞年輕的國王路德威二世。路德威二世延聘華格納到慕尼黑,提供他一切生活及音樂上的需要,讓他可以安心創作。從 1864 年起到 1883 年去世為止,華格納過著他一生中最優渥的生活。
有良好條件的配合,華格納便進一步著手實現自己的音樂理想。首先他請了當時著名的鋼琴家、指揮家、李斯特的女婿畢羅到宮廷劇院來擔任指揮,自己則專心創作。畢羅對華格納相當崇拜與尊敬,他成了華格納的得力助手,也總是不遺餘力地推廣華格納的作品,然而華格納卻與畢羅的妻子柯西瑪暗通款曲。
1865 年柯西瑪為華格納生了一個女兒,取名為伊索德,但畢羅卻仍然被蒙在鼓裡,一年後柯西瑪又為華格納生了一個女兒,至此華格納決定將柯西瑪據為已有,1866 年秋天他們兩人一起到瑞士。李斯特知道這件事情后非常震怒,許多年都不肯原諒柯西瑪和華格納,而畢羅更是傷心至極。
不過李斯特和畢羅都沒有因華格納的不義而影響他們對華格納的藝術評價,他們仍然努力推介華格納的作品,也顯示出他們為了藝術而展現寬大與無私的胸懷。
1866 年華格納原配敏娜去世。
1868 年華格納推出『紐倫堡名歌手』,完成該劇后,他便著手繼續譜寫已擱置了十二年的『尼貝龍根的指環』。1869 年柯西瑪為華格納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齊格菲。1870 年初畢羅與柯西瑪完成離婚,年中華格納即與柯西瑪正式結婚。
華格納多年以來一直希望建造一座符合自己理想的劇院,專門上演自己的作品,這個心愿因路德威二世的支持,以及華格納四處募款並復出旅行演奏而於 1873 年付諸實現。該劇院建造於巴伐利亞境內的古城拜魯特,興建過程中華格納不但親自監造,還將自己許多關於劇場設計的理論運用於劇院中。劇院於 1876 年落成,並於同年 8 月舉辦首屆拜魯特音樂節,演出全本『尼貝龍根的指環』。
之後華格納並未停止創作,他又花了六年時間寫了最後的一部樂劇『帕西法爾』,於 1882 在拜魯特首演。不久后華格納心臟病發作,於 1883 年 2 月 13 日病逝於威尼斯,家人將遺體運回拜魯特,在舉行了盛大喪禮后將他葬在自家華宅的庭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