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引
藥引
藥引,是引葯歸經的俗稱,指某些藥物能引導其它藥物的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起“嚮導”的作用。
另外,“藥引子”還有增強療效、解毒、矯味、保護胃腸道等作用。
在一張處方中,需不需要藥引子,由醫生根據病情而定,一般不需要病家自己去配製。要病家自己去配製的葯,往往是該醫院或藥店配不齊,要求病家到其它醫院或藥店去配,或自己採集的藥品,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藥引子。
常見藥引
在應用中要根據中成藥的功能、主治、藥性等特點,結合病情變化、病程長短、體質強弱、發病季節的不同以及藥引的自身功效而酌定。但必須以提高藥效,降低毒副作用,顧護正氣,便於服用為前提,儘快治癒疾病為目的,正確地選用引葯。
中藥處方講究"藥引"。藥引有什麼作用呢?
據歷代文獻資料記載,藥引具有引經作用(即把藥物成分集中到病變部位),增強療效作用、解毒作用、護胃作用、矯味作用。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藥引:
食鹽
咸、寒,入腎、胃、大腸經,有清水、解毒之效。治療腎陰虧虛的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宜用淡鹽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腎。
生薑
蔥白
辛、溫,入肺、胃經,有散寒通陽、解毒散結之效。治療感冒風寒、小便寒閉不通時,常用蔥白5~7根為引。
甘、淡、微寒,入心、小腸經,能清心除煩,利尿通淋。治療心火元盛、小便短赤時,宜用燈心草一小把為引。
粳米
甘、平,入胃經,有益氣健胃之效。治療火熱病證需用大劑量苦寒藥物時,以防苦寒敗胃,常取粳米一小撮為引,以顧護胃氣。如清暑解熱的白虎湯。
大棗
蜂蜜
甘、平,入肺、脾、大腸經,能滋養、潤燥、解毒。治療肺虛燥熱、腸燥便秘病證時,常用蜂蜜1~2湯匙為引。
食醋
紅糖
甘、溫,能補中、祛瘀。治療產婦惡露不暢、少腹冷痛病證時,常取紅糖20~30克為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