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應銓

清朝時代的官員

汪應銓,[清]字杜林,號梅林,江蘇常熟人。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狀元,官贊善。工小楷。《昭代尺牘小傳、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後來奉旨入值南書房。汪應銓本應進士館研習,三年散館后,方得升遷。然而汪應銓未及散館,便被破格提為庶子。後幾經升遷,官至左春坊贊善。將被升轉,因鋒芒太露,得罪權貴而遭彈劾。不久,謝職離京,返歸故鄉。

人物簡介


汪應銓是休寧梅林人,自幼出身書香門第,良好的家庭熏陶以及刻苦學習,使得汪應銓學業進步很快。康熙五十年時,汪應銓中舉人;康熙五十七年時,汪應銓中進士。

故事


汪應銓鋰魚跳龍門,“黃金屋”有了,“顏如玉”也會接踵而至。但汪應銓學業優異,相貌卻奇醜,肥碩健壯,也有很多不良的習慣。袁枚曾經在《隨園詩話》當中這樣記述:“汪度(齡)中狀元時,年已四十餘,面麻,身長,腰腹十圍。”40多歲的男人,當然是結過婚了,汪應銓在老家就有一位結髮妻子。即使如此,仍有不少美少女對他傾慕不已,上門提親主動要求當妾的絡繹不絕。這當中有一個家住京城的陸小姐,尤其主動。陸小姐讀過書,平日里最愛看的,就是才子佳人劇。她一再讓家人派人上門提親,要給汪狀元做妾。汪狀元同意了這一門親事。新婚之夜,新郎新娘第一次見面,燭光之中,陸小姐看到汪狀元的相貌后,大失所望,又見狀元飲酒後酩酊大醉,粗俗不堪,越想越悔,五更天時,竟懸樑自盡了。這一起由婚姻引起的悲劇在當時鬧得滿城風雨。後有好事者送汪應銓一副對聯:國色太嬌難作妾,狀元雖好卻非郎。

人物軼事


狀元雖好卻非郎

汪應銓中狀元時,已人到中年,家中早有妻子兒女。但新科狀元的名頭太大,居然誘得待字閨中的姑娘主動相求。據袁枚《隨園詩話》和徐卓《休寧碎事》記載,當時,京城有位粗通文墨的陸小姐,平時最愛讀小說、彈詞曲本,羨慕狀元的才華與風采。那一天正在閨房看書,忽聽得街上一陣鑼鼓喧鬧之聲由遠到近,忍不住掀開窗帘窺望,只見一片人海,隱約知道是新科狀元胸戴紅花騎馬遊街,雖然看不清狀元郎胖瘦,心中卻騰騰燃起愛之火。於是毛遂自薦,託人傳話說願意為汪狀元之妾。經人撮合,不久兩人就拜堂結為百年之好,洞房花燭之夜,新娘挑開頭巾,瞥眼偷看新郎官,不禁訝然失聲,沒想到自己朝思夜想的狀元郎竟是一個腰粗背闊、身高體胖、年近半百的麻臉漢,與平時書中讀到的英俊瀟灑的風流才子相去竟如此之遙,心裡十分懊悔。可汪應銓對此全然不知,喜沖沖應酬賓客,飲酒過量,回房后嘔吐不止,將嶄新的衣被吐得一塌糊塗,倒在床上竟沉醉不醒。陸小姐一氣之下,竟懸樑自盡。消息傳出,一時街巷議論紛紛。有惡作劇者,居然題聯嘲弄:“國色太嬌難作婿,狀元雖好卻非郎。”

詩嘲點名糊塗令

據清人王應奎柳南隨筆》記載,常熟向來有不少雄霸一方的豪門貴族,他們以種種名目巧取豪奪了許多田產,外人卻不知底細。雍正初年,皇帝下令清理各地隱瞞未報、逃脫捐稅的“黑田”。為了躲避清理,常熟有一二個奸詐小官吏,便暗地裡假冒當時在京城任五品官的汪應銓名義,向時任常熟縣令喻宗桂寫了份述狀說明原由,希望能根據具體情況,保留被列入革除名單的“黑田”。按照舊例,官批訴訟狀,必須以朱紅筆點訴訟者姓名,如果訟者是有權勢的縉紳,則用紅圈。喻縣令不明真假和舊例,誤以紅筆點了汪應銓姓名,並以“布告”形式張貼於縣城東門。毫不知情的汪應銓在京城聽到這個消息,哭笑不得,有感而發,作詩一首:“八尺桃笙卧暑風,喧傳名掛縣門東,自從玉座標題后,又得琴堂一點紅。”一時傳為趣聞。

閉戶讀書勝富貴

汪應銓辭官離京后,回到寄居地常熟,平日,以講學著述為樂。常熟虞山昭明太子讀書台有個游文書院,汪應銓常去那兒與友人談詩論道,並為書院題寫了匾額。后應聘到江寧(今南京市)鐘山書院講學。又曾應聘主修《湖廣通志》和《江南通志》。曾作《題讀書樓》一詩來描述自己退隱生活的樂趣:“人生何謂富?山水繞吾廬。人生何謂貴?閉戶讀我書。君構讀書樓,樓與山水俱。藏書數千卷,任君畋且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