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念真情

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台灣念真情》是一本取材自吳念真主持的同名電視節目的書籍,2002年前最先在台灣出版,2012由譯林出版社引進大陸。

內容簡介


熟悉而淡去的味道,熱望卻遠離的人情。我們逝去的,在那些鄉鎮角落依然有跡可循。
吳念真用平實的筆觸,將傳統的麵茶技藝、黥面文化、幾乎被人遺忘的東吉嶼和唱歌的恆春阿媽、撿骨師等普通人的故事一一道來。
在這本細述人間邂逅的“台灣筆記”中,吳念真以獨有的樸質幽默語言記錄人間群像。這些都是他電影和小說的現實來源,書中部分篇章更被選入台灣中學語文教材。
《台灣念真情》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台灣最質樸的平民百姓。他們對傳統的堅持、對美德的理解,體現了台灣最本初的生命力所在,也能讓大陸讀者更加真切地看到那些與我們漸行漸遠的生活方式,理解台灣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哪裡。

作品鑒賞


這輩子給我養分最多的是人,跟他們的教育程度無關。有時候,知識分子反而令人討厭。一些單純的人的想法卻會觸及到你,讓你發現,自己那些單純、美好的東西早就不見了。
——吳念真
這本書彷彿是一部地圖,導覽了繁華落盡的寂寞角落,每一篇散文,紀錄了每一個風華年代。曾幾何時,那鑼鼓喧天的小鎮,如今消失殆盡,只剩一條條寂靜小巷,見證歲月的流逝。
——台灣讀者
《台灣念真情》中記錄的小人物故事,印證了“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說法,體現了中華民族最淳樸的民風,能喚起人們對民族美德的回憶和嚮往。吳念真總在書中提起的“尋找台灣生命力來源”,也是指一個民族去追憶它曾經美好,現在已經失去的精神生命力。
故事中的主角都各有各的困頓和難處,一如吳念真電影作品《戀戀風塵》和文學作品《這些人,那些事》中的主角們,但他們也有他們的生命哲學和尊嚴,渺小但自得其樂,都有值得驕傲的東西來支撐,所有這些,都會給讀者安心的力量。

作品目錄


台北市
溫暖沿街賣的麵茶老人/ 2呼喚記憶的米香老人/ 7
天下第一家/ 12專替台北市擦屁股的人/ 15
永遠的等待/ 18永不落幕的劇場人/ 22
台北縣
平溪放天燈/ 27另一個九份/ 31
永遠安靜地“永安村”/ 35無怨無悔的動物園長/ 39
流浪狗的保姆/ 44以腳代手的口足畫家/ 48
瑞芳大小粗坑集福社/ 53三峽插角里的礦坑世界/ 57
桃園
和泰雅列祖列宗溝通的義大利人/ 62空中花園/ 67
自由無邊的殘障技師/ 72
新竹
在天之涯的泰雅部落/ 78湖口義民廟與神豬/ 81
坐娃娃車的醫生們/ 89
台中
大甲鎮的傳說與歷史/ 93大甲鎮瀾宮媽祖聖誕/ 100
無言的山丘/ 105家在山那邊/ 108
駕駛大拖車的小飛俠/ 111
南投
撿骨師廖煌柱/ 116
彰化
鑼聲若響/ 120耕海的人/ 122
員林石佛公與歌劇團/ 127無處不飛花的田尾/ 130
雲林
台灣正港“荷蘭村”/ 135人人都是神農氏/ 140
路邊夜總會/ 144
嘉義
高山鯝魚的守護人/ 148八十五高齡的苦行僧/ 152
台南
南化縣獼猴爺爺/ 159日落而作,日出而息/ 162
學甲鎮鴿笭大賽/ 166
高雄
我是神,我還未成年/ 173新大港香腸攤/ 176
五星飯店的大廚師/ 179時光停止流動的港口/ 182
飽了別人、瘦了自己/ 185角頭兄弟大車拼/ 188
拈花惹草招蜂引蝶/ 192金花婆婆/ 195
屏東
活在田野里的急智歌后/ 199
澎湖
被遺忘的土地/ 202保生大帝的子孫/ 205
望安鄉東吉人回鄉/ 208
宜蘭
打造吉慶與歡樂的一家人/ 218馬賽夜市/ 221
二結王公廟搬家/ 226
花蓮
黥面工作室/ 232會走路的郵局/ 237
天使老矣/ 240在大地作畫的人/ 243
台東
藝術家頭目/ 248綠島海底安安的家/ 252
蘭嶼朗島村/ 258

作者簡介


吳念真是台灣全方位的文化人、創意人,本名吳文欽。1952年出生於台北縣。1973年開始從事小說創作,曾連續三年獲得聯合報小說獎。1981年起,陸續寫了《戀戀風塵》《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悲情城市》等75部電影劇本,曾獲五次金馬獎最佳劇本獎、兩次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主持TVBS“台灣念真情”節目三年,舞台劇代表作有《人間條件》系列等。
吳念真出身底層,關注平民日常生活,極善於用最質樸的語言打動人心,微笑說出讓人流淚的故事,被譽為“台灣最會講故事的人”。曾獲五次金馬獎最佳劇本獎、兩次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所著《這些人,那些事》在大陸和台灣市場均為2011年超級暢銷書。
1952年出生於新北市九份的吳念真有著多重身份:與楊德昌、侯孝賢等導演發起台灣新電影運動,先後5次獲得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編劇獎,人稱“吳金馬”;自編自導影片《多桑》,在楊德昌電影《一一》出演男主角;曾連續3年獲得《聯合報》小說獎,所著《這些人,那些事》去年在兩岸均登上暢銷書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