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寨城公園位於香港九龍城東頭村和東正道交界,鄰近侯王廟,有著豐富悠久的歷史背景。在香港歷史上,九龍城寨是唯一沒割讓或租借給英國的香港領地,面積2萬9千平方米。1994年闢為一座具香港特色的中國園林。九龍寨城公園座落於本港最歷史性的地點之一,原址為九龍寨城,包括一座由堅固石牆,六座瞭望台和四道城門圍著,面積達六點五英畝的寨城於一八四三至一八四七年間建成。公園將盡量保留寨城一些原有的建築物及特色。
九龍寨城公園
九龍寨城公園佔地31,000平方米,此園原為清朝九龍城寨所在地。因為1898年租借九龍以北領土時,訂明該城寨並不包括在內,因此在此後的近百年中,曾因該地的管治問題,發生過多次衝突。又因為該地環境特殊,以致很久以來都是良莠混雜,成為城市中一個毒瘤。後於1987年中英政府達成協議,將該處改為公園。
在執行遷拆時經歷了很大的波折,一直到1994年春才開始動工,耗資6千多萬元,由多名專家精心設計,並加聘國內技工,運來特別材料,仿照明末清初的江南園林建造。為保留該地的歷史精神,原有的衙門、護城河、古井和圍牆都一一重現,務求把歷史融合於園林之中。
九龍寨城公園佔地31000平方米,此園原為清朝九龍城寨所在。九龍城寨原是香港政府、英國與大陸之間的三不管地帶,皆為1898年簽訂租借九龍以北領土條約時,聲明這一塊位於香港境內的土地仍屬於中國,但大陸政府也不想深入此地來打擾、或是被當成挑釁的行為。
九龍寨開始置城寨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后的事。據歷史記載,正式的城寨始建於一八零三年(清道光:十三年),這一工程至一八零七年(
道光:十七年)三月始告竣工整整花了四年時間。當時,九龍城寨的面積僅七十餘畝,依山而築,原四周築有城牆,城寬:一百四十丈,長一百三十丈,城牆高約七丈,牆厚五尺至十丈,東南西北各有一城門,城門高丈許,寬八尺丈余深,頂作半月形,設有鐵閘。南門面海而立為正門,城門上刻有“九龍寨城”四個大字。城門前有一條小河,名曰龍津河,河面有石橋橫跨,系九龍城寨出海主要通道。龍津石橋於一八七三豐(清同治十二年)動工興建,歷兩年成,橋長六十丈,寬六尺,百件至海邊,這就是著名的“龍津橋”。至一八九二年(清光緒十八年),因泥沙淤積,海岸後退,后仿建木橋。城寨是一處年代久違的歷史古迹。
九龍寨城公園
九龍城寨,被賈丙達道、樂善道、東正道、東頭村道與聯合道所包圍,面積約三公頃,在清拆前有居民約三萬三仟,十至十四層高杖宇約有伍佰幢,居住單位約有玖仟叄佰位,包括壹仟居住單位作為工商業用途,八十七間牙醫診療所,七十四間西醫診療所,其它各行各業可以說包羅萬象。因為該地環境特殊漸漸的就成為無政府的賊窩,以致很久以來都是良莠混雜,成為城市中一個毒瘤。許多在香港犯了法的人就逃到這裡,然後落地生根,又因這裡無法可管。自然販毒,走私、殺人、搶劫的亂事不斷。為了根治這個亂源,後於1987年中英政府達成協議,英國政府在香港回歸前,特別頒布拆遷的賠償法案,徹底消除這個沒有法理之地,並在現地蓋了這座九龍城寨公園。
九龍寨城公園
公園已整頓得美輪美奐,九龍也不再是罪惡的源頭,城寨中早年在清末民初時留下的衙門、宅院,也在肅清后掘地時陸續發現。已盡量恢復其原貌,並將深具歷史意義的石碑重新豎起。整座公園除了衙門與古迹外,全區仿照明末清初的江南園林建造的庭園山水,窗欞、樓閣、荷花池與悠遊錦鯉,很有樸質古意。務求把歷史融合於園林之中。
現今的九龍寨城公園增加了不少建築,但石匾、大炮、柱基及清朝官府碑銘等豐富的歷史遺跡,在拆卸過程中仍然保留,置於公園陳列展覽。園內還有當代罕見的南中國“衙門”建築、城寨原有石碑、南門古迹以及戰前的混凝土廢墟,展示了城寨的滄桑變化。
九龍寨城公園
踏進公園南門,兩旁灰色的四方磚柱上,分別有“九龍寨城”和“南門”的大字鐫刻。繞過刻有公園碑記的照壁,景物豁然開朗,一座三進的衙門映入眼帘。這是寨城內惟一保留下來的古建築,修葺后回複本來的面貌,立於公園中心。衙門前有古炮兩尊,西側尚存一方古井。衙門內陳列著一些在寨城中發掘出來的文物,包括刻有大鵬協副將張玉堂拳書“墨緣”和“壽”字的兩塊石碑等。衙門大堂還陳展著1902年寨城的平面圖,圖文並茂地介紹寨城的歷史和公園興修的經過。
九龍寨城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當時英軍已佔領香港,九龍成為中國邊防的最前線,清政府特把官富巡檢司改為九龍巡檢司,並將駐地遷九龍寨,築城建署,以加強九龍地區的防衛。城寨工程於是年十月展開,歷時五年方築成。“九龍寨城”,又稱“九龍砦”,建城費用是由官紳捐獻。
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
新界,為期99年。雙方同意九龍城仍舊歸中國管轄。
九龍寨城公園
自清兵1899年撤出城寨后,寨城漸漸變成民居,蓋了不少寮屋,居民以養豬、耕種為生。城寨長期處於三不管狀態與外界隔絕,城內人口激增,非法佔地亂拆亂建嚴重。寨城日趨破落,城牆亦遭毀壞,城內淪為貧民區。1942年日軍佔領香港后,為擴大啟德機場作軍用,把寨城的城牆拆光,拆下來的石頭,建機場跑道地基,九龍寨城由此變成一個沒有城牆的城。
九龍寨城公園
1984年12月,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正式簽署,為解決九龍寨城問題提供了良好的基礎。1987年1月14日,港府宣布在3年內清拆九龍寨城,並將之改為公園。為建設九龍寨城公園,港府建築署派遣了5位建築師前往內地實地考察中國園林,以選擇最合適的設計。清初是中國園林的黃金時代,遂以清初江南園林為設計模式。寨城公園獨特的設計,在1993年斯圖加特世界園林博覽會上獲得設計優異獎。公園於1995年12月22日由香港總督
彭定康先生主持開幕儀式。免費開放給市民和遊客參觀。曾被列入“香江八景”、令人勾起痛惜失地情懷的“殘堞斜陽”,從此成為人間樂園。公園耗資七千六百萬元興建,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管理。
九龍寨城公園
九龍寨城公園的設計以清初江南園林為模式。建築署人員曾為此深入研究和前往中國實地考察,以選擇最合適的設計。這項獨特的設計在一九九三年國際園藝博覽會中榮獲設計優異獎。
公園共分為八個景區,各具特色和美態,巧妙地揉合在整體設計中。公園以重修的一座三進衙門作為中心,令古寨城的景象再次重現於市民眼前。
九龍寨城公園
衙門景區位於公園的中央(公園辦事處亦設於此),是古“衙門”大鵬協府及九龍巡檢司衙署所在地。衙門前庭兩側展示兩尊大炮。大炮於清嘉慶七年(公元一八零二年)建造,可見清廷對此地的邊遠視。
九龍寨城公園
衙門為九龍寨城僅存的古建築物,於一八四七年建成,是一所三進四廂的南方建築物,牆身及柱礎用青磚及麻石建造,而屋頂梁架則為傳統木材結構,上鋪素燒的筒瓦和布瓦。自一八九九年駐軍撤離寨城后,衙門曾被用作多種慈善用途,其中包括用作安立間教會窮人院(廣蔭院)、老人院、寡婦和孤兒收容所、義學、診所及在最後於寨城(除衙門)清拆前作為老人中心。整個衙門採用簡單樸素的裝飾,經修葺后回復舊觀。衙門門前上方刻有“ALMSHOUSE”字樣。“ALMSHOUSE”又稱“廣蔭院”,是收容及照顧貧苦無依老人的地方。衙門經修葺后成為寨城公園八景之一,陳列了與寨城歷史有關的石碑(包括張玉堂拳書“墨緣”、“壽”字及載有衙門士兵出差配餉開支紀錄的光緒十二年“刊刻會議”)、寨城的歷史圖片及建園工程始末的圖文等。
越過衙府即到達寨城公園八景之一的南門懷古。“九龍寨城”於一八四七年建成,為加強防禦,城牆上築有六個瞭望台;而另一道宛如萬里長城的副城牆,則沿北面山丘向上伸延。但“固若金湯”的石牆,在日治期間被日軍拆毀,石塊供擴建啟德機場之用。
九龍寨城公園
戰後,寨城因缺乏政府監管而淪為罪惡溫床。香港政府在一九九四年四月花了整整一個月,用大鐵鎚的推土方式,清拆寨城內缺乏監管和無穩妥地基的樓宇。當時在南門原址,發掘了分別刻有“南門”及“九龍寨城”的花崗岩石額。此外,城牆殘存的牆基、一條沿內牆建造的排水溝及旁邊的石板街亦先後出土。
昔日南門遺址,今天已列為法定古迹,遊人除可緬懷過去,亦可從當年遺下的樓宇鋼筋水泥,窺見在“三不管”年代,寨城內三萬多低下階層人士的居住環境。
九龍寨城公園
欣賞園林美景,講求的是心領神會。園中的邀山樓就是誘發遊人想像力的一個好例子。這座兩層高的建築物,造形仿似一條船,泊於岸邊;旁邊的長廊像船纜,前面的石則像波浪。拾級而上,可幻想聽到流水潺潺之聲;遙望遠處,獅子山像正探頭窺視園中動靜。“獅子窺園”就是以此景色命名,列為寨城公園八景之一。公園面積雖小,但遠借宏偉的獅子山作背景,視野頓時開闊。遠山近水,互相輝映。在這裡遠眺獅山,夜賞明月,邀山樓因而得名。故遊園必須領會個中意境,否則如入寶山,空手而回。
九龍寨城公園
遊人沿著園中蜿蜓曲折的小徑,既可前往不同的景區,也可欣賞種植在小徑旁的各式花草。各個景區設有不同的建築布局,遊園之際,步移景換,各具特色。行行重行行,不久便可見四個以卵石鋪設而成的地上棋盤。遊人可以身代棋,各據楚漢對奕,鬥智爭先。棋壇比奕也是寨城公園八景之一。
位於邀山樓側的童樂苑又名生肖倩影,為寨城公園八景之一,以十二隻動
九龍寨城公園
物代表不同年分出生的人。生肖首位是鼠,而鼠鼻面對的方位為南方。十二生肖的布局是根據中國堪輿術的“天干”和“地支”排列。所有動物均以青白石製成,雖然經過數年的風吹雨打,但也無損其潔白,因為青白石的密度極高,無懼風雨侵蝕。其中以老虎的造形較為特別,背上的魚鰭狀,乃是參照周朝的神獸造像,而馬的造形則是仿照北京明十三陵的石馬。
園林中的小徑,並非純為出入而設,而是方便導遊,使遊人循著園路遊覽時,隨時可進入各個風格獨特的景區,增添遊覽的情趣。
根據公園植物景觀分區布局,全園共設置了八條長短不一的植物徑。
松徑
九龍寨城公園
玉蘭花徑紫薇花徑
竹徑
紅葉徑
香花徑
石榴花徑
蕉葉徑
“魁星半亭”
九龍寨城公園
歸璧石位於魁星半亭側,有完璧歸趙,香港回歸中國的意思。此石乃屬太湖石種。
太湖石屬石中上品,具備“透、瘦、縐、漏”的四大特點。“透”指玲瓏多孔,“瘦”為稜角分明,“縐”即變化多姿,“漏”則指石嵌空漏眼的曲折玲瓏。
遊人游畢寨城公園的“歸璧半亭”后,整個行程至此結束,希望各位滿載而歸。
此庭位於衙門西側,布局猶如“園中園”。庭內擺放各式形態獨特的嶺南盆景,矮樹叢的“龍”、“鳳”造形修葺得栩栩如生;而地上由卵石、啤酒樽、碗碟碎片鋪砌而成的“五蝠壽鶴圖”則惟妙惟肖維妙。園內植有四季花卉,置身其中,四時景緻盡現眼前,為寨城之一景之一“四季同馨”。
1、樂富地鐵站B出口,乘39M專線小巴,6分鐘可至。
2、港鐵樂富站B出口乘計程車至東頭村道。
3、於尖沙咀天星碼頭巴士總站乘1線巴士,於東頭村道(公園入口對面)下車。
途經路線
巴士路線1,1A,2A,3B,5,5C,5D,6D,9,10,11,11B,11D,11K,13D,14,15,16,17,21,24,26,27,28,40,42,61X,75X,83P,85,85A,85B,85C,93K,95,98C,101,106,107,111,113,116,203E,296C,297,796X,891,A22,E23,N216,N293
專線小巴:25M,3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