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超武

戴超武

戴超武, 1963年11月生。博士。

專業技術職稱: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領域:冷戰國際史、中國外交和國際關係理論。

學術兼職:中國國際關係學會理事,中國美國史研究會理事。

教育經歷


1996年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獲博士學位。
1988年蘭州大學歷史系畢業,獲碩士學位。
1985年安徽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獲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7年至今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
2004-2007年 南京大學歷史系。
1988-2003年 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國際關係系。
1996-1998年 南京大學歷史系國際關係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

科研獎項


2006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美國對外關係史研究》
子課題《冷戰與美國外交:從杜魯門到約翰遜》)
2005年 南京大學“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經濟全球化與國際關係”項目(《美國霸權與冷戰後的國際體系》)
2005年 Starr Foundation Visiting Fellow in America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3年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際關係民主化研究》,批准號03BGJ018)。
2003年 東方歷史出版基金
2001年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美國外交思想史》,批准號01BSS007)。
2000年 Chinese Fellows for Scholarly Development,
CSCC China Programs,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y, USA.
1999年 國務院重點項目(《21世紀初中國引進智力的國際環境》子項目《美國吸引世界優秀人才的政策及其影響》)。
1998年“九五”全軍重大課題(《2010年前後國際戰略形勢和周邊安全環境》子項目《2010年前後的跨國問題及其對我國的挑戰》)。
1997年 美國福特基金會贊助的中華美國學出版基金。
1995年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
獲獎項目
2002年 全國軍事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10年前後國際戰略形勢和周邊安全環境》子項目
《2010年前後的跨國問題及其對我國的挑戰》。
2001年 中國美國史博士論文獎一等獎。
《美國對亞洲移民政策的演變》。

教學課程


冷戰國際史研究。
二十世紀美國外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

學術論著


一 專著
《美國外交思想史》(60萬字)
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敵對與危機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關係》(45萬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
《美國移民政策與亞洲移民》(25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二 其他著作
《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世界文明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即將出版
《當代美國》,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美國對亞太政策的演變》,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三 譯著
《中國與南亞》(分卷主編)《美國對華情報評估,1949-1972》,第8卷,
《2000年美國選舉》(唯一)
美國駐華大使館文化處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四 主要研究論文
Roundtable Review of Cold War Island,
H-Diplo, Volume X, No.5 (2009), pp.10-14.
美國對1965年印巴戰爭的政策和反應(15000字)
《世界歷史》,2008年第2期
基辛格-尼克松的“宏大構想”、尼克松主義冷戰的轉型(13000字)
《南開學報》,2007年第5期
建立“亞洲反對共產主義擴張的堡壘”(8000字)
《冷戰國際史研究》(北京),第3期
應對卡爾·馬克思早已策劃好的危局(20000字)
《冷戰國際史研究》,第3期
布希主義與美國外交思想傳統的繼承和發展(12000字)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北京),2006年第5期
肯尼迪-約翰遜時期的外交與第三世界(15000字)
美國研究》,2006年第2期,
美國社會科學與布希主義(11000字)
《南開學報》(天津),2006年第1期
The Impact of the Bombardment of Jinmen in 1958 upon Sino-Soviet Relations(10000字)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XVI, No.2(Summer 2005)
美國的政策、英美“特殊關係”與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10000字)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石家莊),2004年第3期
中印邊界衝突與蘇聯的反應和政策(30000字)
《歷史研究》(北京),2003年第3期
Indian Diplomatic Policy, Relations among Big Powers and the
Sino-Indian Border Conflict of 1962(12000字)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XIV, No.2(Summer 2003)
1959年10月中蘇會談(12000字)
《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3年第1期
台灣海峽危機、中美關係與亞洲的冷戰(13000字)
史學月刊》(開封),2002年第10期
核武器、美國的政策與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18000字)
《探究美國》,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911事件后美國對中亞地區的政策及其影響(8000字)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南京),2002年第1期
中國核武器的發展與中蘇關係的破裂(二,15000字)
《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2001年第5期
中國核武器的發展與中蘇關係的破裂(一,17000字)
《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2001年第3期
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和中蘇關係(150000字)
《二十一世紀》(香港),2001年4月號
國家利益概念的變化及其對國家安全和外交決策的影響(12000字)
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0年第12期
全球問題及其對中國的挑戰(7000字)
《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學報》(南京),2000年第2期
國家利益:從理論概念到國家戰略(9000字)
《國際安全與安全戰略》,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中國、美國和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的結束(14000字)
《國際關係評論》,第1卷,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新冷戰史”與當代美國外交史研究趨向(10000字)
《美國研究》(北京),1999年第1期
美國歷史學家與五十年代台灣海峽危機(下,15000字)
《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1998年第5期
美國歷史學家與五十年代台灣海峽危機(上,16000字)
《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1998年第4期
東南亞難民與美國1980年難民法(11000字)
《世界歷史》(北京),1998年第4期
毛澤東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設想與部署(8000字)
《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長沙),1998年第5期
魯道夫·維考利與美國移民史的研究(12000字)
《史學理論研究》(北京),1998年第3期
美國移民政策改革的基本趨勢及其潛在影響(8000字)
《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1997年第5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對日裔美國公民的拘留政策(12000字)
《日本問題研究》(保定),1997年第4期
1952年移民法對亞洲移民和亞裔集團的影響(9000字)
《東北師大學報》(長春),1997年第2期
美國1965年移民法對亞洲移民和亞裔集團的影響(12000字)
《美國研究》(北京),1997年第1期
羅斯福丘吉爾原子彈(9000字)
《延邊大學學報》(延吉),1996年第2期
美國結束太平洋戰爭的戰略與原子彈的使用(12000字)
《世界歷史》(北京),1995年第4期
美國的政策與戰後日本戰爭賠償問題(13000字)
《蘭州學刊》(蘭州),1994年第6期
美國外交史學家塞謬爾·F.比米斯(10000字)
《世界史研究動態》(北京),1993年第11期
外交中的原子:評阿爾佩羅維茨的《原子外交》(8000字)
《美國研究》(北京),1993年第3期
朝鮮戰爭時期美國對中國的核打擊政策(11000字)
《青島大學學報》(青島),1992年第1期
美國關於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問題的研究(9000字)
《世界史研究動態》(北京),1991年第6期
卡薩布蘭卡廣島(8000字)
《外國問題研究》(長春),1991年第4期
原子彈與美國遠東軍事戰略(8000字)
《軍事史林》(北京),1990年第6期
五 學術綜述和書評
立足國際史研究:評《義和團戰爭的起源》(4000字)
社會科學報》(上海),第909期
中國學者研究朝鮮戰爭的最新成果(9000字)
《博覽群書》(北京),2004年第1期
冷戰中的中國與周邊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11000字)
《歷史研究》(北京),2003年第3期
對國際關係理論的深層思考(6000字)
《國際關係評論》,第1卷,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面向新世紀的中國美國史研究(8000字)
《美國研究》(北京),1999年第4期
評《美國移民政策研究》(6000字)
《歷史研究》(北京),1998年第3期
現代化與美國史研究的新視角(8000字)
《美國研究》(北京),1997年第3期
移民文化與美國族裔史的研究(5000字)
《東北師大學報》(長春),199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