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庄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劉庄位於西湖丁家山畔,又名水竹居,佔地面積500多畝,被譽為西湖第一名園,現已改為西湖國賓館。劉庄由劉學詢(廣東香山人)所建。

歷史沿革


劉學詢(1855-1935)是廣東香山人,祖上經商起家,居住在廣州西關的柳波涌與荔枝灣之間的“劉園”,當時也算廣州數一數二的名園了。他二十四歲中舉,不久北上會試,南歸時來到西湖。看到西湖美麗的風光,他不由讚歎道:“故鄉無此好湖山”。他走到楊公堤上,看到卧龍橋邊的宋庄(今名“郭庄”),好生羨慕,以“新科舉人”名義上門求見,因為主人當時另有客在,遭到婉拒。劉學詢於是動念,要在當地造一座更好的園子。七年後,劉學詢又考中進士,但官職不盡人意,於是步入商界,很快成為廣東巨富。1898年43歲的時候,重返杭州,高價買下了丁家山南面緊傍西湖的大片土地,開始致力於建設他的“水竹居”,也就是“劉庄”。進士出身的劉學詢,對於古代園林,胸中自有丘壑。通過“水竹居”的建造,他把自己的造園理念和藝術付諸於實踐。歷時8年、耗資十餘萬銀兩,於1905年底完成了這一浩繁的工程,水竹居,除了水便是竹。水,可達外湖,到涌金門;竹,能覆蔭,寧靜致遠,為做人需有的品行。
據說,劉學詢由於為孫中山革命籌款,發生債務問題,水竹居曾被查封拍賣,標價高達兩千萬兩白銀,始終無人敢以問津。1916年,浙江督軍安排康有為到水竹居避暑。康有為在水竹居住了一個月。期間,他越住越覺得那一帶是風水寶地,索性自己買下了水竹居北面丁家山下的大片土地,建造了一個自己的園子――“一天園”(康莊)。康有為還模仿《醉翁亭記》、《喜雨亭記》,寫了篇《一天園記》。1927年,康有為去世。北伐軍進駐浙江,省主席張靜江下令查封一天園,理由是:“保皇餘孽,佔據公產。”1954年,劉庄改建為國賓館,將昔日的韓庄、楊庄、康莊、范庄攬於其內,面積達36萬平方米。毛澤東主席常來此處居住。這裡曾發生過兩件震驚中外的大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此起草;《中美聯合公報》在此簽署。至今,這兒還保留有毛澤東讀書處。亭台樓閣、小橋水榭、曲廊修竹、古木奇石,環境極其幽靜典雅,置身於其中能使人忘卻世間的喧囂。

主要景觀


特點

劉庄幾乎被水竹所蓋,看不出世間日常的生死、喜怒和紛爭。劉學詢將廣州劉園中的名貴花木悉數運抵杭州。又搜羅嶺南各色精緻傢具無數,分置於“水竹居”內。因此,水竹居的亭園、房舍,乃至當時的起居、飲食,頗帶嶺南風情。園內的一草一木,一桌一凳,一石一瓦,都是經過他再三考慮才安置上去的。經他的籌劃,水竹居中的每一間房屋,都各有不同的形態和特色。那一個個的盆景,栽著一株株式樣奇古的小樹,婀娜多姿,既藝術又美觀。湖畔樓房裡的一間大廳,更是叫人稱絕的地方。廳內的陳設宛如古宮,器具全是花梨木紫檀木的,有的嵌以乳白色的雪母石,有的用貝殼布出山水飛禽。大廳正中掛著一幅倪元璐畫的的松,左右有文徵明、唐寅、祝枝山、王石谷的山水畫。水竹居里不但建築物氣派,裡面的陳設以及古董都極為珍貴。水竹居背山瀕水,環境幽靜,建築豪華,陳設古樸典雅。內有迎賓館、夢香閣、望山樓、湖山春曉等樓台水謝,曲橋、亭廊、山水互為因借,布置得體,獨具東方園林特色,博覽西湖之美,又最得天趣,故被譽為“西湖第一名園”。
劉庄
劉庄
“蕉石鳴琴”,在丁家山東北麓。那裡有一石壁,高3米許,壁前立一條石,狀若蕉葉屏風,稱為“蕉屏”。屏後有石床、石几,相傳清代雍正年間(1723—1735),浙江總督李衛經常在這裡彈琴,琴聲繞石,音韻清越,響入雲端,故有“蕉石鳴琴”的雅名。今石上四字,為康有為所題。劉庄內還有一塊奇石,上面鐫刻著吳昌碩八十歲時寫的“擅葉”二字,旁刻:“汲候得一石,大如蕉葉,嵌空玲瓏,愛摘吾家夢富翁詞語題。”丁家山,是南高峰的支脈,酉接大麥嶺,三面臨湖,與白堤上的孤山隔湖遙遙相對,故又稱“小孤山”。清雍正九年(1731年),李衛在此山開闢山道二百餘級,沿途遍種桃花。在山頂俯瞰西湖景色.水天一碧,故又名“一天山”。後來康有為愛其這裡的風景奇秀,在山頂建了一座一天閣”,人稱“康莊”。一天閣酉面有溪,溪邊石上刻有康有為題寫的“康山”、“潛岩”四字。現在山上還建有一亭子,供遠眺湖景。亭子右側有一座舫室,軒檻臨空,從低處向上望,宛若行駛在綠波之上。艙室前面,狀如芭蕉的石塊林立,下有一天然小池,泉水從石罅進出,清趣冷然。半山腰處,有一座圍廊寺閣,綠色琉璃瓦屋面,是當年毛澤東起草我國第一部憲法的地方。今日劉庄的建築和布局,是1954年以來經過著名建築師精心設計改建的。在瀲灧水光、綠雲紅花掩映下的古園中,亭台樓閣、小橋水榭、曲廊修竹、古樹奇石,猶如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