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淇鎮
臨淇鎮
臨淇鎮因臨近淇水而得名。地處河南省林州市最南端,距林州市44公里,界於東經113°51'-52',北緯35°46'-47'之間,扼鄭州、新鄉入林之門戶,東鄰鶴壁市,南毗衛輝市,西壤輝縣市,素有“雞鳴聞四縣”之稱,自古就是溝通兩省五縣的交通樞紐和商賈要地。全鎮總面積1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5萬畝,山坡面積13.77萬畝,轄45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居委會,40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3006人(2018)。鎮政府所在地臨淇社區,擁有人口近萬人,是林州市最大的集鎮。鎮區現有面積4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達60%。
2019年10月,臨淇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臨淇鎮
北魏永安元年置臨淇縣,在臨淇村東建城,屬林慮郡:
隋開皇三年,廢林慮郡,分置淇陽縣(今臨淇鎮淇陽城村);
隋大業元年,將淇陽縣、臨淇縣併入林慮縣,城廢;
建國初期,臨淇村即為林縣第四區政府駐地。
臨淇鎮代碼:410581102。2006年,轄45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居委會:
臨淇鎮
~207崔庄村 ~208北河村 ~209南園村 ~210呂庄村 ~211石門寺村 ~212洪泉村 ~213黨街村
~214聯庄村 ~215前寨村 ~216蔡家堰村 ~217郭家屯村 ~218關也廟村 ~219下峪口村
~220刑掌村 ~221荒庄村 ~222淇陽城村 ~223李家寨村 ~224石圪當村 ~225后坡村 ~226社書村
~227河東村 ~228付村 ~229張家崗村 ~230梨林村 ~231秦家崗村 ~232葦澗村 ~233草庄村
~234黃落池村 ~235官嶺村 ~236欠十步村 ~237龍泉村 ~238占元村 ~239白泉村 ~240東張村
~241西張村 ~242南河村 ~243南庄村 ~244后寨村 ~245小庄村。
臨淇鎮南部是山區,北部是丘陵,中部是臨淇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豐富,屬暖溫帶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5°,年平均降水量為697毫米,無霜期210天左右,是個山清水秀、氣候宜人、交通方便、林茂糧豐的好地方。
臨淇曾獲得“中州名鎮”稱號,在2000年前期,通過修通商業街、擴大新農村建設等措施,發展迅速,根據早期的規劃,臨淇鎮已完成環城路的建設,並接入省道,不過由於多種原因,臨淇鎮內還有老集街、土地廟南北街兩條路尚未直通,延緩了城鎮發展速度。截至2012年,河南省百強鄉鎮沒有臨淇鎮。
臨淇鎮
臨淇城
當地栗加芳等老人說:“現在臨淇糧店的位置,是古城烽火台。法場在臨淇西南的南庄,監獄在西北方的佛手峪(民間俗稱老監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文物普查時發現,在臨淇村東、呂庄村南有“擂鼓台”、“跑馬地”、“城北頭”等地名。
1976年平整土地時,在擂鼓台下還發現過盔甲和大量瓦礫。據上述事實推斷,臨淇村東、呂庄村南,即是“臨淇”古城遺址。
淇陽城
王郎是西漢末年一個政客,他的老巢在邯鄲,因追捕東漢光武帝劉秀來到林州。當行至臨淇盆地時,見這裡山河壯麗土地肥沃,便樂不思返,在此駐守建城,“郎城”地名由此而始。
東漢王朝建立后,人們嫌王郎名聲不好,便取“村莊位居淇河之北”之義(古稱河北為陽),改名“淇陽城”。
歷史上的淇陽城,不僅是林州古城之一,還曾是淇陽縣城的所在地。《隋書·地理志》載:“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林慮郡,析置淇陽縣,大業二年(公元607年)省(撤銷),入林慮縣。淇水在其南。”
由此可見,淇陽縣僅存24年,但淇陽城和郎城的名稱,卻一直流傳至今。直到1970年,村西頭劵門上,仍存有磚刻“古淇陽城”四字。
臨淇鎮
“岐山堂”小磨香油在2007年10月由河南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授予“河南老字號”,2008年2月由林州市 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作領導小組授予“林州老字號”。
臨淇水煎包香酥可口,做法和風味別具一格,同樣獲得“河南老字號”和“林州老字號”的榮譽。
”臨淇的豆腐大行於縣市,擠得市場上日本豆腐退卻市場。
其質美味鮮,煮在鍋里不化,而且是越煮越好,越煮越見其本色,湯、水俱美。
臨淇鎮地處林州市最南端,西接山西省,南毗衛輝、輝縣二市,北與茶店鎮、桂林鎮毗鄰。
2007年,全鎮總面積186平方公里,轄46個行政村,204個自然村,40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0694人。
中共臨淇鎮委員會 書 記 蔡永青;副書記 趙明順、李廣太
黨委委員 雷友明、秦拴慶(-2007年8月)、呂玉明(-2007年1月)、郝建強(-2007年1月)、郭玉慶
臨淇鎮人民政府 鎮 長 趙明順;副鎮長 劉富周、孫學青、王啟龍(-2007年1月)
臨淇鎮人大主席團 主 席 蔡永清;副主席 孫章生
臨淇鎮總工會 主 席 王富雲
以“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促進各項工作”為目的,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全鎮的發展和穩定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五點要求
一是加強村級組織規範化建設和非公企業黨建,以“三強四化”為總抓手,全面強化農村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以“企業需要、業主支持、黨員歡迎、員工擁護”為出發點和立足點,通過黨員示範帶動、崗位奉獻、扶貧助困等活動,全鎮80%的非公企業黨員成了企業的骨幹力量,非公企業黨建得到了加強;
二是積極推進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堅持“建、管、學、用、促”並重,在全鎮46個村建成終端接收站點,堅持“開門教育”,廣泛吸收群眾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努力探索優化教學與組織管理的有效途徑。
三是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教育管理,制定“萬名黨員”雙強培訓達標方案,定期組織黨員培訓;
四是加強村級活動場所建設,先後完成了草庄、龍泉、洪泉、占元、石圪當、黃落池6個村的村室建設,極大地改善了農村基層組織辦公條件。
五是積極穩妥抓好支部換屆工作,把一批責任心強,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的黨員充實到班子中去,增強了基層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農村發展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2007年,臨淇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工作創一流,全省爭百強”的發展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新農村建設總攬全局,突出抓好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
充分發揮建築業、小城鎮建設、第三產業的傳統優勢,在安全、穩定、和諧的基礎上,強力推進臨淇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較好地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全鎮社會總產值完成35.3億元,同比增長39.4%,非公經濟總產值完成30億元,同比增長36.4%。
其中工業產值實現17.2億元,同比增長48.3%;工業增加值實現4.9億元,同比增長34%;
農業產值實現1.8億元,同比增長25.7%;GDP達到11.6億元,同比增長40%;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52萬元,同比增長17.1%;
人均純收入實現6250元,同比增長25%,在2012年,新引進醫藥項目——林州市臨淇鎮生物製藥項目 開工建設,這將也進一步促進臨淇鎮工業的跨越式發展。
2007年,臨淇鎮通過建立專業招商隊伍外出招商、聘請招商顧問和舉辦在外人士招商座談會等多種舉措,招商引資和工業經濟取得新的突破,形成合同資金8.4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02億元,開工項目20個,其中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要有4個:
一是鶴壁佳多科工貿有限公司總投資5000萬元的生物光源項目,投資460萬元的一號車間基本完工,投資230萬元的科技樓投入使用,設備已經訂購;
二是省電力公司投資2500萬元的11萬伏變電站項目,已併網供電;
三是福建客商吳祖汗投資1500萬元、佔地50畝的特種漁業養殖項目,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四是投資1500萬元的華林排釘項目,設備安裝到位,開始試生產。
運作上億元項目1個:投資4.9億元的風力發電項目,該項目一期總裝機容量4.5萬千瓦,年發電量達4.2億千瓦時,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2億元,收益1.45億元。
經過近兩年的精心籌備,2007年9月20日,市政府與國網新源公司簽訂合作意向。
該項目已列入安陽市能源發展規劃,省發改委已受理該項目的申請,進行論證。
2007年,臨淇鎮榮獲“全市新農村建設先進鄉鎮”稱號。
一是農業結構調整。發展中藥材面積4000畝,其中占元村山毛桃2000畝、黃落池村山毛桃1500畝、其它村藥材500畝,逐步實現由單一的傳統農作物種植向多品種、立體化高效農業的轉變,為農民增收致富起到典型引路作用;
二是利用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積極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服務農戶5300戶,為全鎮4?8萬餘畝農田配上“營養套餐”;
三是積極實施退耕還林、太行山綠化、水土保持和綠色通道四大工程,紮實推進生態林建設,完成荒山造林2000畝,補植補造林5000畝,完成“四荒”拍賣面積5170畝;
四是養殖業實現重大突破。東張村新發展成為規模養殖重點村,崔庄村新上1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養殖業逐步由過去的散養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過渡,實現數量、質量和效益的同步發展。被市委、市政府評為2007年度“畜牧業發展先進鄉鎮”;
五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投資480萬元,動用土石方86萬立方米,投工53萬個,新打機井1眼,配套機井3眼,埋設地埋管道9700米,水泥硬化、維修渠道11600米,新增節水面積1900畝。完成劣地改造330畝,坡耕地改造280畝,完成水泥硬化田間路3000米,擴寬整修田間路8300米。投資60萬元,水泥硬化南庄、東張等村道路3公里,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六是支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落實糧食直補、綜合直補等各項補貼資金218萬餘元。
七是勞務經濟不斷壯大。2007年共輸出勞力1.6萬人,完成建築業產值5?8億元,勞務收入1.8億元。
八是村容村貌明顯改觀。全鎮各村硬化街道44206米,新修排水溝16670米,新裝路燈1176個,新建垃圾池184個,新建村級文化場所17個。
九是生態家園富民沼氣工程穩步推進。新建沼氣池1000個,成立鄉鎮沼氣服務站1個、村級服務組織6個。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沼氣建設先進鄉鎮”。
十是城鎮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北大街呂庄段安裝路燈60餘盞,鋪設花格磚4000平方米;臨淇村“錦綉花園”農民住宅小區建設項目報批;完成新汽車客運站的建設及搬遷工作。
平安建設以創建“平安臨淇”為載體,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保持了社會大局穩定。
安全生產。嚴格實行“一崗雙責”,責任到人,一抓到底。認真落實安全工作長效機制,加強安全管理,先後組織開展拉網式安全隱患大檢查5次,專項檢查9次,共發現整改安全隱患200餘處。
信訪穩定。通過抓宣傳、抓排查、抓例會、抓落實、抓回訪等措施,認真處理群眾反映的各種矛盾問題,消除不穩定因素,確保了社會大局穩定。
綜合治理。完善綜合治理工作網路體系,加強村級治保會、民調會、治安巡防隊建設,認真開展治安巡邏,有效維護了全鎮治安穩定,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提高教育質量,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全鎮“兩免”學生2618人,發放資金179851.95元;“一補”學生1352人,發放資金13520元;該鎮擁有林州市唯一一所保留在鄉鎮的市重點高中——林州市第三高級中學。2018年,林州市第三高級中學搬離臨淇鎮,至此臨淇鎮沒有高中學校。
全鎮入合率達96.8%,較好地解決了群眾的看病難問題;
2007年,新增低保人員536人,目前共有低保戶1284戶,2618人,發放低保金901620元,改造后的敬老院已投入使用。對分散供養的五保老人發放養老金58000元;計生。
認真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積極開展“幸福家庭”活動,通過開展春、秋兩季計劃生育集中服務活動和後進村治理,進一步規範了全鎮的計劃生育秩序,人口增長率控制在5‰以下,使計劃生育工作步入正常化軌道。
消防安全整治。在加強消防安全檢查的同時,加大硬體建設力度,在李家寨、邢掌、孔峪、荒庄4個消防重點村安裝了3個消防栓,修建一個蓄水池,其他各村也重建或新建消防水池21座,有力地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趙漢皇帝)
王昌(?-公元24年):又名王郎,趙國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人。西漢末年,王郎在此建城——郎城。因在淇河之北,東漢初年,改名"淇陽城"。初以卜相為業,自稱是漢成帝之子劉子輿。公元23年十二月,西漢宗室劉林和趙之大豪李育等立他為漢帝,定都邯鄲。公元24年5月,劉秀破邯鄲,王昌被殺。
(志願軍一級英雄)
孫占元
(清康熙年間舉人)
閻賓 (清)字美章,號璞庵,林州市臨淇鎮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舉人。在鄉間創辦“買書會”,便利鄉民求學讀書。著有《淇源文集》、《詩集》。
臨淇鎮
是林州主要風景名勝區之一,這裡有豫北最大的湧泉群--石 門湧泉。
大小泉眼百餘個,匯流成長4000餘米,寬100餘米,深20餘米的湖面,故稱萬泉湖。
萬泉湖清泉涓流,碧波浩渺,山勢秀麗,綠樹成蔭,亭台樓榭,錯落有致,遊覽小道貫穿其間。這裡有石門古寺,神龜探水、碧波 亭、慕景椿、凌波棧道等許多景點。
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結合,是人們休閑、垂釣、游泳、划船等活動的水上娛樂場所,也是豫北有名的旅遊觀光勝地。
景區景觀有石門古寺、沉金島池、洞泉神水、探水神龜、慕景之椿和天仙橋等。周圍又有雷音寺、關帝廟、紅泉河、絡絲潭、陽台寺等名勝古迹。
其中雷音慕鼓、陽台晨鐘、淇河晚照、石門湧泉、龍泉溝勝景聞名遐邇。景區湖水碧波,宜游宜釣,山道迂迴,通暢便捷,遊人常年不斷,現已成為林州市旅遊開發建設的一顆璀璨明珠。
玉皇廟
二零一二年中秋月 玉皇廟重修碑文記
二零一二年中秋月 玉皇廟重修碑文記
玉皇廟位於古淇陽城村西,毗鄰淇河,香火久遠,何時初建,幸有碑記與村史資料,該村於隋開皇三年(公元五八三年)建淇陽縣,至今即有一千四百年歷史。據石碑記,大明弘治(一四八八年)重修,萬曆(一五七三年)年間曾重修兩次,大清光緒(一八七五年)有路維清同路聚奎重修一次,后因亂世動蕩,幾經摧殘,夷為平地。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方有本村趙乃富、常水松、劉光明等人重新發起,率眾鄉民,日夜爭建,因當時財力有限規模較小。
時逢盛世,應天時順民意,於二零一一年有村善人賢士熱心公益,舍家忘己,經多方努力,踴躍捐資三十八萬餘元,積極幫工,共行善事,重修玉皇廟,再塑金身,以示後人瞻望。
初具規模,映日生輝,設計巧妙,工藝精湛,雕龍畫鳳,栩栩如生,深得民心。願神靈庇佑,風調雨順,恩澤八方,傳承中華古國文明。
為答謝各方善男信女慷慨捐資虔誠。繁衍萬世,永銘千秋,特刻碑記。
公元二零零五年 重修淇陽城玉皇廟碑記
公元二零零五年 重修淇陽城玉皇廟碑記
此廟神位甚奇靈顯,據說在解放前夕,國民黨匪軍到處行兇霸道,無惡不作,欺壓黎民百姓。有一惡徒在此廟侮辱神像,此時玉皇神威大振晴天霹雷,使惡棍命歸陰。
無數善心良民求之必應,為民排憂解難不計其數,但不知其廟創修之始,又不知修復修多少次數,解放后國家不信神鬼將神,廟一掃而光。
一九八零年,國家准許宗教信仰自由,全國各地城鄉都是古廟重修,我村也不例外,對玉皇廟進行了群起群修,善心良民積極帶頭,集資捐款、貢糧、獻力,只用了四五年時間,玉皇廟院建成竣工,以此為序。
玉皇大帝
玉皇廟 正殿
玉皇大帝不但統轄人間,而且也統轄儒、道、釋三教和其他諸神仙,以及天神、地祗、人鬼都歸其管轄,包括日、月、星辰、風伯、雨師、司命、三官大帝、五顯大帝等。玉皇上帝統領天、地、人三界神靈之外,還對於天地、宇宙萬物的興隆衰敗、吉凶禍福都得管,屬下有管理學務的文昌帝君,管理商務的關聖帝君,管理工務的巧聖先師,管理農務的神農先帝,管理地方的有城隍爺、土地公,管理陰間的有酆都大帝和十殿閻王,而玉皇上帝為神中之神,神中至尊。
玉皇大帝像
臨淇鎮
西漢末年(公元24年),王昌因追捕東漢光武帝劉秀在此建城,俗稱“郎城”,東漢更始三年(公元25年),當地官員嫌王郎名聲不好,改名“淇陽城”。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撤銷林慮郡,南部分置淇陽縣,縣城在今淇陽城村。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設置岩州。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撤銷岩州,淇陽縣,臨淇縣划入林慮縣,屬魏郡。
太行根據地的抗日堡壘:抗擊日偽的主戰場
臨淇鎮
淇陽城段
淇河是一條古老而美麗的河流。淇河兩岸的富饒沃土是中華文明最早的發祥地之一。淇陽城的先民曾在這裡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也演繹出一幕幕飽含深情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家國興亡,烽火硝煙的人間傳奇。
淇河水好,首在天然。淇河屬於海河流域,是衛河支流,發源於深山區的山西省陵川縣棋子山,流經淇陽城總長為2.5公里。河谷狹窄,兩岸峰巒疊嶂,河流、地下泉源多,在水文地質上多屬奧陶系岩石溶裂隙水,造成河水清澈純凈,淇河河床上有大量的大鵝卵石和大沙,對水質的變化起著天然凈化作用,是華北地區唯一一條沒有被污染的河流。
淇河秀美的風光,引得世世代代的人們讚美她歌頌她。《詩經》中的淇河總是那麼美,詩中表達的思想總是那麼浪漫,展示的民風總是那麼淳樸。詩經,淇河,讓人嚮往,超越時光。
大尖腦位於林州市臨淇鎮淇陽城村以東1.3公里處,海拔高度436米,山勢秀麗,綠樹成蔭,怪石嶙峋,構成了奇特、幽靜、秀麗的自然景觀,是一處休閑避暑養生的佳地。
林州市龍泉谷風景區位於太行山東南,林州市南約60公里的臨淇鎮西張村,此處高山峻岭,奇峰異石,山清水秀,風景優美,是後人悠閑避暑的獨特之處。
龍泉內有龍宮兆雨石,半山腰中有石佛洞等,東有藥王泉,泉水常流,稱之為神水,三仙聖母坐落西邊,南有觀音閣,玉皇大帝位於北,山頂峰龍神廟坐落正中。據傳龍神廟建於唐朝年間,只有明清兩個朝代先後六次以上重修的記載,不知哪朝哪代何年何月將龜碑沖於千米之餘的河道之中,龜頭及龜碑下落不明,每逢天氣乾旱時,鄰近的善男信女紛紛前來祈雨拜神,白龍真神見百姓們求雨心切,渴望甘露之情焦急如焚,即刻稟報玉帝極有應驗。
歷年來,方圓百姓沒有遇到禾苗枯死,顆粒未收的現象,為了報答白龍真神為民解難、愛民如子的真實故事,最近幾年有西張村宋馨廩同志多處尋找訪老考古,終於發現蛟龍碑座及碑帽沉落於河道之中,及仝宋永生親率本村及外村的善男信女投工百餘個,前後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在天氣炎熱條件惡劣的情況下分五個階段,經過運輸、搬運、補修,雕刻精緻,安裝而成,實地考查,仿古碑序,得成前邊碑文,傳流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