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德國設計建造的一種大型主力戰艦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英文:Scharnhorst Class Battleships ),是20世紀30年代納粹德國設計建造的一種大型主力戰艦。
該級戰列巡洋艦裝備9門280毫米口徑主炮、12門150毫米副炮、14門105毫米高射炮和16門37毫米機關炮,艦上主機功率16.6萬馬力,最高航速達32節,但全艦裝甲防護存在水平甲板較弱的問題,全艦設計排水量達32000噸。
沙恩霍斯特級同級艦兩艘:沙恩霍斯特號(Scharnhorst)、格奈森瑙號(Gneisenau) 。
沙恩霍斯特號1935年5月開工,1936年10月下水,1939年1月服役;格奈森瑙號1935年5月開工,1936年12月下水,1938年5月服役。1938年沙恩霍斯特號在試航中發現艦艏干舷不足,於1939年入塢改裝艦艏。格奈森瑙號在建造過程中改裝了艦艏,所以先於沙恩霍斯特號加入現役。
沙恩霍斯特級首艦
沙恩霍斯特級開始計劃排水量為26000噸,主炮口徑380毫米。但因為政治原因(德國號稱是對抗法國正在進行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的造艦計劃),最終採用3座三聯裝280毫米口徑主炮(曾計劃換裝380毫米口徑主炮,因故取消)。該級艦的防禦性能較德意志級大幅度增強。由於修改裝甲防護的設計,使該級艦排水量大幅度增加到32000噸,導致干舷高度較低,影響了航海性能,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又不得不增加裝甲區,最終權衡再三隻好放棄某些航海性能。儘管德國海軍將其稱為戰列艦,但是一般將這種高速,同期建造的戰列艦中主炮口徑較小的戰艦稱為戰列巡洋艦。
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
由於沙級艦的建造目的是用來抗擊法國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因此,該級艦特別考慮到火力和裝甲防護的問題,敦刻爾克級戰列艦裝有330毫米主炮,其炮彈重達572公斤;而沙級艦裝283毫米主炮,其炮彈重量為330公斤。但是,沙級艦的火炮射速快,敦刻爾克級艦的許多艦體缺乏裝甲防護,這些部位一旦遭到破壞,就很可能會使軍艦失去戰鬥力。
在沙級艦開始設計階段,相信裝9門283毫米主炮和能在近距離上抗擊法國330毫米火炮的裝甲防護,其排水量只需26000噸就夠了。但到1936年軍艦在建時,排水量卻遠遠大於最初的估計。排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反過來又影響艦船的穩性、適航性和防護性,因為此時裝甲甲板將低於設計水線而不是高於設計水線。干舷的丟失也相當嚴重。這意味著艦船的穩性範圍將減少。後來,艦船的操作表明,吃水的增加使艦船在風濤的海面上造成甲板的浸濕性,從而需要進一步更改甲板舷弧線和舷外飄。
德國海軍建造局研究了沙級艦增加排水量的問題。在進行了細緻的調查之後,最終接受了將標準排水量從26000噸增加至30000噸的方案。
格奈森瑙號戰列巡洋艦前主炮
“格”號艦於1935年5月6日在基爾的一個造船廠始建,1936年12月8日下水,1938年5月21日服役。入役後主要進行試航和訓練,在北海和波羅的海的航行表明,由於艦首干舷不足,在洶湧的海況下會遇到麻煩,遂於這年冬入塢改裝。
艦型結構
適航性差是該級艦的嚴重缺陷
沙級艦的干舷很低,因此同級兩艘艦的航海性能都相當差。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只有通過提供額外的艦體高度來增加艦舷高度,但這樣一來又不得不增加裝甲區。權衡再三,最終只好將某些航海性能棄之不顧了。到沙級艦建造時,焊接技術已有很大發展。因此,它們的艦體除防魚雷艙壁的接合部和甲板結構外,均採用焊接技術。
裝甲防護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主炮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副炮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三視線圖
高射炮
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
機關炮
該級艦上有8座83倍口徑身長雙聯裝37毫米機關炮。炮彈重0.745公斤,初速1000米/秒,最大身程6750米,射速30-40發/分,用於近程防護。至於兩艦(“沙”號和“格”號艦)上的20毫米機關炮的數量,在戰爭期間均在不斷增加。“沙”號艦上裝有38門20毫米機關炮,而“格”號艦上則裝有16門機關炮,火炮呈單管或四聯裝配置。
阿拉多Ar.196水上飛機
1941年3月沙恩霍斯特級艦的“沙”號艦和“格”號艦從大西洋返回基地時,指揮這次作戰的呂特晏斯海軍上將在他的報告中建議給這兩艘艦裝上魚雷武器。後來,沙級艦在法國布勒期特期間,均裝上了2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配備4架阿拉多Ar.196水上飛機,用於偵察觀測。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參考數據:
排水量(括弧內是格奈森瑙號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31,053噸(31,132噸) |
設計排水量 | 35540噸 |
滿載排水量 | 37,224噸(37,303噸) |
基本參數 | |
艦長 | 230.96米 |
艦寬 | 30米 |
吃水 | 8.68米 |
動力裝置 | |
主機功率 | 166000馬力 |
最大航速 | 32節 |
續航力 | 9020海里/15節 |
武器裝備 | |
主炮 | 三座三聯裝280毫米口徑主炮 |
副炮 | 12門150毫米(四座雙聯裝,四座單裝) |
高射炮 | 14門雙聯裝105毫米;八座雙聯裝37毫米高射炮 |
魚雷發射管 | 兩座三聯裝533毫米(沙恩霍斯特號) |
裝甲防護 | |
主舷側裝甲 | 360毫米; |
雙層裝甲甲板 | 上裝甲甲板60毫米,主裝甲甲板80-11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與主舷側裝甲一同重疊在彈道上); |
主炮炮塔 | 390毫米(正面),炮座350毫米; |
司令塔 | 350毫米。 |
建造材料 | |
艦體結構 | St52造船鋼; |
立面裝甲 | KCn/A表面滲碳硬化鋼; |
水平裝甲 | Wsh高強度勻質鋼; |
防雷裝甲 | Ww高彈性勻質鋼。 |
艦載飛機 | 3架 |
艦員 | 1629人 |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共建造2艘,各艦概況如下:
艦名 | 開工日期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備註 |
沙恩霍斯特號 Scharnhorst | 1935年5月 | 1936年10月 | 1939年1月 | 1943年12月26日被擊沉 |
格奈森瑙號 Gneisenau | 1935年5月 | 1936年12月 | 1938年5月 | 1942年2月26日被擊毀, 1942年7月1日退役, 1945年3月27日鑿沉在哥特港 |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從1940年12月28日至1941年3月22日,“沙”號艦和“格”號艦連續數次駛入大西洋進行破交活動。1941年2月22日,在紐芬蘭以東約500海里處,“沙”號艦和“格”號艦發現了一支西行的空載運輸船隊,並擊沉其中4艘運輸船,總計25784噸。3月15日,兩艦截獲了幾艘油船。“格”號艦俘獲了3艘船隻,計20139噸,並擊沉了第4艘。16日,兩艦發現了一些掉隊的運輸船隻,“沙”號艦擊沉其中6艘,計35088噸,“格”號艦擊沉7艘,計26693噸。22日,這2艘戰列巡洋艦駛入德佔法國港口布勒斯特。兩艦在布勒斯特虎視大西洋,成了英國皇家海軍的眼中釘、肉中刺,遂頻頻出動飛機對兩艦進行持續不斷的空襲,並使用了227公斤穿甲彈。1941年7月24日,皇家空軍派出數個中隊的B-17和B-24轟炸機進行轟炸。“沙”號艦中5顆炸彈,遭重傷後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修理。
1941年12月11日,德國、義大利向美國宣戰。懾於盟國海軍的龐大實力,納粹海軍意識到再用水面艦隻在大西洋上進行破交戰已非上策,希特勒也不想冒險派大型軍艦進行大西洋海戰,因為這些大艦對挪威的防禦猶為重要。為此,德國海軍司令部命令“沙”號艦、“格”號艦和“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在水面艦艇和航空兵力的密切配合下,穿過多佛爾海峽,返回了德國本土。
在“格”號艦檢修期間,希特勒對德國大型軍艦的戰果極為不滿,1942年年底,他氣急敗壞地揚言要拆毀德國所有的大型軍艦和巡洋艦。“格”號艦的檢修和改裝隨之停止,檢修用的材料被轉用於其他急需工程。1943年2月2日,鄧尼茨下令擱置德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此後,“格”號艦上的火炮和裝備也被陸續拆除了。 1943年下半年,德國在蘇聯已陷入困境。在這種背景下,盟國前往蘇聯摩爾曼斯克的護航運輸隊又重新恢復。為了切斷這條海上補給線,12月22日,一架德軍的偵察機在北海上空發現了由英國艦隊護航的編號為JW-55B-19的商船隊。海軍元帥鄧尼茨通過無線電報向前線指揮作戰的海軍少將埃里希·貝下達了作戰命令。
1940年6月8日沙恩霍斯特號艦被魚雷擊中后
“沙恩霍斯特”號剛一出動,英國方面就已獲得了準確的情報。英軍新式戰列艦“約克公爵”號和它的姊妹艦組成“2號戰鬥編隊”向挪威海域全速前進。艦上官兵都意識到,這是全殲德國海軍的重要一役,也是二戰結束前與德軍進行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海戰。此時,英國海軍已穩操勝券。掩護Jw-55-B 護航運輸隊東進的“1號戰鬥編隊”伯內特巡洋艦艦隊雷達發現目標,距離15.5海里,方位75°。1 分鐘后“貝爾法斯特”號向“約克公爵”號拍發了發現敵艦的緊急電報。根據目標的航向和航速,Jw-55-B 護航運輸隊迅速改向東南行駛,伯內特仍向東北航進,插到了Jw-55-B 和德艦之間。 26日7時30分,德國艦隊駛抵熊島東南約40海里洋麵,“沙恩霍斯特”號在航行中雷達損壞,成為了一隻冰海的瞎蝙蝠,為英國戰艦的提供了極佳的機會,“沙恩霍斯特”號沒有找到護航運輸隊,遂掉頭南下。9時許,英國“1號戰鬥編隊”攔住了去路,並遭到首次攻擊,“沙”號艦被命中2發炮彈。9時40分,德艦再次北進,去搜索護航運輸隊。12時20分,“沙”號艦發現英艦。雙方進行了短暫的交火,“沙”號艦被命數發炮彈。為保存實力,埃里希·貝緊急下令撤出戰鬥。14時30分,德國下達返航命令。“沙恩霍斯特”號隨即轉向到155”,航速增至28節。回程不到200海里,20時許,它就可以返抵挪威海岸,於夜間進入阿爾滕峽灣。
英國“1號戰鬥編隊”不斷向“2號戰鬥編隊”“約克公爵”號報告著德艦的位置。英國弗雷澤海軍上將不用打破無線電靜默,就能在海圖上準確無誤地找到德艦。16時17分鐘,雷達兵果然在20”方位發現了“沙恩霍斯特”號,距離22海里。而沙恩霍斯特”號因為雷達損壞,正在黑夜中摸索前進,3座炮塔均處於靜止狀態。此時“沙”號艦正在挪威海岸以北70海里處向東高速前進;在它的北面大約10海里處是英國的巡洋艦隊(3艘巡洋艦),正與“沙”號艦向東平行航行;在“沙”號艦的艦尾偏南方向是英國“約克公爵”號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英艦正在對“沙”號艦形成包圍之勢。356毫米巨炮炮彈不斷地在沙艦周圍爆炸,被擊起的水柱將沙艦牢牢罩住。沙艦自然不會坐以待斃,280毫米巨炮對約艦還以顏色。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殘暴、最激烈的海戰之一,交戰雙方中的任何一次準確的命中都可以導致對手的徹底毀滅。
英艦的立世之本是更為有力的炮火及更為強壯的艦體;而德艦所能依賴的是更高的機動性能和日爾曼士兵高超的戰鬥技能。他們已經成功地兩次命中英艦諾福克號、一次擊中約克公爵號。但是隨著戰鬥的持續,突然從沙艦上傳來一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接著一團濃密的黑煙從沙艦艦艏的主炮炮台上騰起,並在幾十米的高空中幻化為明亮的橙色火光。沙艦終於被擊中了!英艦官兵深受鼓舞,命中率也不斷升高。又一發炮彈準確地擊中沙艦艦艏的另一個主炮炮台,第三發炮彈則擊中了沙艦位於吃水線上的鍋爐房,炮彈擊穿了一根通向輪機的重要的蒸汽管道。沙艦的航速一下子從30節降到了10節。德艦埃里希·貝中將命令輪機兵進行緊急搶修,一邊準備給鄧尼茨及“元首”發電,電文如下:“只要我們還有最後一發炮彈,我們都將堅持戰鬥!”埃里希·貝拜準備履行雷德爾元帥的誓言:“或是全體官兵眾志成城奪取勝利;或是高高揚起戰棋沉入大洋。”欣策艦長更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沙艦作為帝國海軍的象徵始終北榮譽伴隨著,作為沙艦最後的一任艦長,他要將這一傳統推向極至。4艘英國驅逐艦將魚雷一條條地射入冰冷的海洋,沙艦燃起的大火照亮了天空,這艘巨艦如今已是傷痕纍纍、一片狼籍再也不能動彈了。
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在海戰中油畫
此次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德英海軍進行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海戰。
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前主炮
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
德國建造該級戰列巡洋艦的戰艦,主要被用做巡洋作戰。該級艦的特點,是其裝甲比傳統的戰列巡洋艦要強很多,達到350mm,使用11.1英寸口徑主炮。它們秉承了德國主力艦重視防護的特點,更像輕型戰列艦(light battleships)。
但是,世界海戰的發展,新型的戰艦技術也使得戰列巡洋艦很快就無用武之地了。戰列艦航速越來越快,到二戰時已經達到至少30節。更重要的是,航空母艦的出現使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都失去了往日的威力,它們的航速證明它們是優良的航空母艦護衛艦和炮轟陸地的艦艇,但它們已經不適合於它們本來的設計目的:海上決戰。 (“三海一核科普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