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南人的結果 展開

南人

漢語辭彙

1.南方人。魯迅 《花邊文學·北人與南人》:“據我所見,北人的優點是厚重,南人的優點是機靈。”

2.金代對原宋境內漢族的稱呼。

3.元代對南宋人的稱呼。

解釋含義


南方人

《論語·子路》:“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南人,南國之人。”
劉禹錫竹枝》詞之一:“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
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文謝之死》:“﹝孛羅等)欲使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禮,可贅跪乎?’”
清昭槤《嘯亭雜錄·廣賡虞之死》:“侍郎性爽朗,少隨 文端公居兩江久,習染南人風度。”
魯迅《花邊文學·北人與南人》:“據我所見,北人的優點是厚重,南人的優點是機靈。”

金代對漢族人稱呼

《金史·輿服志下》:“初,女直人不得改為漢姓及學南人裝束。”

元代南宋人稱呼

《元史·選舉志一》:“蒙古、色目人作一榜,漢人、南人作一榜。”明 葉子奇 《草木子·克謹》:“台省要官皆北人為之,漢人、南人萬中無一二,其得為者不過州縣卑秩,蓋亦僅有而絕無者也。”魯迅 《花邊文學·北人與南人》:“至於 元,則人民截然分為四等,一 蒙古 人,二色目人,三 漢 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為他是最後投降的一夥。”
終元之世,始終奉行蒙古至上主義,優待色目人,輕視漢人、尤其歧視南人。

元代情況


南宋與蒙古
南宋與蒙古
《元史·選舉志一》:“蒙古、色目人作一榜,漢人、南人作一榜。”明葉子奇 《草木子·克謹》:“台省要官皆北人為之,漢人、南人萬中無一二,其得為者不過州縣卑秩,蓋亦僅有而絕無者也。”魯迅《花邊文學·北人與南人》:“至於元,則人民截然分為四等,一蒙古人,二色目人,三漢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為南人是漢族人中最具民族氣節的群體,具有較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去抵禦外族入侵的,因此最晚被蒙古人用武力征服,這使得蒙古人滅南宋之後大規模地屠戮南方漢族,由於投降得晚,南人被蒙古人利用的價值最小,因而地位也最底下。”
元末韓山童、劉福通起義,有“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之謠,朱元璋之平河北,有“塔兒黑,北人作主南人客;塔兒紅,朱衣人作主人公”.
蒙古征服中國之後,元世祖忽必烈把全國人民按照被征服的順序劃分為四等人,依次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南人指原南宋統治下的漢族人以及其他各族人民,一般是指淮河以南的原南宋境內的人民。
由於秉持著先進文化的漢族南人的民族氣節很強,被野蠻落後的游牧民族征服的時間最晚,他們地位反而最低,最受壓迫和歧視。《元史。刑法志一》:“諸漢人、南人投棄宿衛士,總宿衛官輒收納之,並坐罪。”又《貢師泰傳》:“自世祖以後,省台之職,南人斥不用。”又《順帝紀二》:“[至元三年]詔:‘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訪司及郡府幕官之長,並用蒙古、色目人。禁漢人、南人不得習學蒙古、色目文字。’”但是,當時南人是四等人中人數最多的一種,約6000萬人,這使得元朝社會矛盾尖銳複雜,後來紅巾軍起義動搖了元朝的統治,朱元璋領導的義軍推翻了蒙古人的統治,建立了明朝。
按照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卷九中的記載:“漢人南人之分,以宋金疆域為斷,江浙湖廣江西三行省為南人,河南省唯江北淮南諸路為南人。”
而按照元史記載,元代的“河南省江北淮南諸路”為淮西江北道、江北淮東道、山南江北道三道。
淮西江北道包括廬州路(含和州、無為州、六安州)、安豐路(含濠州)、安慶路。
江北淮東道包括揚州路(含真州、滁州、泰州、通州、崇明州)、淮安路(含海州、泗州、安東州)、高郵府。
山南江北道包括中興路、峽州路、安陸府、沔陽府、荊門州、德安府(含隨州)。
也就是江蘇省除徐州市和宿遷市區之外的全部地區、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區、上海市、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為“南人”。
據統計,在元朝的473名宰執中,蒙古、色目佔70.2%,漢人、南人佔29.8%。而且蒙古、色目所佔比率有逐步上昇之趨勢,由前期之52.9%,上昇為中、後期之71.6%及75.9%,而漢人、南人則由前期之47.1%遞減至中、後期之28.4%及24.1%。就職位言之,職位愈高,蒙古、色目愈多,漢人、南人愈少。
元代“南人”一般專指長江中下游以南至南海這個區域為南人,由於外族統治,為了分而治之,如上之劃分元史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