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教-5
初教-5
初教-5(代號:CJ-5,英文:Nanchang CJ-5/HAIG CJ-5),是中國南昌飛機製造廠(代號:320廠)參照蘇聯雅克-18教練機仿製的初級教練機,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仿製的第一種飛機。該機為單發雙座輕型教練機,安裝一台M-11型活塞式發動機,配備航行儀錶、發動機儀錶、無線電台和半羅盤、機內通話設備等。
初教-5教練機結構簡單,重量較輕,操縱容易,能在土質跑道上起降,可使學員在各種初級訓練科目完成後很快掌握飛機基本駕駛技能。
1954年7月,南昌廠仿製成功首架雅克-18教練機,命名為初教-5。1954年7月3日下午5時15分,初教-5首飛成功。時任國家主席的毛澤東為此親自簽署了嘉勉信。從1954年8月~1958年底,南昌廠共生產初教-5飛機379架。1958 年初教-5單機成本48,140元。
雅克-18教練機
雅克-18,是由蘇聯雅克夫列夫實驗設計局於1946年設計生產的雙座初級教練機。北約組織為它起的別名是“麥克斯”。該設計局的時任總師雅可夫列夫衷情於航空體育運動,在二戰前已經設計了極為成功的UT-2體育運動機,共生產了7150架,是蘇聯當時生產最多的初級教練機。1945年,該局在UT-2L和MV型的基礎上設計出了雅克-18。
雅克-18教練機座艙內部
雅克-18教練機三視圖
雅克-18教練機
1951年,中共中央要求國有航空工業力爭在3到5年內,從修理起步,逐步過渡到爭取能夠仿製蘇聯教練機和殲擊機。1951年4月23日,國家航空局決定建立南昌飛機製造廠。
初教-5結構剖視圖
初教-5準備首飛
1954年7月3日,南昌飛機製造廠仿製的“雅克-18”型飛機在南昌首飛成功,並於1954年7月26日完成了國家試飛和鑒定。1954年7月28日,中國新華社播發了題為《我國自製飛機成功》的新聞。1954年8月1日,毛澤東主席親筆簽署了給南昌飛機製造廠的嘉勉信,全文如下:
第二機械工業部轉國營三二○廠全體職工同志們:
毛澤東主席簽署的嘉勉信
毛澤東
一九五四年八月一日
首飛大會宣讀了毛澤東的嘉勉信,還宣讀了朱德同志的題詞:“發揚工人階級積極性、創造性,增強國防、保衛祖國!”1954年8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彭德懷批准同意初教5飛機批量生產。毛主席的嘉勉信以及成批生產的批准,極大地鼓舞了全廠職工的生產 熱情,工廠當年就生產了10架。1954年10月6日首批8架初教-5交付中國空軍航校使用。
1954年10月18日,在中國國防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主席再次談到中國自製成功飛機,興奮不已地講道:“中國是個大國,要有強大的陸、海、空軍。全國人民都希望我們有空軍,開始的時候我們只有一支小小的,就像在天安門閱兵時看到的那樣。1954年,我們國家自己出產了一架飛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這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雖然還只是一架教練機。”
此後,南昌飛機製造廠195 5年按計劃向部隊交付了60架。至1958年,初教-5飛機共生產交付379架。初教5飛機從資料來廠,到試飛成功,只用了133天,連同修理過渡時期,也不到3年,而且按國家“一五”計劃提前一年零兩個月完成了試製任務並順利轉入成批生產。
初教-5型飛機的試製成功,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由修理走向製造。1954年,南昌飛機製造廠仿製雅克-18飛機成功后,中國就停止了該型飛機的進口。
從1954年8月26日成批生產到1958年10月奉命停產,“初教-5”型飛機共生產了379架。1978年,隨著最後13架“初教-5”型教練機的停飛,新中國自行製造的第一代飛機正式退出了現役。
初教-5飛行表演
初教-5結構解剖圖
檢修工藝裝備的工作也同樣艱苦,尤其是針對機身骨架樣件這一關鍵。在蘇聯工藝顧問阿·扎依采夫的指導下,型架車間的同志苦戰9晝夜,終於提前完成了這一關鍵檢修任務。
1954年4月9日,工廠正式向各車間下達了試製計劃。在零件生產中,洪都始終堅持把質量視為生命。在編髮工藝規程中,阿·扎依采夫在檢查已經下發的工藝規程時,發現遺漏了檢驗、分光、化學處理和特種檢查等工序和熱處理狀態不完整等問題,提出要收回修改。工廠下令收回,並 集中了140名技術人員三班突擊,重新編寫。在零件試製過程中,機身骨架總焊接時,總工藝師高永壽發現機身前部發動機安裝接頭處漏了焊接工序。為了確保質量,工廠決定重新製造,並在短短的40天內基本完成了初裝所需零件製造。
1954年6月9日首架初教5開始初裝,至6月28日總裝結束。在這短短的20天里的部件裝配過程中,中外翼、機身的鉚接技術難度大,任務緊,如機翼前緣、前後梁和座艙上壁的鉚接都是裝配的關鍵。當時的研製進度是以小時為單位推進的。
在試製中,靜力試驗是最困難的。當時國內沒有懂這門技術的人和可供 借鑒的經驗。工廠決定由從英國留學歸國的設計科主任工程師張阿舟主持初教-5飛機的靜力試驗,並從設計、檢驗、工藝等部門挑選人員組成了現場試驗隊伍,進行了多次模擬。1854年5月12日,全機靜力試驗正式開始,擔任現場指揮的張阿舟發出了載入命令,大家屏住呼吸,緊張地注視著試驗的進行。試驗人員有條不紊地載入、讀數、測量、記錄。當載入到105%~110%時,轟隆一聲巨響,飛機外翼前梁破壞,全機強度完全符合設計要求。成功了!全場一片歡騰。靜力試驗的成功,不僅為初教-5的試飛鑒定提供了科學數據,也為以後新機研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1954年7月3日下午5時15分,首架初教-5飛機在對外保密的狀態下首次試飛。飛機場上,試飛員段祥祿和刁家平登上初教-5飛機,慢滑、中滑、快滑,騰空而起,直衝藍天。飛機著陸后,飛行員興奮地說:“機件性能良好,試飛一切順利。”接下來的一周,飛機又進行了14個架次的飛行,飛行累計時間13小時16分,完成了規定的全部試飛科目。總設計師、航空科學家張阿舟先生(後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為了體驗並了解飛機空中飛行的情景,自己提出壓座的要求並上了飛機。一次飛機上天后,僅做了幾個簡單的動作便提前返航。飛行員發現張總臉色蠟黃,地板、操縱台、傘袋到處都是污穢物,下了飛機后,張總師接著吐了一地。這件事讓老人家銘記了一輩子。
初教-5在航校飛行
經國家級試飛員黃 肇濂對飛機進行飛行檢查后,於1954年7月14日提交國家試飛委員會作最後審查。1954年7月20日,國家試飛委員員會即作出書面結論:第一架初教5飛機性能符合蘇聯資料及技術條件要求,可作空軍航校教練機之用,可以進行成批生產。初教5的試製成功,揭開了新中國飛機製造史的第一頁,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由修理跨入了製造的新階段。為了慶祝這一成就,1954年7月26日,洪都在工廠試飛站隆重地舉行了第一架初教5飛機製造成功慶祝大會。這天清晨,全廠職工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排著整齊的隊列進入會場。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趙爾陸、江西省主席邵式平、省委副書記白棟材、空軍副政委吳法憲以及航空工業局蘇聯總顧問和駐廠的全體蘇聯專家,還有部、局和空、海軍等單位的代表出席了會議。大會由趙爾陸主持,當宣布大會開始時,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接著趙爾陸在廠長吳繼周的陪同下為飛機剪綵。這時,三顆綠色信號彈劃破長空,工廠製造的3架軍綠色初教5飛機發出轟鳴,以矯健的風姿離地騰空。隨即,人們將視線移向天空,欣賞自己製造的飛機在天口翱翔的各種英姿。當飛機做了編隊和各種特技飛行之後平穩地降落在跑道時,全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歡呼和掌聲。廠工會主席周維代表全廠職工宣讀了向毛澤東主席報告第一架飛機試製成功的報捷電。
初教-5在2012年珠海航展飛行表演
初教-5採用后三點式起落架,主輪半埋狀收入中翼,尾輪固定不可收。縱列式密封座艙具有良好的視野。機上裝有無線電收報機和機內通話設備。
初教-5量產型安裝的中國產M-11活塞發動機
初教-5使用一台5氣缸的活塞5型發動機,配合木質定距螺旋槳。初教-5的發動機整流罩採用“蒼蠅頭”式的設計,有著5個非常顯眼的鼓包,與初教-6的整體圓形設計有很大區別,這也是區別這兩種飛機的一個顯著特徵之一。初教-5採用了定距螺旋槳。也就是說,發動機是依靠改變轉速來改變拉力的。飛行員推拉油門桿,直接改變螺旋槳的轉速。
初教-5教練機座艙儀錶板
旁邊的一塊銘牌上,顯示初教-5飛機的主要飛行性能數據:最大允許俯衝速度285千米/小時;最大平飛速度248千米/小時;下滑速度140千米/小時;爬高速度140千米/小時;著陸速度85千米/小時;1000米爬升時間5分鐘;2000米爬升時間11.7分鐘;3000米爬升時間20.5分鐘,起飛滑跑距離200米;著陸滑跑距離270米(用襟翼和剎車)。
初教-5教練機機頭
飛行員 | 2名 |
翼展 | 10.60米 |
機身全長 | 8.072米 |
機高 | 3.10米 |
正常起飛重量 | 1120公斤 |
空機重量 | 816公斤 |
最大平飛速度 | 248公里/小時 |
巡航速度 | 160公里/小時 |
爬升率(低空) | 3.5米/秒 |
實用升限 | 4000米 |
最大航程 | 1000公里 |
續航時間 | 8.28小時 |
起飛滑跑距離 | 205米 |
著陸接地速度 | 85公里/小時 |
著陸滑跑距離 | 207米 |
發動機 | M-11FP五缸氣冷式活塞發動機 |
通訊設備 | 無線電收報機和機內通話設備 |
初教-5起飛
初教-5對於新組建的中國空軍飛行員訓練,起到奠基的作用,結束了中國進口初級教練機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