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英文:Dunkerque class battleship ),是20世紀30年代法國建造的一型戰列艦。
該級艦裝備8門330毫米口徑艦炮、16門130毫米副炮,滿載排水量35000噸,主機功率112500馬力,最高航速27節,續航力5500海里。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共建造兩艘:敦刻爾克號(Dunkerque)、斯特拉斯堡號(Strasbourg) 。“敦刻爾克”號1931年12月開工,1937年4月完工。“斯特拉斯堡”號1934年11月開工,1938年12月完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戰敗后,英國為了防止法國艦隊被軸心國(德國、義大利)利用,對法國艦隊發動攻擊。1940年7月敦刻爾克號被英國海軍重創並擱淺在港內,斯特拉斯堡號則躲過攻擊,逃抵法國土倫港。經過搶修的敦刻爾克號於1941年2月返回土倫港。1942年11月27日,敦刻爾克號與斯特拉斯堡號為避免被德國佔領軍俘獲,全部在土倫港內自沉,後來均被拆解。
法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海軍艦船總噸位達69萬噸,另有25.7萬噸戰鬥艦艇(包括戰列艦在內)正在建造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海軍損失了40%的戰鬥力。但損失的艦艇無法補充,因為法國陸軍處於優先地位、補充新裝備。截止到1918年,在建造5艘諾曼底級戰列艦,只有4艘艦體建成下水,而這4艘軍艦的裝配工作已停止。第5艘諾曼底級戰列艦的建造已被取消,擬安裝在這些戰列艦上的340毫米和140毫米火炮則被法國陸軍強行徵用送往前線,而這些戰列艦上的鍋爐則被轉用於驅逐艦或巡洋艦上。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模型
1930年3月,法國艦艇性能委員會經過審議后確定了新戰列艦的技術要求,其甲板裝甲應能抵禦從3千米空中投下的500千克炸彈的穿透,主炮則從305毫米增加到330毫米,為2座4聯裝。這些要求構成了1931年完成敦刻爾克級戰列艦設計的基礎。當時最大的困難是該級艦的標準排水量問題。經過多次討論,最後確定新艦的標準排水量應增加到26500噸。
法國國內潛艇和飛機的支持者批評建造這些新戰列艦,因此新戰列艦將具有舊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所不具有的特點。新戰列艦應能抵禦魚雷、水雷的攻擊以及德意志級戰列艦上火炮的射擊。從戰爭的發展來看,無疑飛機將成為一種強有力的武器,因此,新戰列艦將能經受高空水平轟炸的攻擊。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法國海軍領導層要求新戰列艦應具備艦側縱深保護系統、高平兩用副炮以及相應的裝甲系統,而且從一開始新戰列艦就具有攜載飛機的功能。
1932年4月27日,法國海軍艦艇性能委員會召開會議,最後批准了新戰列艦的建造,並命名首艦為“敦刻爾克”號。但是,法國議會後來卻又強烈反對建造新的主力艦。1931年削減了建造資金,因此“敦刻爾克”號的建造不得不推遲。最後在1931年12月,經過多次爭辯該級艦終於獲得批准。1934年,當義大利宣布將建造2艘新戰列艦時,法國又批准了“敦刻爾克”號的姐妹艦“斯特拉斯堡”號的建造資金。
敦刻爾克號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的性能重點放在航行速度上,以期在與德國德意志級戰列艦進行交戰中利用火力和速度優勢取勝。從“敦刻爾克”號開始設計時,軍方就要求該艦航速至少達到29.5節。
“敦刻爾克”號戰列艦由法國布列斯特海軍造船廠於1931年12月24日鋪設龍骨,由於薩洛干船塢太小而無法容納整個船體,因此艦首部分在另外的地方建造。1935年10月2日,該艦船體被拖至拉寧農干船塢,並將艦首部分拼裝好。“敦刻爾克”號於1936年2月1日正式建成服役,1936年5月1日被正式編入法國艦隊。
“斯特拉斯堡”號由法國聖納澤爾的2個造船廠,即彭赫特船廠和盧瓦爾船廠共同建造。該艦是於1934年11月25日鋪設龍骨,1936年12月12日下水。然後,該艦被送往布列斯特進行最後的裝配、試驗,並於1939年初編入海軍艦隊。“斯特拉斯堡”號艦在外觀上和“敦刻爾克”號相類似;為了區分起見,“斯特拉斯堡”號艦的煙囪四周有一道白箍,而“敦刻爾克”號艦則有二道白箍。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裝有4部帕森斯型齒輪傳動式渦輪機,分別安裝 在2個機艙內。由於艦體長度和排水量的限制,艦上機械安置非常緊湊,並裝有6台高溫高壓鍋爐,分別安裝在3個鍋爐艙內。鍋爐設計的工作壓力為2.65兆帕,溫度為攝氏350°,通常最大軸馬力為82.38兆瓦。
該級艦設計的續航力是15節巡航速度時為15000海里。“敦刻爾克”號通常的燃料裝載量5775噸,由於“斯特拉斯堡”號上的裝甲比“敦刻爾克”號的重,因此將燃料裝載增至6045噸,以保持它與“敦刻爾克”號相同的續航力。
該級艦裝有3套發電裝置,其中2套8台發電機由4台汽輪機驅動,分別安裝在2個機艙內,每台發動機為450千瓦。每個機艙的發電機可發電1800千瓦。第3套發電機裝置是緊急備用的,它由3台柴油發電機組成,每台可發電400千瓦。這樣,在渦輪發電機不能發電時,柴油發電機可發電1200千瓦(230伏或460伏)。此外,在艦艏樓甲板上還裝有2台較小型的100千瓦應急柴油發電機,但只能提供230伏電流。總之,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的總發電量為5000千瓦。
敦刻爾克戰列艦前甲板主炮
主炮:2座四聯裝330毫米/52倍身管火炮。均配置於上層建筑前面。主炮之所以採用四聯裝配置,主要是出於技術和戰術上的考慮,採用四聯裝比採用雙聯裝(艦炮數量均為8門)要減少27.6%的重量。主炮炮彈重560千克,炮彈初速0.87千米/秒,最大射程41.7千米,最大仰角35°。1號炮塔的旋廻角為280°,2號炮塔的旋廻角為300°。主炮的發射速率可達到每22秒鐘發射一發炮彈。裝有19.3千克炸藥的穿甲彈可在28千米的射程上穿透300毫米的裝甲。主炮的旋廻速度為1.5度/秒。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主炮炮彈
高射炮:4座雙聯裝(8門)37毫米炮和8座四聯裝(32門)13.2毫米機槍。但是,“敦刻爾克”號和“斯特拉斯堡”號在戰爭中均未使用過這些防空武器。因此,對它們的實戰性能難以判斷。37毫米炮的發射速率為85發/分,炮彈重0.37千克,炮彈初速0.81千米/秒,仰角為10°,最大仰角為80°,最大射程7.6千米。13.2毫米機槍,子彈初速0.8千米/秒,最大射程7.2千米,雖然發射速率為700發/分,但完全不能對付魚雷轟炸機或高空轟炸機的攻擊。
為了使敦刻爾克級艦能有最好的裝甲防護,在“敦刻爾克”號設計時,其免遭殺傷區是設定在16.6~28.3千米的距離上能經受住280毫米炮彈的命中攻擊。“斯特拉斯堡”號的免遭殺傷區是設定在12.9~28.3千米的距離上能經受住280毫米炮彈的命中攻擊。法國海軍對該艦的裝甲防護和魚雷的有效防禦系統都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甲板裝甲:“敦刻爾克”號主炮炮塔裝甲的面板為330毫米,邊板為250毫米,後背板為345毫米,塔頂板150毫米;“斯特拉斯堡”號主炮炮塔裝甲的面板為360毫米,邊板為250毫米,後背板355毫米,塔頂板160毫米。副炮四聯裝炮塔裝甲的面板為135毫米,邊板90毫米,後背板80毫米,頂板90毫米,塔座為120毫米,副炮雙聯裝炮塔裝甲的面板、邊板、後背板和頂板均為20毫米。
指揮塔裝甲:中線前部為270毫米,邊側為270毫米;中線後部為220毫米,頂部為130毫米,通信筒為160毫米。
水下防護系統:設計的抗擊能力為300千克TNT炸藥。
敦刻爾克級防護裝甲按照可以經受德國海軍袖珍戰列艦280毫米口徑火炮攻擊的標準設計,艦體舷側裝甲採用傾斜布置,重視艦體水線以下抵禦魚(水)雷的能力,強化水平裝甲防禦來自空中飛機投擲炸彈的攻擊。 1934年在義大利宣布將建造新戰列艦后,法國又批准建造第二艘敦刻爾克級戰列艦。同級二號艦斯特拉斯堡號加強了舷部、主炮炮塔以及彈藥艙上部防禦裝甲。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高航速、重防禦的設計針對的假想敵就是德國的“德意志級裝甲艦”以及當時列強海軍正在研製建造的巡洋艦。
敦刻爾克號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 |
艦長 | 214米 |
艦寬 | 33米 |
吃水 | 8.6~9.6米 |
主機功率 | 112500馬力 |
航速 | 27節 |
續航力 | 5500海里/14節、2500海里/27節 |
標準排水量 | 26500噸(斯特拉斯堡號為27300噸) |
滿載排水量 | 35500噸 |
武器裝備 | |
主炮 | 兩座四聯裝330毫米/52倍口徑主炮 |
副炮 | 三座四聯裝及2座雙聯裝130毫米/45倍口徑副炮 |
防空火炮 | 四座雙管37毫米高射炮,八座四聯裝13.2毫米高射機槍 |
艦載飛機 | 3架“盧瓦爾河·紐波特”130式水上飛機。 |
裝甲防護 | |
舷側裝甲帶 | 250毫米(最大)(斯特拉斯堡號為283毫米) |
主甲板 | 125毫米 |
機艙上部 | 為三層共200毫米裝甲 |
彈藥艙上部 | 為三層共250毫米裝甲(斯特拉斯堡號彈藥艙上部裝甲275毫米) |
炮塔 | 330毫米(正面)(斯特拉斯堡號為360毫米),150毫米(頂部)(斯特拉斯堡號為160毫米) |
司令塔 | 270毫米. |
艦員編製 | 1381~1430人 |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各艦簡況:
艦名 | 建造廠 | 艦名來源地 | 開工 | 下水 | 交付 | 結局 | 備註 |
敦刻爾克 Dunkerque | Arsenal de Brest | 敦刻爾克市 | 1932年12月24日 | 1935年10月2日 | 1937年4月15日 | 自沉於1942年11月27日 | 1958年在土倫拆解 |
斯特拉斯堡 Strasbourg | Chantiers de Penhoët,Saint-Nazaire | 斯特拉斯堡市 | 1934年12月24日 | 1936年12月6日 | 1938年9月15日 | 自沉於1942年11月27日 | 1955年在土倫拆解 |
1937年5月,敦刻爾克號戰列艦成為法國德溫海軍中將的旗艦。而後,該艦加入法國大西洋艦隊,並於1938年9月1日成為金索爾中將的旗艦。
1939年4月,敦刻爾克號戰列艦駛離布列斯特,前往掩護訓練巡洋艦“聖女貞德”號從西印度洋群島返回法國。
1939年5月,敦刻爾克號在布列斯特接待英國本土艦隊,並在當月參加了法國大西洋艦隊和英國本土艦隊的聯合演習。9月6日,該艦返回布列斯特,參加了對班船“法國”號的搜尋。在這次搜尋中,“敦刻爾克”號損失了一架水上飛機,另有一架受傷。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法國大西洋艦隊重新編成數個襲擊編隊。“敦刻爾克”號和“斯特拉斯堡”號同當時最現代化的3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被編入第一分隊。這支襲擊編隊專門用於截擊德國的裝甲艦,此外還參與掩護重要的護航運輸隊。
1940年6月25日零時30分,法國同德國、義大利之間的停戰協定生效。1940年6月底,“敦刻爾克”號和“斯特拉斯堡”號及“普羅旺斯”號和1艘水上飛機供應船匯合。根據停戰協定的有關規定,法國艦船開始遣散其艦員,並準備解除武裝。
1940年7月3日,英國海軍艦隊出現於米爾斯克比爾港附近。7時24分,英國驅逐艦運送一名密使,前往“敦刻爾克”號同金索爾中將商談在米爾斯克比爾港的法國艦艇的處理問題。當時,英國當局擔心法國艦艇可能被軸心國控制。金索爾中將陳述說:法艦不準備向軸心國投降,並鄭重宣布,“將武力對抗攻擊”。13時30分,英國飛機在港口的主要航道上投下了5顆磁性水雷,致使英法雙方的談判更加困難。17時25分,談判破裂。這是自1815年以來,英國和法國之間首次出現對抗形勢。
英國薩默維爾將軍最後下令,若法方不接受英方條件,將開火攻擊法艦。17時54分,英國艦艇在距法艦大約14千米處向法艦開炮。17時57分,法艦還擊。
“敦刻爾克”號艦長18時命令主炮開火,130毫米副炮對付英國的校射飛機。此時,法國海軍的舊式戰列艦“布列塔尼”號被擊中。18時03分,“普羅旺斯”號也被炮彈擊中。18時07分,“布列塔尼”號從艦橋到艦尾大火熊熊;2分鐘之後,它突然爆炸,並開始傾覆。與此同時,“斯特拉斯堡”號以15節速度向主航道行駛。英軍胡德號戰列巡洋艦集中火力對付離它最近的“敦刻爾克”號。
斯特拉斯堡號戰列艦自沉於土倫港后的狀態
在“敦刻爾克”號艦長下令駛入航道后,該艦再次被3發381毫米炮彈擊中后已無能力駛向外海。18時10分,金索爾將軍命令艦長停止向主航道行駛,轉而駛向聖安德烈港,以圖利用地形為這艘已遭重創的軍艦提供掩護。鑒於“布列塔尼”號戰列艦已沉沒和“普羅旺斯”號失去戰鬥力,英國艦隊於18時12分停火。18時13分,“敦刻爾克”號駛抵聖安德烈港,並在15米水深處拋錨。因“敦刻爾克”號喪失戰鬥能力,金索爾將軍命令“敦刻爾克”號艦長將軍艦擱淺。大約19時,2艘拖船和2艘巡邏艇,拖著“敦刻爾克”號向岸邊行駛,“敦刻爾克”號擱淺在8米的水深處。
1942年11月27日,敦刻爾克號與斯特拉斯堡號為避免被德國佔領軍俘獲,全部在土倫港內自沉。後來義大利海軍曾分別進行打撈,但此後又遭到了盟軍轟炸機的輪番轟炸。戰爭結束后,兩艦均被解體。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3D模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