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北雁南飛的結果 展開

北雁南飛

張恨水創作的才子佳人小說

《北雁南飛》是張恨水創作的才子佳人小說,小說講述民國時期一個凄涼的愛情故事,是比較典型的舊式才子佳人小說。

內容簡介


北雁南飛 張恨水
北雁南飛 張恨水
《北雁南飛》寫於1935年,堪稱張恨水比較嚴格意義上的章回體小說中的精品。小說講述了一個披上了新時代色彩的才子佳人的故事。李小秋從省城到父親任職的江西新淦縣三湖鎮度假,父親卻讓 他到當地一個著名的私塾先生姚廷棟處讀半年漢文(約略相當於今人時稱的“國學”)。私塾先生的女兒春華也跟著父親讀書,一對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就這樣滋生了愛情。可是,春華的父母已按傳統禮儀,將她訂了婚配。在清末民初變化的年間,這就意味著是確定、不可變更的事,它關係到家庭乃至整個大家族的名聲。小秋和春華的愛情註定了是一場無望的折磨。最後,春華屈從了父母的設計和安排,嫁為人妻,小秋參加了革命隊伍。當他回到初戀的地方的時候,他說解放來得遲了這種兼有古典才子佳人與自由解放色彩的愛情,顯然是張恨水心中最美好的愛情、幻想與記憶。同時,一方面是為了推動故事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了突出自由的色彩,小說還穿插了幫助小秋傳遞書信的毛三嬸漸漸背叛其丈夫毛三叔、尋找到新的歸宿的故事。 《北雁南飛》1934年2月起連載於上海《晨報》, 後由重慶山城出版社多次出版單行本. 小說以作者少年時在江西三湖鎮
《北雁南飛》
《北雁南飛》
讀書為背景, 描寫了主人公姚春華與李小秋的愛情悲劇. 作者自序: "這部書的命意,很是簡單,讀者可以一望而知。這不過 是寫過渡時代一種反封建的男女行為。雖然他們反封建並不徹底,在當時那已是難能的了。我若寫他們反封建而成功,讀者自然是痛快,但事實決不會那樣. 這書里,有些地方,是重兒女情愛的描寫,但筆者自信,無絲毫色情意味。相反的,那正是描寫被壓迫者的一種呼籲。現在大都市裡,婚姻是自由了,可是看看窮鄉鄙野,象<北雁南飛>這種情節的故事,恐怕還很多。現在做父母的,應該比以前的人開明些,這書可作為人父母的一種參考."
故事的大背景是晚清至民國的交界。贛江邊一個叫做三湖的小鎮,小秋是縣丞李秋圃李老爺的公子,喜好把玩風月,本隨母親在省城讀書,聽說父親蓋了個小花園,便催母親帶著弟弟妹妹追到三湖。紈絝子弟淺識風月,借尋詩料,一味賞玩風景來到渡頭,初遇一女子,手拿一枝臘梅,低著頭走過去,卻又三番兩次地迴轉頭開看這個在鄉下地方很少見穿著講究的公子哥兒,這裡便是緣起了。可是作者這裡也埋下了預兆結局悲慘的伏筆,小秋的手抄詩集命名為"南飛集",取自<西廂記>中"碧雲天,黃花地,西風起,北雁南飛"..小秋被父親送到村裡姚老先生私塾里求學,及至小秋到了學堂安頓下來,發現渡口那女孩偏巧是姚老先生的愛女,名曰春華,十四歲,且平日也在私塾里同著讀書。他的那份驚喜就有些難以描繪了。"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為春華回應小秋"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小秋耳朵聽著,心裡哪裡禁得住情思的衝動,於是卜突卜突的跟著跳了起來..開篇:"北雁南飛題籤驚綺語,春華秋實同硯動詩心。" 那個時候,雖然西學東漸,可是民主,自由的風氣已經開始在中國傳播,但在閉塞的鄉村裡,儒家傳統的道德倫理,禮儀規範仍然佔據著至高的位置。春華若無早先定好的親事(未婚夫是個癩痢頭兼癆病患者,若不是未來丈夫實在要不得。春華和小秋或許又是另一番結局。.小秋和春華的愛情因為這種壓制而顯得無比純潔,同時也因此而衍生了無比深的哀傷...小秋和春華在後園各處一室,明裡按先生規定的誦讀古文,實則以此告訴對方自己的消息或者心情心意..小秋拋個紙頭進春華的窗子約她學堂后相會。小秋春華后各被約束,不得再見。姚三嫂、五嫂子這兩個自身因婚嫁而已不幸的女人為了小秋和春華能得到幸福而不辭辛苦的奔忙,私傳信息,及至最末,陰差陽錯的,春華在一個黑夜被一乘小轎送到了父母擇定的婆家。而同一時間小秋卻雇了一隻小船苦苦地等在和春華商定的地方...私逃失敗,春華入了苦心計算她的人彀中,小秋也終沒能逃過父母之命的結果。心情總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起伏,新舊社會交替,新舊思想在新青年頭腦中的反饋,而這些終因不能徹底反抗鬥爭而失敗,終於"北雁南飛"去...

作品賞析


主題思想

傳統所設置的羅網與對個體朦朧自發的對自由的追求,形成了強烈的衝突與張力;人物之間可望不可及的悲劇命運,構成了小說扣人心弦的力量。而這種力量的達到,很大程度上又得益於這些衝突和矛盾,通過集中的、對比的形式強烈地展現出來。小說整體時間跨度很大,但在局部又呈現出時空的壓縮或急速的跳躍,使得衝突和矛盾以電影般的形式,戲劇般地呈現出來。不能簡單地說這些手法就是從電影那裡直接間接吸收的,但是即使謹慎地考慮的話,從剪輯這一角度來切入,我們仍然可以認為,它能夠被稱為小說和電影之間的共享因素。柏楊也非
北雁南飛 張恨水
北雁南飛 張恨水
常喜歡張恨水的小說,他說張恨水的章回小說才是真正的內家高手。張愛玲非常崇拜張恨水,她的小說深受張恨水影響。台灣的夏濟安很推崇張恨水,認為其是天才,可以跟狄更斯相比,代表了一個時代。另台灣學者趙孝萱說張恨水是真正中國氣派小說家。並說張恨水絕對是20世紀重要的好小說家,而非次一等的通俗小說家,張恨水的小說技巧遠遠超越如巴金茅盾許地山丁玲等等已受正典化 的二流作家。

藝術特色

張恨水小說對社會風俗場景的描寫可謂獨具匠心,在他的成名作品里,他把20世紀上半葉文化場的骯髒、腐化,生活場的陳規陋習表現得淋漓盡致。有嫖客的豪橫欺凌,有新聞從業者的醜陋行徑,等等遺風陋俗不一而足。張恨水的走紅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長年戰亂、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使他越來越關注民生的疾苦,他以後多年的流亡生涯,更加深了他對當時社會黑暗勢力的憎恨。1939年12月,張恨水開始在重慶《新民報》上連載寓言式長篇小說《北雁南飛》。小說借鑒了《西遊記》 、《鏡花緣》、《儒林外史》及晚清譴責小說的筆法,用14段荒唐的夢來抨擊大後方的腐敗荒淫和空談誤國等等惡劣現象,無情地鞭撻了那些醉生夢死的貪官污吏。《北雁南飛》是中國現代著名的通俗小說家張恨水先生在抗戰期間創作而成的一部傑作。作品雖然表面上講些荒誕不經的故事,其實影射真人真事,對當時重慶政府的腐敗給予了有力的鞭笞。作品寓意深遠,含蓄蘊藉,衝破了舊小說的樊籬,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標誌著作者的小說創作走上一個新的台階,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作者簡介


北雁南飛
北雁南飛
張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張心遠,安徽安慶潛山市人。他是中國章回小說家,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 1967年,張恨水在北京逝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