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亭水城位於羅江縣濱河西路,北起昇平橋,南至太平橋,總長約1.2公里,佔地50餘畝,工程總投資4000餘萬元,這是羅江縣按照“文化立縣、旅遊興縣”的發展思路,以文化旅遊為突破口,實現城鄉經濟共融,建設活力、幸福新羅江為舉措打造的重點工程。建築內容包括:風雨長廊、碼頭、古戲台、牌坊、文峰雙塔、太平廊橋等。
![潺亭水城](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8/m78f3087ea044745882c498e16ff0982f.jpg)
潺亭水城
潺亭水城牌坊
晚清風格建造而成,整個建築古色古香,巍然壯麗。請看牌坊上“潺亭水城”四個大字,是由四川省書協主席何應輝所寫。牌坊的柱頭上掛的兩幅聯,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羅江大才子、
巴蜀文壇泰斗
李調元的作品:“紅雨欲飛驚宿鳥,碧波不動待遊船”;“不拘乎山水雲陣耶山月光耶水,有忘乎詩酒花酣也酒鳥笑也詩”,二百年前調元老先生罷官歸鄉后所撰的這兩幅楹聯恰如其分地詮釋出潺亭水城的詩情畫意、秀美怡然。大家再看這邊這塊褐色大石,上邊刻寫的是羅江縣委書記
盧也先生的《潺亭記》:“潺亭皆水也,灅水濘水奪腔而出,細繪羅紋,故又名羅江是也……”羅江悠久的歷史、深厚的
文化底蘊和美麗的自然風光從
字裡行間娓娓道來。
古戲台就是古時用於唱戲搭建的檯子。為了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這裡都會舉辦大型的文藝演出。古戲台上有一副“川上曰”的橫聯,這是我縣盧書記所題。在右邊的柱子上,我們可以看到“人生如戲逝者如斯乎”的聯,左邊的柱子卻空著,這是為什麼呢?2006年潺亭水城建成之時,當時征下聯,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參與,至今仍未徵得合適的下聯。
![潺亭水城](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9/m59b3751fc6f5c508e5b464552e53d218.jpg)
潺亭水城
朋友們請看,在我們前方有一座七層高的塔和一座三層高的塔,它們叫做“文峰雙塔”。若是登上七層高塔的塔頂,潺亭水城風光盡收眼底,美不勝收。修建文峰雙塔,是為了表彰李調元“一門四進士,兄弟三翰林”的功名,以及他們為羅江為巴蜀為中華民族文化發展所做的貢獻。每年高考前夕,許多慕名而來的學子都會來此觀光、追憶先賢,藉此許下美好願望。
![潺亭水城](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0/m50263ffc07d59ed9ad84c2f1ea6b5fcd.jpg)
潺亭水城
橫跨羅紋江兩岸的就是“太平廊橋”,仿晚清風格修建而成。太平橋修建於清代
嘉慶年間,距今200多年歷史,又被稱之為“西川第一橋”。2006年我縣在太平橋上修建了200多米長的廊橋,是我國目前最長的廊橋。每天晚上,太平廊橋在古樂聲中流光溢彩、金碧輝煌。此時,在碼頭上閑庭信步,絲絲涼風拂來,看波光粼粼的羅紋江水,品味
盧雍“波靜羅紋細,偏宜夜月明,應是江妃織,不聞機杼聲”的優美詩句,彷彿置身於人間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