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5條詞條名為千佛洞的結果 展開
千佛洞
山西隰縣千佛洞
千佛洞是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拉稍寺西北約一公里的天然岩洞,是武山水簾洞石窟群所包括的顯聖池、拉稍寺、千佛洞、水簾洞、三清洞5處名勝景觀之一,坐落在天水市武山縣城東北約50公里處的鐘樓山峽谷中,因壁畫千佛而得名。
又因有摩崖懸塑七佛,故俗稱七佛溝。岩洞一側崖面上以木樁棧道分為壁畫和懸塑造像兩部分。洞內原有七窟,現殘存砂崖面雕像和壁畫,造像豐滿,神態各異。特別是菩薩像豐盈清秀,頗具北周特點,部分造像含有西魏遺風,是研究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重要資料。
千佛洞[山西隰縣千佛洞]
千佛洞石窟是晉西地區目前最早的一處石窟,開鑿於北魏到唐。石窟坐東向西,依崖開鑿,現存廟院面積東西16米,南北17米,崖高15米,千佛洞共有兩個洞窟,南北並列,窟口均西向,窟內造像70餘尊。
千佛洞[山西隰縣千佛洞]
左側菩薩高1.55米。頭鑿毀,雙肩敷搭披巾,交叉於腹部,上身袒,下身著裙,裙擺外侈。左手下垂,手握一物;右手曲伸向前,持香袋。跣足立於台上。右側菩薩高1.5米。頭鑿毀,雙肩敷搭披巾,於腹部交叉穿環,下垂於膝后再上搭雙肘下垂,服飾同左側菩薩。左手下垂,持香袋;右手上舉,握蓮蕾,跣足立於台上。
千佛洞[山西隰縣千佛洞]
窟外立面,崖面無任何雕飾,上部殘存有長方形梁孔,其高度略高於第1窟椽孔。可知窟外亦曾建仿木窟檐,但與第1窟木構窟檐非同時期所建。窟門依崖開鑿,作圓拱形,無門楣及門柱。門外右(北)側崖面有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鐫刻七言詩一首:“古壁開堂幾百春,獨遺小像志乾封。可信浮生如過隙,聽取西流水至今。嗚呼!自唐乾封二年(667年)迄今約五百餘載,以故留題,時於大定廿三年中秋馮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