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常遇
徐常遇
他彈琴的風格近於虞山派,是廣陵派的首創者。廣陵派後來對於傳統琴曲的加工、發展很有成就,但是徐常遇在當時對待傳統琴曲卻非常慎重。他對"古琴曲傳至今日,大都經人刪改"的情況,提出了"古曲設有不盡善處,可刪不可增"的原則。他認為如果"大麴過於冗長重沓"是允許"大加刪汰而成曲者。"他舉出《羽化登仙》刪為《岳陽三醉》,《漢宮秋月》刪為《漢宮秋》,《漁歌》刪為《醉漁唱晚》的例子說:刪改者必須"能識作者之旨不可。"堅決反對"無知妄人,謬為妄刪。"他認為刪比增好一些,理由是刪得不好,最多"如古玩字畫之有破損,其未損處,故仍未嘗減色也。"可是增添得不恰當,就象一碗清水加進了污濁,再也"無還原之日矣"。甚至認為"即使加得極佳,終非古人本來所有"(《二香琴譜》)。他這樣過分強調"古人本來所有",其實是限制了人們的發展創造,在實際上是行不通的。以後廣陵派發展、加工傳統琴曲的作法,實際是否定了他這一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