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東江大橋的結果 展開

東江大橋

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橋東街道橋樑

東江大橋(Dongjiang Bridge)是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境內一座連接江北街道橋東街道的橋樑,位於東江之上,為福昆線國道惠州大道段的組成部分。

東江大橋西側橋於1978年7月15日動工建設,於1981年1月22日竣工運營;東側橋於1994年6月8日動工建設,於1996年7月6日竣工運營。

東江大橋北起東江北岸惠州大道南端、南至東江南岸東平大道北端,線路全長805米;橋面為雙向四車道二級公路,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

建設歷程


東江大橋北端
東江大橋北端
1977年5月,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廣東省交通廳決定在福昆線國道上修建東江大橋;同年9月,施工隊進入建設場地。
1978年7月15日,東江大橋西側橋(即舊橋、老橋)開工興建。
1981年1月1日,東江大橋西側橋建成貫通;1月22日,東江大橋西側橋完成驗收,開通運營。
1994年6月8日,東江大橋東側橋開工建設;同時,東江大橋西側橋開始翻修工程。
1996年1月28日,東江大橋東側橋落成貫通,西側橋翻修完成;7月6日,東江大橋東側橋開通運營。

橋樑位置


東江大橋位於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中心,北接東江北岸江北街道水北新村、南接東江南岸(東平半島北岸)橋東街道東平村;東距上游隆生大橋(原稱雲山東江大橋)約2.2千米、西距下游惠州大橋約3千米。東江大橋全橋路段屬於福州-昆明國道(G324)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廣汕公路惠州段(惠州大道)組成部分;線路北接惠州大道江北段、南至惠州大道東平段和東平大道路口,並與東平下沉式通道直線對接聯繫金山大道。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東江大橋南端
東江大橋南端
截至2019年5月,東江大橋由東側橋(新橋)和西側橋(舊橋)組成,兩橋之間存在縫隙。全橋段大致呈西北至東南方向布置,在東江南北兩岸處的引橋均設有與沿江路互通的簡易立交,兩端引橋口為喇叭狀,其中南引橋與東平下沉式隧道直線相接,聯繫金山大橋。整座東江大橋線路筆直,坡道平緩,為常規城鎮橋樑。大橋主拱圈為現澆等截面單箱三室鋼筋混凝土懸鏈線箱型拱,拱上建築設計中,除靠近實腹端的一孔腹拱墩為牆式墩外,其餘均採用較輕的柱式腹拱墩;為防止大體積混凝土開裂,主橋墩和過渡墩壁內設置有內外兩層鋼筋網。兩岸引橋為等截面鋼筋混凝土懸鏈線空腹式雙曲拱;腹拱為在拱頂實腹端兩側各設等截面鋼筋混凝土圓弧板拱。

設計參數

東江大橋遠景
東江大橋遠景
截至2019年5月,東江大橋西側橋全長805.73米,橋面機動車道寬9米,兩側人行道各寬1.5米;橋面標高27.763米,橋墩高24米;共有個7孔,每孔跨徑75米,引橋為9×20米雙曲拱。東側橋全長804.9米,橋面凈寬12.5米,機動車道7.5米;橋面標高30.6米,通航凈空10米×7米;主橋為箱形孔、孔徑(7+75)米,雙曲拱孔徑(9+20)米;全橋與西側橋相距約3.5米。東側橋為北行,西側橋為南行;兩橋面均為單向兩車道二級公路,荷載標準為汽-20噸、掛-100噸。

設備設施


東江大橋路面為水泥混凝土鋪設,每隔25米處設有路燈,且兩側交錯布置;南北引橋均設有供行人上下橋的樓梯,並設有守橋亭;東側橋和西側橋之間的縫隙改造為花壇,作為中央隔離帶。

運營情況


通行事項

2016年8月30日起,東江大橋由雙向四車道調整為雙向六車道,但非機動車道亦相應變窄。
2018年6月13日起,東江大橋南北端兩端上橋路段在早晚高峰期均啟動交替通行燈控系統。

交通流量

東江大橋夜景
東江大橋夜景
截至2019年3月,東江大橋每日車流量已達20萬輛次,全橋已不能滿足城市快速行車需求。

建設成果


東江大橋路面
東江大橋路面
● 技術難題
東江大橋擴建過程中,利用西側橋節省投資,使引道的重新建設範圍變小。西側橋改建時將主拱圈、副拱圈以上部分與東側橋保持一致,使橋樑的恆載減輕。因受當時技術條件所限制,東江大橋在投入使用多年後,面臨多次檢修的維護難題,需全面對橋體進行探傷;舊橋面全部鑿開,再加鋪兩層鋼筋網,灌上混凝土修復。

建設規劃


截至2019年5月,東江大橋已有多次擴建計劃,但方案長期處於論證階段;根據惠州市最新《政府工作報告》提議,東江大橋改造方案為:在原有的整體橋樑兩側各增建新橋,組成雙向十車道規模的過江通道。

價值意義


東江大橋建成后,來往惠州東江兩岸的車輛無須經渡口所汽船渡江,減輕了惠州市內交通壓力,縮短行程,提高了運輸效率。 (《南方都市報》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