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粉

苜蓿草粉

苜蓿草粉是由苜蓿草按一定的莖葉比例製成的草粉,是一種調整配合飼料適口性及理化性狀的草粉類飼料原料。

苜蓿草粉富含氨基酸、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因此在農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和大面積種植。

飼料用苜蓿草粉的質量按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T/T 140-89共分為三級,分別對應著不同的粗蛋白、粗纖維、粗灰分比例。

目前,陝西、甘肅、山西、新疆等地是中國苜蓿草粉的主要產區。

介紹


苜蓿草粉
苜蓿草粉
由苜蓿草製成的草粉,為飼料原料。
苜蓿一般指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系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近東、中亞、小亞細亞、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庫曼等地。《史記·大宛列傳》載“大宛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苜蓿極望。”記述有漢武帝時(公元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從大宛國(今中亞費爾納盆地)引進苜蓿的故事。“苜蓿”系大宛語“buksuk'’的音譯,蓋系中國早期的外來語。

成分


從農藝作物分類,苜蓿分為紫花種、黃花種和雜花種3大系統。其中紫花苜蓿是苜蓿屬中的主要栽培品種,主要分佈在黃河流域,以陝西、甘肅、山西、新疆栽培面積最大,是中國苜蓿的主要產區。目前,華北、東北、內蒙古等地均廣泛栽培。江蘇、湖北等省也有種植。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因高溫多雨而難以越夏。浙江、湖南、江西等省種植的紫花苜蓿,開花或花而不實。

營養特性


1. 常規成分及有效能值
苜蓿草粉的質量取決於苜蓿莖與葉的組成比例。
收貯條件較好的風乾苜蓿葉中含粗蛋白質25.5%±2.6%,粗纖維14.3%±2.5%,消化能(豬)為(11.09±1.46)MJ/kg,代謝能(雞)為(6.44±0.87)MJ/kg。按國際飼料分類原則屬於蛋白質飼料;但風乾苜蓿莖中粗纖維含量高達41.3%±1.8%,粗蛋白質僅含10.4%±0.9%,消化能(豬)為(4.18±0.38)MJ/kg,代謝能(雞)為(0.57±0.03)MJ/kg,屬於粗飼料,可見在收貯苜蓿時應注意在翻曬過程中葉片的丟失,盡量保證苜蓿中苜蓿葉的比重,是提高苜蓿草粉質量的關鍵。
過去不少學者對不同生長期的苜蓿營養成分變異規律進行過研究。一般認為初花期的苜蓿質量較好,但據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與陝西省畜牧獸醫研究所的合作研究指出:現蕾期、初花期與盛花期苜蓿草粉的粗蛋白質含量分別為20.0%、18.2%和16.9%;而粗纖維含量分別為26.1%、26.5%和28.1%,可見如不對苜蓿的收貯條件、莖葉比例進行全面仔細推敲,很難以生長期判斷苜蓿草粉的質量。
2.苜蓿的氨基酸含量
根據中國飼料資料庫統計資料,經過人工乾燥的盛花期收刈的完整苜蓿草粉中含有賴氨酸0.74%~0.78%,總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較平衡,是一種調整配合飼料適口性及理化性狀的草粉類飼料原料。
3.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含量
苜蓿葉中的鈣、磷含量分別比莖中鈣、磷含量約高出150%和50%,隨著生育期有下降的趨勢。鈣多缺磷,但不含植酸磷。
苜蓿草粉中含有豐富的鐵,硒的含量較高,高出一般畜禽需要量的5~10倍,是一種較好的鐵源與硒源。但含銅、鋅、錳則都在畜禽需要量的範圍內或較缺,應酌情另外添加。
4.營養成分預測及最佳收刈期
苜蓿草粉的營養成分直接受其原料的莖葉比和生長期2個主要因素的制約,
為此根據不同生長期苜蓿葉及苜蓿莖的實際測值及莖葉的干物質比例,模擬測算苜蓿的地上部分全株營養成分含量,是避免由於採樣時葉片丟失而引起的樣品誤差的好方法。不同生長階段的苜蓿莖葉中營養成分含量不同。葉中粗蛋白質含量的峰值在初花期與盛花期,而葉中粗纖維含量則與此規律相反;莖葉粗蛋白質含量則以盛蕾期最高,隨著生育期而遞減,莖中粗纖維含量的峰值在盛花期。苜蓿草粉質量以初花期為最佳,盛花期次之,盛蕾期又次之,結莢期最差。可見,苜蓿的最佳刈割期應結合莖葉比及其營養成分含量推算后,選在初花期與盛花期是理想的,在樣品量少、採樣方法粗放的條件下,評估苜蓿草粉的質量時摸擬預測比實際取樣實測更具有實際意義。
苜蓿草粉
苜蓿草粉

質量標準


飼料用苜蓿草粉的質量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T/T 140-89
一級 二級 三級
粗蛋白質 ≥18.0 ≥16.0 ≥14.0
粗纖維 <25.0 <27.5 <30.0
粗灰分 <12.5 <12.5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