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管

彤管

彤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tóngguǎn,出自《詩·邶風·靜女》,是指古代女史用以記事的桿身漆朱的筆,詳細解釋為紅色的小花朵。

解釋


[red-tubewritingbrush]古代女史用以記事的桿身漆朱的筆
1.紅色的小花朵
2.指女子文墨之事。
3.指漢代尚書丞、尚書郎每月所賜的一雙赤管大筆。後用為在朝任官之典。
4.指畫筆。

詳細解釋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詩·邶風·靜女》
1、《詩經》上的“荑”是香茅草初春生髮於芽心的管柱狀花穗苞的專稱;“彤管”是因它長出茅草芽心之後顏色轉紅而言的一種代稱。
2、語言學要解決字義問題一方面可以採取搜求專題書籍的考據學的方法,另一方面不妨從我們日常應用的語言現象(字典與方言--學界與民間--文字與語音)著手進行推究,可以稱為現象學的方法;考慮到《詩經》的民歌起源,民間的方言語音承載著豐富的信息很值得我們發掘利用。如有必要,也可以引用其他學科的一些常識,如詩歌創作心理體驗(或曰詩歌發生學),金文知識,植物學知識等。——《<詩經>“荑”字字義及“彤管”語意的探索與結論》
《詩·邶風·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毛傳:“古者後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記過,其罪殺之。”鄭玄 箋:“彤管,筆赤管也。”陳奐傳疏引董仲舒曰:“彤者,赤漆耳。”一說指樂器。見高亨《詩經今注》。一說指紅色管狀的初生植物。見余冠英《詩經選譯》。《後漢書·皇后紀序》:“女史彤管,記功書過。”李賢註:“彤管,赤管筆也。”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九:“三閨秀時代相近,並有功是書。彤管清徽,一時鼎峙,韻矣哉!”
《晉書·夏侯湛傳》:“入閶闔,躡丹墀,染彤管,吐洪煇,幹當世之務,觸人主之威,有效矣。”明何景明《田子行》:“我持彤管雙鳳翎,浮沉帝傍近紫庭。”唐中宗《授張錫工部尚書制》:“紫樞佇俊,彤管須賢。”(《全唐文》卷一六)
明唐寅《題牡丹畫》詩:“穀雨花枝號鼠姑,戲拈彤管畫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