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祥
宋玉祥
宋玉祥,男,1955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黑龍江省訥河縣人,1988年7月長春地理研究所碩士畢業,留所工作。先後任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所經濟地理研究室副主任、科研處副處長、科研處長、所長助理,副所長等職。2003年調入東北師大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現任東北師範大學中國東北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1、省政協委員;
2、九三學社吉林省委常委;
3、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常務理事;
4、吉林省地理學會秘書長;
5、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可持續發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6、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中國全國委員會(CNC-IGBP)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LUCC)工作組委員。
宋玉祥主要從事經濟地理和區域經濟研究,尤其以東北地區區域經濟研究為重點,側重區域發展研究、區域資源型城市研究和區域人地關係研究。對東北的資源型城市的發展與布局,區域農業與區域生態環境等開展了長期的研究。
1.內蒙古興安盟旅遊資源調查與評價,1993-1995,中科院重點項目,經費8萬元,主持人
2.鄉鎮企業與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研究,993-1996,中科院重點項目,主持人
3.安古河道百萬畝綜合開發預研究,1995-1996,省計委項目,參加
4.大安古河道萬畝實驗區綜合開發實驗研,995-1996,省計委項目,參加
5.東北區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示範研究,1996-2000,中科院重大項目,經費420萬元,擔任項目第二主持人,後期任主持人。
6.吉林省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區(新荒),1997-2000,省科委與農發辦重大項目,經費85萬元,項目主持人。
7.東北危急礦區環境經濟協調發展及生態重建研究,1997-2000,中科院重點項目,經費20萬元,第二主持人
8.建設東北地區穩定商品糧基地的農業技術集成與高新技術研究,1998-2001,中科院重點項目,經費400萬元,課題副主持人
9.東北地區科普旅遊規劃研究,2001年,科技部項目,副主持人
10.東北地區100年LUCC及其生態環境效應研究,2001-2004,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方向項目,經費600萬元,擔任首席科學家。
11.東北地區100年LUCC區域分析研究,2003-2004,橫向課題,經費5萬元,課題主持人。
12.信息東北部門經濟課題,東北師大教育部211工程項目,2003-2005,三級課題主持人。
14.吉林省新型工業化發展問題研究,2005,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重點調研課題,主持人。
15.人文地理專題研究,2005,東北師大4+2碩士教材,專題負責人。
諮詢報告
1、《對生態省建設中的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的建議案》的報告,宋玉祥執筆,吉政協發【2003】6號,3003年10月14日通過
宋玉祥主持或參加主持十餘項科研項目(課題)。近年來主持完成或在研的主要項目有:“東北地區農業綜合開發試驗示範研究”(1996-2000),中科院重大項目,經費420萬元,項目主持人;“吉林省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區(新荒試區)”(1997-2000),省科委與農發辦重大項目,經費85萬元,項目主持人;“東北危急礦區環境經濟協調發展及生態重建研究”(1997-2000),中科院重點項目,主持人之一;“東北地區科普旅遊規劃研究”(2001),科技部項目,課題主持人;“東北地區100年LUCC及其生態環境效應研究”(2001-2004),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方向項目,經費600萬元,調入前擔任首席科學家;“東北資源型城市接續產業發展研究”(2004),國家發改委項目,項目主持人。
宋玉祥發表論文30餘篇。代表論文有:《東北地區煤礦城市發展與布局研究》,(地理科學,1991,No.1(Vol.11))、撫順煤礦區域工業化過程的社會背景和勞動力因素研究,東北地區生態環境保育與綠色社區建設,(地理科學,2002,No.5(Vol.22))等。主編《東北區域農業綜合開發研究》(2)、《東北區域農業綜合發展研究》(4),《東北地區科普旅遊規劃研究》(副主編)等專著,參加編寫《區域發展戰略理論。方法。實踐》、《城市建設經濟學》等專著。
論文目錄
1.華夏第二長城——金界壕 1995.10,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95.10;
2.撫順煤礦區域工業化過程的社會背景和勞動力因素研究1995.9地理科學;
3.《城市建設經濟學》1995.10,建築出版社,1995;
4.黑龍江幹流梯級開發對右岸港口城鎮與邊貿口岸布局影響研究,1996.6《黑龍江幹流梯級開發對右岸影響》文集,吉林科技出版社,1996;
5.黑龍江幹流梯級開發對右岸地區產業結構局影響研究,1996.6,黑龍江幹流梯級開發對右岸影響》文集,吉林科技出版社,1996;
7.內蒙古興安盟旅遊資源評價,1997.6,地理科學;
8.生態城市與長春市生態化方向,1996.3,長春建設,1996.1;
9.《拉姆薩爾公約》與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1997.12地理科學1997(增);
10.濕地社會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1997.12,地理科學1997(增);
11.《中國大都市的空間擴展》1998.5,中國科大出版社;
12.《東北區域農業綜合開發研究》,1998.5,科學出版社;
13.黑土地上科技花,1999.5,《科學新聞》周刊,1999,No.10;
14.立法與治理並重,改善吉林省西部地區鹽鹼荒漠化2000.4,農村生態環境,2000年2期16卷;
15.發揮資源優勢,推進科普旅遊,2000.8,探索與實踐,2000,No.1(Vol.45);
16.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荒漠化現狀與對策,2000.10吉林省首屆學術年會文集,吉林科技出版社,2000年;
17.《東北地區科普旅遊規劃研究》,2001.4,科學出版社;
18.吉林省西部荒漠化現狀及防治對策,2000.11東北師大學報(專輯),2000.11;
19.吉林省西部草地鹽鹼化治理對策研究,2001.11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1年4期17卷;
20.《東北區域農業綜合發展研究》,2002.1,科學出版社;
21.城鄉結合部交通優化機制及其規劃設想,2002.1,城市,2002,No.1(Vol.54);
22.東北地區開展沼澤科普旅遊可行性研究,2002.3,國土開發與整治,2002,No.1(Vol.12);
23.城鄉結合部問題與對策,2002.3,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2,No.3);
24.Study on the optimum pattern of Daqing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2002.9 Chinese geographical cience, 2002,No.3(Vol.12);
26.東北地區生態環境保育與綠色社區建設,2002.10,地理科學,2002,No.5(Vol.22);
27.湖南山洪災害成因及其治理對策,2003.4,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3年,第4期;
28.新型工業化與東北老工業基地重振,2003.12,“中國東北論壇”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29.東北地區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2004.2,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4年第1期(第14卷);
30.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面臨的城市化問題與對策,2004.6,城市規劃彙刊,2004年,第2期;
31.東北區域發展報告,2004.11,科學出版社;
32.20世紀以來東北地區現代城市崛起及其歷史作用,2005.2,地理研究,2005,No.1(Vol.24);
33.清代東北地區土地開發極其動因分析,2005.2,地理科學,2005,No.1(Vol.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