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西方偉大哲學家
路德維希‧約瑟夫‧約翰‧維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男,猶太人,哲學家,1889年4月26日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省。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家、作家,語言哲學的奠基人。
曾師從英國著名作家、哲學家羅素,主要研究數學哲學、語言哲學等領域,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著有《哲學研究》《邏輯哲學論》等書籍。
1951年4月29日逝世於英國劍橋郡,享年62歲。
大事件
1889-04-26
出生
1889年4月26日出生於當時是奧匈帝國的維也納。
1926
做建築師
1926年結束了鄉村教師的職位。之後先是在一個修道院里作過短時間的園丁助手。後來其姊瑪格麗特由於擔心他的精神狀態而設法要求其協助設計並負責建造了自己的一處宅第。這個後來曾被用作保加利亞使館的建築物,使維特根斯坦獲得了建築師的身份。
1929
在劍橋當教授
1929年重返劍橋,以《邏輯哲學論》作為論文通過了由羅素和G.E.摩爾主持評審的博士答辯后,留在三一學院教授哲學,並於1939年接替摩爾成為哲學教授。
1951-04-29
逝世
1951年4月29日逝世於英國劍橋郡,享年62歲。
1889年4月26日出生於當時是奧匈帝國的維也納。在納粹吞併奧地利後轉入英國籍。自幼跟隨兄姊在家裡接受教育。
希特勒的同學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1903年通過入學考試后,前往林茨的一所以技術著稱的中學學習,和阿道夫·希特勒是同學。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在中學的成績並不好,大都處於中下水平,在度過了3年的不愉快后,更帶著高考的落敗離開了這裡。
幼年
少年路德維希愛好機械與技術,10歲時就制出過一台簡單實用的縫紉機。其最初的志向在於物理學,曾經渴望師從著名物理學家玻爾茲曼。
1906年前往柏林學習機械工程。
1908年進入英國曼徹斯特維多利亞大學攻讀航空工程空氣動力學學位。期間為了徹底搞清螺旋槳的原理,同時出於對數學基礎的興趣,閱讀了伯特蘭·羅素與懷特海合寫的《數學原理》以及戈特洛布·弗雷格的《算術基礎》。
1911年夏天拜訪了弗雷格后,前往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問學於羅素門下,后成為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學生兼好友,羅素稱這場相識是他一生中“最令人興奮的智慧探險之一”。
1939年照片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后,作為志願兵積極入伍,在戰場上完成了標誌所謂哲學的語言學轉向的《邏輯哲學論》的初稿。《邏輯哲學論》后,他認為所謂的哲學問題已被解決,於是懷著貴族式的熱忱前往奧地利南部山區,投入格律克爾倡導的奧地利學校改革運動,成為一名小學教師。
1926年結束了鄉村教師的職位。之後先是在一個修道院里作過短時間的園丁助手。後來其姊瑪格麗特由於擔心他的精神狀態而設法要求其協助設計並負責建造了自己的一處宅第。這個後來曾被用作保加利亞使館的建築物,使維特根斯坦獲得了建築師的身份。
1927年結識了奉《邏輯哲學論》為圭臬的“維也納小組”成員並應邀參與一些活動,與石里克、魏斯曼等成員有過交往,然而維特根斯坦拒絕加入他們的圈子。
路易維希·維特根斯坦之墓
1928年春在聽了數學家布勞維爾在維也納有關“數學、科學和語言”的一次講演后,重新萌發了強烈的哲學探索的興趣。
1929年重返劍橋,以《邏輯哲學論》作為論文通過了由羅素和G.E.摩爾主持評審的博士答辯后,留在三一學院教授哲學,並於1939年接替摩爾成為哲學教授。
1950年生前最後一場照片
1947年堅信“哲學教授”是“一份荒唐的工作”的維特根斯坦從劍橋辭職,以專心思考、寫作。
著名的維特根斯坦家族的成員,父親卡爾·維特根斯坦是奧地利著名鋼鐵工業企業家,母親萊奧波迪內·卡爾馬斯·維特根斯坦是著名作家、經濟學家哈耶克 的外祖父的姑表妹,也是銀行家的女兒。
1951年4月29日身患前列腺癌的維特根斯坦在好友比萬(Edward Bevan)醫生家中與世長辭。
維特根斯坦全集
邏輯哲學導論(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1922)
小學生的字典(Worter-buch fur Volksschulen, 1926)
哲學文法(Philosophische Grammatik)
哲學評論(Philosophische Bemerkungen)維特根斯坦與維也納學圈(1929-1932記錄)(Wittgenstein and Vienna Circle, 1967)
維特根斯坦的講課, 1930-1933
藍皮書, 1933-1934
褐皮書, 1934-1935哲學研究, 1936-1945
數學基礎評論(Remarks on the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s, 1936-1945)
美學, 心理學及宗教信仰的講課及會話(Lectures and Conversations on Aesthetics, Psychology and Religious Belief ,1938)
論確定性(On Certainty, 1969)
顏色評論(Remarks on Color, 1978)
邏輯哲學論(初作《名理論》),張申府譯,陳啟偉 校
哲學研究,陳嘉映 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1
論確實性,張金言 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文化與價值
關於數學基礎的評論
維特根斯坦劍橋講演集
一種哲學的考察
論數學的基礎
心理學哲學評論雜評
紙條集
關於倫理學的講演以及其他
心理學哲學最後著作
他的哲學曾經震動了西方哲學界,許多與他同時代的和在他之後的西方哲學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響,包括他的老師羅素也曾—度接受了他的哲學。維特根斯坦在現代西方哲學界獨樹一幟,其影響經久不衰。他不僅對邏輯經驗主義哲學、日常語言哲學的發展,而且對哲學方法論,邏輯學(尤其是數理邏輯)的發展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近些年來,西方許多國家湧現出一大批研究維特根斯坦哲學的專家,學者,出版了大量的專著文獻。奧地利還多次舉辦了國際維特根斯坦專題討論會。在西方哲學界,有人稱他的哲學為上一世紀唯心主義哲學轉變為本世紀分析哲學的“革命”;也有人稱他是把現代哲學方法“推進到決定性轉折的第一人”。
英國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今日偉大思想》1979年卷和1980年卷把他列為二十世紀社會科學六十二項重大成果(其中哲學為五項)的代表之一。總之,現代西方哲學家們對維特根斯坦的評價雖是眾說紛紜,但維特根斯坦在現代西方哲學界的重要地位是不應忽視的。
維特根斯坦和建築師保羅·恩格曼設計的作品
他思想的最初源泉主要來自弗雷格的現代邏輯學成果、羅素、懷特海寫的《數學原理》和G.E.摩爾的《倫理學原理》。
他的哲學主要研究的是語言。他想揭示當人們交流時,表達自己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他主張哲學的本質就是語言。語言是人類思想的表達,是整個文明的基礎,哲學的本質只能在語言中尋找。他消解了傳統形而上學的唯一本質,為哲學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
他的主要著作《邏輯哲學論》和《哲學研究》分別代表了橫貫其一生的哲學道路的兩個互為對比的階段。
前者主要是解構,讓哲學成為語言學問題,哲學必須直面語言,“凡是能夠說的事情,都能夠說清楚,而凡是不能說的事情,就應該沉默”,哲學無非是把問題講清楚。
後者又把哲學回歸哲學,在解構之後是建構,創造一套嚴格的可以表述哲學的語言是不可能的,因為日常生活的語言是生生不息的,這是哲學的基礎和源泉,所以哲學的本質應該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在“遊戲”中理解遊戲。
邏輯
維特根斯坦他的前後期思想轉變很大,他在《哲學研究》序言中說明前期著作犯了嚴重的錯誤。當然,他也說過要把前後期著作對比,以前期著作作為背景來理解後期哲學。
維特根斯坦思想轉變來源於他自己的長期的獨立思考以及他的老師或朋友的幫助。
他的獨立思考焦點在於如何成為一個“形而上學的自我”,一個可與世界進行不斷信息交流的自我。他的老師或朋友,如經濟學家皮耶羅·斯拉法則使他接觸到語言社會性的一面,他們的觀點對於純正安靜的邏輯世界是一種衝擊,因而也有助於維特根斯坦走出純凈的邏輯世界,面向喧鬧的日常語言交流世界。
研究文獻
外文原著
馬爾康姆:《回憶維特根斯坦》(Norman Malcolm,Ludwig Wittgenstein: A Memoir),李步樓、賀紹甲譯,商務印書館,1984
范·皮爾森:《維特根斯坦哲學導論》(C.A.Van Pearson,Ludwig Wittgenstein: An Introduction to His philosophy),劉東、謝維和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艾耶爾:《維特根斯坦》,陳永實、許毅力 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威廉·巴特利:《維特根斯坦傳》,杜麗燕譯,東方出版中心,2000
皮爾斯:《維特根斯坦》,王成兵等譯,崑崙出版社,2000
瑞·蒙克 (Ray Monk):《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Ludwig Wittgenstein:The Duty of Genius),王宇光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鮑斯瑪(O.K.Bouwsma):《維特根斯坦談話錄1949-1951》(Wittgenstein Conversations),劉雲卿譯,灕江出版社,2012
中文原著
《維特根斯坦哲學述評》,舒煒光著,三聯書店,1982
《尋找家園──多維視野中的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尚志英 著,人民出版社 1992
《維特根斯坦哲學之路》,韓林合著,雲南大學出版社,1996;台灣,1994
《維特根斯坦:一種后哲學的文化》,江怡著,社科文獻出版社,1996,1998,2002
《維特根斯坦傳》,江怡 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維特根斯坦》,江怡 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走出語言的迷宮:後期維特根斯坦哲學概述》,王曉升著,社科文獻出版社,1999
《〈邏輯哲學論〉研究》,韓林合 著,商務印書館,2000
《〈邏輯哲學論〉導讀》,江怡 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維特根斯坦”,《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續編下卷),徐友漁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8
《“哥白尼式”的革命》,徐友漁 著,上海三聯書店,1994
《維特根斯坦:走出語言囚籠》,張學廣編著,根據Ray Monk 著 Ludwig Wittgenstein: The Duty of Genius,遼海出版社,1999
《維特根施坦》,趙敦華著,香港,1987
《維特根斯坦哲學──他的前期哲學的詮釋,批判和探索》,劉福增 著,台灣,1987
《哲學分析的天才──維根斯坦》,陳榮波著,台灣,1982
《維根斯坦》,陳榮波 撰,波爾森原著,台灣,1982
《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譯者:王宇光原著作者:(英)瑞·蒙克,2011,浙江大學出版社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參考與註釋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p.2981;《德語姓名譯名手冊》p.670。
^韓林合
^Russell: He was perhaps the most perfect example I have ever known of genius as traditionally conceived,passionate,profound,intense and dominating
^陳嘉映:維特根斯坦後期思想
〔英〕金伯利·科尼什,戰爭的藝術
語言哲學
《邏輯哲學論》
《哲學研究》
真值表
伯特蘭·羅素
維也納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