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圩鄉

安徽蚌埠懷遠縣西部的鄉村

徐圩鄉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位於懷遠縣西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6度52分,北緯33度06分-10分。距縣城約35公里,西與蒙城縣接壤,東鄰河溜鎮,南臨芡河,北與國營龍亢農場相連。

地理位置


徐圩鄉東西長約13. 5公里,南北長約10公里,全鄉面積為1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5萬畝,人均耕地2. 1畝。

區劃人口


徐圩鄉現有人口47395人(2020),其中,非農業人口1106人,人口密度為423人,以漢族為主,男24148,女23347(其中壯族1人,侗族1人),勞動力有23150人,有11050戶。徐圩鄉姓氏以尚姓居多,共有50餘姓氏即:尚、張、王;趙、孫、李、韓、褚、楊、高、邵、周、鄒、白、宗、鈔、徐、錢、宋、秦、龐、肖、吳、支、常、朱、鄭、鈕、榮、施、陳、武、喬、范、康、項、寇、汪、居、許、都、郭、鄧、姚、胡、方、葛、馬、殷、袁、郗、黃等。

建置沿革


徐圩鄉成立於1958年,由當時的尚廟鄉和大湖鄉合併成立尚廟(慶豐)人民公社,公社駐地社在徐圩。1963年恢復龍亢區建制,只設黨委不設區署,尚廟公社劃分為徐圩、尚廟兩個子公社。1969年2月撤區並社,成立徐壽人民公社。1980年再次恢復龍亢區建制。徐圩公社劃分為徐圩、尚廟、白湖三個公社,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建制,恢復鄉建制,成立人民政府。1992年撤區並鄉后,徐圩鄉由原來的徐圩、尚廟、白湖三個鄉合併成立。

自然環境


徐圩鄉位於淮北平原,地勢平坦略有起伏,海拔高度23.5—20.0米,沿河有條形窪地,河間有局部碟形窪地,俗稱為“湖”,但有名無實。
徐圩鄉位於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度帶,位於暖溫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明顯,常年多東風。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溫暖適宜。雨量適中,無霜期長,適宜作物生長。年平均氣溫為15. 40℃, 1月分最冷,月平均氣溫1. 6℃,極端最低氣溫一19℃,7月分最熱,月平均氣溫28. 1℃,極端最高氣溫41℃。生長期為9個月左右。
徐圩鄉境內只有芡河流經地域南部,隔河與萬福鎮相望,境域內有炮台溝、一號溝、二號溝、王鄭溝、趙南新溝、徐廟溝、范湖溝、李湖溝、褚湖溝、楊家溝等支溝流入芡河。
徐圩鄉境內有植物200多種,動物100多種。
徐圩鄉境內土壤主要以砂疆黃土為主。

經濟建設


農業

徐圩鄉主要的經濟作物有小麥、玉米、黃豆、芝麻、油菜、棉花、花生等。
2004年,農作物種植面積6440公頃,總產量54968噸。主要經濟作物花生200公頃,總產量900噸。油菜300公頃,產量450噸。芝麻600公頃,產量675噸。棉花3000公頃,產量3600噸。蔬菜340公頃,產量6851噸。瓜果60公頃,產量2005噸。
2005年農作物種植面積6440公頃,總產量5204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種植面積267公頃,產量800噸。油菜種植面積200公頃,產量30噸。芝麻1000公頃,產量30噸。棉花2333公頃,產量180噸,蔬菜600公頃,產量8950噸。瓜果70公頃,產量1450噸。農民人均收入達2670元。

養殖業

養殖業也是農業的一大部分,當地養殖的家禽主要有雞、鴨、鵝。80年代以前,養雞以產蛋為主,產蛋雞品種有當地雞、淮南雞、雜享雞等。進入90年代除發展產蛋雞外大量引進肉用雞,生長快,數月即可長到2-3公斤,供應市場,雜交產蛋雞的產蛋率高,優良品種肉用和雜交產蛋雞大都由專業戶養殖。
養殖的家畜主要以生雞、豬、羊、兔、牛為主。
漁業徐圩境內有天然河道一芡河。芡河水面寬闊,雜草叢生,盛產魚蝦,沿岸農民多以養魚和捕魚為副業。90年代初,圍網和網箱養魚發展較快。1994年沿芡村莊有50戶個體或聯戶採用圍網養魚。2004年,養殖面積60公頃,其中池塘養殖56公頃,河溝養殖4公頃,產量280噸。2005年養殖面積,60公頃,其中池塘養殖56公頃,河溝養Y殖4公頃,總產量300噸。其主要魚種有百縫、黃縫、鯉魚、墉魚、青魚、草魚、貼魚、武昌魚等。

林業

徐圩地域在解放前無大片林地,建國后,政府雖一再號召植樹造林,但因權益不落實,農民植樹積極性不高,造林不見林,木材緊缺,直到1978年,政策穩定,林業才逐步得以發展。1995年,境內公路和主要鄉村大路都已綠化成林帶。徐圩鄉“黃淮海農業綜合開發”治理小-區,已形成農田林網。2000年以來,種植易楊樹,經濟效益客觀。四旁植樹蔚然成風,村莊也都已綠樹成蔭。2002年徐圩鄉完成推行產業機構調整,完成退耕還林2500畝,全鄉林木覆蓋率達13.5%.
果樹原以梨、棗居多,其中梨園村栽培梨樹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最盛時期門前屋后無雜樹,栽種大多是“馬蹄黃”,所結梨子酸甜可口。1958年後,梨樹收歸集體,每戶只留一棵,歸公的遭到砍伐,倖存無幾,尚未恢復。棗樹品種有大馬牙、蘇靈棗和元紅棗等。建國前馬家湖棗樹較多,最多的一家栽有20棵。1958年將棗樹全部收歸集體。后漸被砍伐殆盡。桃、李、梅、杏、櫻桃、柿、石榴等果樹歷史上都有零星栽植。也曾有小面積的桃園。這些果樹大都在1958年後遭到破壞,長期未能恢復。80年代起陸續又有栽植。進入二十一世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果樹種植面積又不斷擴大,大面積種植棗樹、桃樹、、柿樹、櫻桃的果農增多。2002年張湖村幾戶農民引進種植梨棗,梨棗個大,產量高、口感好,經濟效益可觀。

文化歷史


在徐圩地區流行和上演過的劇種,主要有京劇、梆劇、灑州戲、話劇等。徐圩、新集逢會,仍常請外地梆劇團演出。
在徐圩一帶流行的民間文藝豐富多樣。如:
(1)大鼓,演唱者一手執鼓糙,一手執月牙板或鴛鴦板,邊擊邊唱,配合動作,運用特殊的嘶啞聲音說唱故事,吸引了當地許多群眾。
(2)評書,俗稱評詞,說書者以條桌一張,驚堂木一方,紙扇一折為道具,用白話講述故事,並帶有動作表演,通俗易懂。
(3)端公腔,是一種特殊的民間藝術。傳說起於道教,宗教迷信色彩較濃,後來演變為專門為人家“開財門”,請神驅鬼。
(4)嘖吶,俗稱喇叭,多在民間婚喪喜慶時吹奏。曲調有喜調和喪調兩種。P k"吶還可以吹奏多種戲曲音樂,如灑州戲、梆子戲等。隨著經濟的好轉,婚喪喜慶之事多請901吶班吹奏。民間文藝還有龍燈、獅子舞、高蹺、鵡蚌舞等。
此地最流行的還數花鼓燈,相傳在宋朝由河南傳入,已有800多年歷史。
建國后的1955年,省、地電影放映隊來此巡迴放映電影。1957年,縣電影隊成立后,常來此作巡迴放映。1980年後,鄉成立電影放映隊,每隊2一一3人,在境內巡迴放映,以豐富農民文化生活。90年代以來,隨著電視機的普及和錄象廳的出現,大眾文化逐年衰落,各項群眾文體活動很少開展。

榮譽稱號


2003年2月獲得中共蚌埠市委“六個好鄉鎮黨委”稱號;
2004年2月獲得蚌埠市統計局“先進單位”稱號;
2004年11月,徐圩鄉榮獲蚌埠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第九屆“大禹杯”競賽評比“先進單位”稱號;同月,獲得蚌埠市農田基本建設指揮部“先進鄉鎮”稱號;2006年11月獲得蚌埠市農田基本建設指揮部“先進鄉鎮”稱號;
1997年獲得懷遠縣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1997年11月獲得懷遠縣農田基本建設指揮部三等獎;1999年10月獲得懷遠縣農田基本建設指揮部三等獎;2003年11月獲得懷遠縣農田基本建設指揮部三等獎;2006年10月獲得懷遠縣農田基本建設指揮部二等獎;2007年10月獲得懷遠縣農田基本建設指揮部三等獎;
1999年7月獲得懷遠縣雙擁工作委員會雙擁先進單位;
2001年7月獲得懷遠縣委“先進黨組織”稱號;
2005年徐圩鄉榮獲“縣政府動物防疫目標考核三等獎”;
2005年7月獲得懷遠縣老齡工作委員會爭創全國老齡工作先進縣“先進單位”稱號;
2006年11月獲得懷遠縣人民政府“無毒鄉鎮”榮譽稱號;

行政區劃


徐圩鄉下轄村:徐圩村、韓湖村、梨園村、白湖村、新集村、黃園村、灣西村、殷尚村、宗廟村、高廟村、鈔湖村、陸湖村、永紅村、褚湖村。
徐圩村韓湖村梨園村褚湖村陸湖村永紅村白湖村殷尚村鈔湖村宗廟村高廟村新集村灣西村黃園村大郢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