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兵之計

漢語成語

徠緩兵之計,漢語成語,拼音huǎn bīng zhī jì,延緩對方進攻的計策,指拖延時間,然後再想辦法。

釋義


延緩對方進攻的計策,指拖延時間,然後再想辦法。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

典籍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四回:今又來求成,莫非緩兵之計,欲俟楚救耶?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七十二回:話大決意要殺陶三,監生恐鬧出事來,原為緩兵之計。
李六如《六十年代的變遷》六章:到底打不打?是不是袁世凱的緩兵之計?
丁玲徠《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三十:“經過了一天一夜的爭吵、啼哭,黑妮最後才採用了一個緩兵之計,拖到第二天再決定,她好去找大伯父出點主意。”

成語用法


用法
作主語、賓語;指拖延時間,然後再想辦法。

故事


三國時期,孔明與司馬懿在祁山作戰。蜀軍消滅了魏軍大將郭淮孫禮,佔領了武都、陽平,張郃戴陵等率軍前去救援,被孔明打敗。雙方對峙了半月。孔明見司馬懿不敢出戰,用撤軍的緩兵之計,誘使司馬懿驅兵追趕,司馬懿中計大敗。

押韻詞


偶變投隙、面牆而立、名譽掃地、臨難不避、削木為吏、一舉兩利、意慮乖僻、費心勞力、另眼看戲、貪名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