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中都的結果 展開

中都

北方最繁華的城市之一

“中都”為春秋戰國時的一地名,在今山東省汶上縣,孔子曾在此任“中都宰”一職。另外,中都在古代還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聖城,至今在城內的“太子靈蹤塔”內保留著釋迦牟尼的舍利子,每年吸引全世界數以百萬的佛教信仰者前來朝拜。此外,中都還是是足厥陰肝經經穴之一,即中都穴。

建設背景


“中都”為春秋戰國時的一地名,位於今山東省汶上縣,孔子曾在此任“中都宰”一職。此外,中都在古代還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聖城,至今在城內的“太子靈蹤塔”內保留著釋迦牟尼的舍利子,每年吸引佛教信仰者前來朝拜。
汶上在春秋時期為魯中都邑地,戰國齊置平陸邑。西漢置東平陸縣,屬東平國。南朝宋改名平陸縣,又於其西置平原縣(今縣城西),於故中都置樂平縣,屬陽平郡。北齊徙平原縣離境,省平陸縣入樂平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改樂平為平陸,屬兗州,后屬魯郡。唐天寶元年(742年)改名中都縣,徙今治。李白曾在汶上留下《酬中都小吏攜斗酒雙魚於逆旅見贈》、《別中都明府兄》、《魯中都東樓醉起作》等膾炙人口的詩篇。
金貞元元年(1153年)改為汶陽縣。泰和八年(1208年)取”汶水在上(北)”之意,更名汶上縣,此為“汶上”專用地名之始,沿用至今。屬東平府。元屬東平路。明屬兗州府東平州。清屬兗州府。1914年屬濟寧道,1925年屬兗濟道,1928年直屬省。1939年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先後屬魯西行政區泰西專區(1940年)、冀魯豫行政區第二專區(1941年)。1948年屬魯中南行政區第七專區。1950年屬泰安專區,1953年屬濟寧專區,1967年屬濟寧地區,1983年屬泰安地區,1985年屬濟寧市。

歷史沿革


平遙:舊稱“古陶”、“平陶”,相傳為帝堯的初封地。春秋時期是晉國古邑,戰國時期的平遙屬於強大的趙國都邑之一,那時平遙稱為“中都”。秦置平陶縣,西漢置中都縣。北魏時,鮮卑拓跋部統一北方,為避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名諱,改平陶為平遙,此後1500多年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在平遙古城內依然可以見到關於中都舊稱的痕迹如:平遙中都賓館,平遙縣中都鄉,平遙縣中都路等等。戰國時期的平遙鑄造發行了記錄地名的“中都”方足布。中都方足布的具體鑄造地在今平遙西《三晉貨布考》曰:故址在今山西省平遙縣西雙林寺,舊稱中都寺。

金中都

金中都位於今北京西城至丰台一帶。

明中都

中都鳳陽,明初,朱元璋打算在安徽鳳陽修建大明中都城,修建6年,最後罷建中都,但是中都城已經基本建設完成,留下了鳳陽中都城遺址,“中都”為鳳陽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