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道憲

蔡道憲

蔡道憲(1615~1643年10月8日)字元白,號江門,福建晉江人,明代官吏。崇禎十年進士。初授大理推官,後補長沙推官,張獻忠破長沙被執,拒降被殺,時年29歲,卒謚忠烈。著有《誨后詩集》。

人物簡介


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為長沙推官(府衙設推官1人,正七品)。崇禎十六年(1643年)五月,張獻忠陷武昌,長沙大震。承天巡撫王揚基率所部千人。……及賊入蒲圻(湖北省蒲圻縣),即遁去。湖廣巡撫王聚奎……道憲亦請移岳(岳州,今湖南嶽陽),聚奎不從。賊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長沙。先是巡撫御史劉熙祚令道憲募兵,得壯丁五千訓練之,皆可用。至是親將之,與總兵官尹先民等扼羅塘河。
時知府堵胤錫入覲未返,通判周二南攝攸縣事,城中文武無幾。賊薄城,士民盡竄。聚奎詭出戰,遂率所部遁。道憲獨拒守,賊繞城呼曰:“軍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道憲命守卒射之斃。越三日,先民出戰,敗還。賊奪門入,先民降。道憲被執,賊啖以官,嚼齒大罵。釋其縛,延之上坐,罵如故。賊曰:“汝不降,將盡殺百姓”。道憲大哭曰:“願速殺我,毋害我民”。賊知終不可奪,磔之,其心血直濺賊面。健卒林國俊等九人隨不去,賊亦令說道憲降。國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賊曰:“爾主不降,爾輩亦不得活”。國俊曰:“我輩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賊並殺之。四卒奮然曰:“願瘞主屍而死”。賊許之,乃解衣裹道憲骸,瘞之南郊醴陵坡(今里仁坡),遂自刎。道憲死時年29,贈太僕少卿,謚忠烈。
蔡道憲后被歷屆湖南巡撫譽為“忠臣烈士”,其墓多次修繕。清康熙間,湖南巡撫丁思孔曾作《重修蔡忠烈公墓記》,稱讚蔡公“碧血如新,靈爽熠熠,塞天地,泣鬼神,千秋萬世,歷久彌光。”清初長沙廩生閻世亨《謁蔡江門先生墓》詩云:步署城隅更向東,崔嵬高冢嘯薰風。魂飛南國湘流潔,氣挺西山麓寺空。
碧血熒熒霜並烈,丹心炯炯日爭紅。先民賣國慚何極,義僕還欣似沈忠。

蔡道憲祠


蔡道憲祠位於東石鎮塔頭村中,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九年,重建於乾隆年間,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祠坐東朝西,由門樓、廳堂組成,三開間單檐硬山式,佔地456平方米。門樓前軒廊木構架以三層三跳接檐檁,跳首雕龍,斗座雕卧獅。斗作八角、圓形、蓮瓣、荷花四式,檐下雕花籃吊筒8個,工藝精細,結構嚴謹。祠內庭院中立1石碑,高1.91米、寬0.97米,碑額雕雙龍,中刻篆書“御制”。正面鐫清乾隆皇帝所題輓詩,楷書,56字,背面刻大學士蔡新撰書的蔡道憲事迹,楷書,35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