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

芸香科植物

檸檬,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黎檬CitruslimoniaOsbeck或檸檬Citruslimon(L.)Burm.f.的果實。黎檬原產亞洲,現我國南部多有栽培;檸檬廣東有栽培。具有生津解暑,和胃安胎之功效。常用於胃熱傷津,中暑煩渴,食欲不振,脘腹痞脹,肺燥咳嗽,妊娠嘔吐。

植物文化


別名

檸檬
檸檬
黎朦子、黎檬子、宜母子、里木子、黎檬干、葯果、檬子、夢子、宜檬子、宜母果、檸果。

相關論述

1、《桂海虞衡志》:“味極酸。”
2、《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苦、辛、平。”
3、《食物考》:“漿飲渴廖,孕婦宜食,能辟署。”

主要價值


入葯部位

果實。

性味

味酸、甘,性涼。

歸經

歸胃、肺經。

功效

生津解暑,和胃安胎。

主治

用於胃熱傷津,中暑煩渴,食欲不振,脘腹痞脹,肺燥咳嗽,妊娠嘔吐。

相關配伍

1、治脘腹氣滯痞脹,噫氣少食:檸檬10g,香附10g,厚朴1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2、治妊娠嘔吐:鮮檸檬500g,去皮、核后切塊,加白糖250g,漬1d,再放鍋內用小火熬至汁快乾時,拌少許白糖,隨意食用。(《大眾中醫藥》1990,(4):11)
3、美容,活血,舒筋:檸檬4個去皮切片,蘋果1個去心切片,用米酒1瓶浸3個月以上飲。(《台灣青草藥》)
4、治乳腺炎:取檸檬汁濕敷於患處。(《西雙版納傣葯志》)

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絞汁飲或生食。

採集加工

一年四季開花,春、夏、秋季均能結果,以春果為主。春花果11月成熟;夏花果12-1月成熟;秋花果次年5-6月成熟。待果實呈黃綠色時,分批採摘,再用乙烯進行催熟處理,使果皮變黃,鮮用或切片曬乾。

藥材性狀

黎檬:果實近圓形或扁圓形,長約4.5cm,直徑約5cm,一端有短果柄,長約3cm,另端有乳頭狀突起。外表面黃褐色,密布凹下油點。縱剖為兩瓣者,直徑3-5cm,瓢囊強烈收縮。橫剖者,果皮外翻顯白色,瓢囊8-10瓣,種子長卵形,具棱,黃白色。質硬,味酸、微苦。
檸檬:果實長橢圓形,長4-6.5cm,直徑3-5cm。

藥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
2、抗炎作用;
3、止血作用;
4、抗氧化作用。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檸檬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37千卡
蛋白質1.1g
脂肪1.2g
碳水化合物6.2g
不溶性膳食纖維1.3g
1mg
37mg
22mg
209mg
101mg
0.05mg
0.8mg
0.14mg
0.65mg
0.5μg
維生素B1(硫胺素)0.05mg
維生素B2(核黃素)0.02mg
煙酸(煙醯胺)0.6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22mg
維生素E1.14mg

形態特徵


檸檬
檸檬
黎檬:又名里木樹、檸檬、廣東黎檬。常綠灌木,具硬刺。葉互生,葉柄短,有狹翼,頂端有節。葉片小,長圓形至橢圓狀長圓形,先端短銳尖或鈍,邊緣有鈍鋸齒。花單生或簇生於葉腋;萼5裂,杯狀;花瓣5,條狀長圓形,下部漸狹,外面淡紫色,內面白色;雄蕊20個以上;子房上部漸狹,8-10室,花柱大,脫落,每室有胚珠數個。柑果近圓形,先端有不發育的乳頭狀突起,長約4.5cm,寬約5cm,黃色至硃紅色,皮薄易剝,且有粘土味,瓢囊8-10瓣,味極酸。種子3-4顆,卵形。花期春季。
檸檬:又名洋檸檬。與黎檬的主要區別為:本種果實為橢圓形。

生長環境


黎檬:原產亞洲。現我國南部多有栽培。
檸檬:廣東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