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尖普洱
雲南的名茶
雲南普洱茶是雲南的名茶,古今中外負有盛名。普洱茶春茶有分為“春尖”、“春中”、“春尾”三個等級,以春尖為最佳。春尖普洱,指的是穀雨前採摘的普洱茶。
春尖普洱
普洱茶中以春尖品質最佳,香味濃郁,耐泡,湯黃明亮,香氣清幽,滋味醇濃。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名茶,不僅滋味醇美,還兼具養生功效,素有“減肥茶”“美容茶”之稱。常飲可起到暖胃、減肥、降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壓、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
普洱茶最佳的採摘時間在日出半小時后,這樣可以避免其鮮葉水分含量過高,不利萎凋與殺青。
這是要借著陽光或者熱度讓剛採收好的茶葉中的苦度、澀感揮發,讓茶葉軟化脫水。萎凋要恰到好處,除了時間的控制,空內溫度大約在22一24℃左右最適合,因為假使溫度太低茶的香味就溢發不出來,溫度太高,味道則差。
其實普洱茶末在還沒有緊壓成型前還是綠茶,製作普洱茶殺青不可或缺,目的就是要讓茶葉停止揮發,當茶等經萎凋失去水分但是尚未乾透時,利用殺青的方式,也能夠使茶葉的水分更均勻,殺青方式多採用鍋式殺青或滾筒式殺青,古時為手工翻炒法。殺青完后,仍是將茶葉攤涼,準備進行揉捻,正常茶菁葉色由鮮綠轉為深綠或墨綠。
依據茶菁原料的老嫩程度不同,揉捻時需做輕重調整,嫩葉輕些,老葉重些,目的在於把片狀茶葉製成條狀或圓珠狀。傳統制茶以手工進行揉茶,並且依據茶菁的粗細,分粗揉與復揉二次,尤其針對梗枝部分特別首重二次復揉。
將揉捻后的茶著薄薄攤開,曬至茶葉含水量約為新葉的10%左右,如果幹燥不完全,將會使茶著過度發酵,甚至可能發霉現象。如果沒有陽光也可用烘乾的方式,不過利用陽光會有特殊的香味,這是早期普洱茶味道特殊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時也就是俗稱的“曬青毛茶”了。
握堆是與古法最大的區別,這是1973年昆明茶廠最先發明的。具體過程是潑水在製成的曬青毛茶上,使茶葉吸收水分受潮,然後堆成一定厚度,再利用濕熱的原理將茶葉加速熟化。這樣做,也就使得普洱茶在短時間裡有了古時普洱茶甘、滑、醇、厚以及陳香的特點,大大縮短了加工的時間。
渥堆后,將茶葉薄薄的攤開,自然風化。過渡泥堆會使其茶性、茶質變壞,直接影響茶品香氣感,且不利於陳化;可若是乾燥不足則茶心附近最容易產生霉變。風乾后的茶毛料可直接銷售。也可依據需求蒸壓加工。
茶葉採摘時。葉和芽同時采,一般從茶樹枝條的尖往下採摘到第三葉:一葉一芽的采、二葉一芽的采一葉一芽。三葉一度的采二葉一芽。分級時,級別高的芽多,級別低的葉多梗多。
乾燥的毛茶經高溫蒸軟后,依據需要再緊壓成型,這裡又可分為餅型、沱型、磚型等等。這也是普洱茶重要的分類方。
普洱茶包裝很特別,是用筍葉,用棍棒將茶條緊塞於內附筍葉的悠內,籃口覆蓋筍葉,用細蔑纏牢。
普洱茶的種植歷史和原生歷史,源遠流長。思茅地區瀾滄邦崴周圍發現的新石器即是三千多年前的濮人文化,邦崴過渡型古茶樹即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科學實驗”遺留下來的活化石。
瀾滄景邁栽培型萬畝古茶林,被外國學者稱為“天然茶葉博物館”,它對研究中國茶業發展史、古代茶樹農藝、茶葉與民族的關係,古代茶葉規模種植經營、古代茶葉貿易等都有很高的歷史和科學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