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塔
河北定州市的北宋古塔
河北定州塔位於定州市城內的開元寺塔,是中普濟尋幽國現存最高大的一座磚木結構古塔,有“中華第一塔”之稱。從京廣鐵路定州塔開元寺塔,建於高大的台基之上,十一層,塔基外圍周長128米,高83.7米。塔身為八角形,平面由兩個正方形交錯而成,一改宋以前早期塔的四方形式,顯得雄偉大方,秀麗豐滿。塔身為磚木結構。磚的規格不一,約有十幾種。為了增加磚與磚之間的拉力,加築了松柏木質材料,故當地流傳著“砍盡嘉山(在曲陽縣)木,修成定州塔”的民諺。從此塔修造時間之長,用料之繁多,可以想見當年建造工程之浩大和修造工藝之精巧。
目錄
河北定州塔建造十分精巧。塔身分內外兩層,外塗白色,東、西、南、北四面設券門,其餘四面辟欞窗(假窗),窗由大方磚雕刻而成。最上兩層,則八面均辟券門。門為拱券式,券外繪方形圖案,設有磚雕門額、門簪。塔的各層,均疊澀出檐,托出一平台,惟底層有瓦脊。各層檐角皆有挑檐木,外端有鐵環,原置有風鐸(大鈴)。塔心和外層之間形成八角形環廊,猶如大塔中包著一層小塔。迴廊兩側設有25個壁龕,龕內有壁畫或泥塑像,迴廊頂端有雕花磚天花板,並加彩繪,刻制精美細膩。在塔座基主壁龕內,以及各層迴廊的磚壁上,嵌有許多碑刻和名人題詠,對研究宋代歷史及古代建築有重要價值。沿各層磚質梯階順級而上,可達塔頂。凌塔頂遠眺,河北平原縱橫阡陌,太行峰巒蜿蜒起伏,城市村落,河流道路,歷歷在目。筆者曾數度登臨,每每生髮出“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切實感受。
前人曾有詩讚嘆此塔之高:“每上穹然絕頂處,幾疑身到碧虛中。”
歷史
開元寺塔建於北宋初年,因建於開元寺內而得名,因它位於定州城內,又俗以定州塔呼之。據文獻記載,宋朝初年,開元寺僧會能往西天竺(印度)取經,得到佛教中傳說的舍利子回來複命。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真宗下詔,命在定州開元寺內建塔紀念,到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建成此塔,歷時55年。(據《定縣誌》記載,另有一說:此塔始建年份相同,但建成於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至和二年為重修之年,按此說修造時間當為22年。)
宋、遼對峙,此塔在軍事上起過重要作用。當年,定州所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史料說,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軍,惟定州最重。定州“實為天下要衝之最”。宋代,定州是北部邊防要地,北與契丹相接,經常發生戰事,宋王朝為了防禦契丹,常利用此塔瞭望敵情。此塔高聳雲端,登塔遠眺,可瞭望契丹之動靜,故又稱“瞭敵塔”。
開元寺塔從始建至今,已有整整一千年的歷史。在長達千年的風雨剝蝕中,此塔經歷了十幾次地震,但古塔仍巍然聳立。可惜的是,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塔身東北面自上而下塌落,破壞了這一重要建築物的完整。從1986年開始,國家文物部門投巨資對其進行整體加固維修,2001年年底已基本竣工,預計2002年年底向社會開放,這一歷史名塔將以嶄新的面貌重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