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陽蝶

蘭科蘭屬植物

劍陽蝶是蓮瓣蘭外蝶名品,蓮瓣蘭“五朵金花”之一。1988年發現於雲南海拔4247米的老君山劍川縣一側山地。新芽初出土時呈紫紅色,上布稀疏紫紅沙暈,葉尖呈紫紅色半透明水晶狀。葉長30~50,寬0.6~1.0厘米。葉面脈紋較明顯,弓形彎曲,較厚硬,色淺綠。花梗高15~20厘米,每葶著花2~4朵。主瓣向前傾伸長,寬闊,下蓋捧瓣;兩副瓣明顯下落,內側1/2唇瓣化。舌反卷,布紫紅色U形斑點,粉白底起鮮紅斑塊,色彩對比強烈。

物種簡介


劍陽蝶屬於中寬葉蓮瓣蘭
該品於九十年代初期發現於大理州劍川縣老君山(2003年列入三江併流自然遺產名錄),因其開品有如彩蝶飛舞而吸引了蘭友的注意,1993年“蘭界泰斗”吳應祥教授見過此花后非常吃驚,欣喜異常並欣然為之命名為“劍陽蝶”——取歷史上劍川著名的“劍陽八景”之意。當年發現者李劍先生登錄為04號中國名品蘭花,首開滇蘭登錄中國名品蘭花之先河。

形態特徵


劍陽蝶是蓮瓣蘭中正格副瓣蝶花,是蓮瓣蘭蝶花代表品種之一,系雲南精品蘭花
劍陽蝶
劍陽蝶
特徵:劍陽碟的芽色為紫紅色或偏紫水銀紅色、上有稀疏的紫砂暈、芽尖有很小的半透明彩水晶尖,彩水晶尖,紫紅色半透明,新苗髮根較晚,一般是它要發芽時才開始長根——最大的特徵;葉片厚實,葉槽深;葉片偶有扭曲現象;葉尖偏脈;葉面有一邊是平的,另一邊則往下卷,用兩手指捏著葉面往上拉就感覺出明顯的一面是平的一面是往下卷的高低頭,單面起龍,葉面單邊起槽,兩邊鋸齒不一樣。
葉:壯苗一般有葉六、七片,長40-50厘米、寬0.6--1.0厘米。
花:花開2-5朵,捧瓣關合嚴實,中宮內斂,花苞在‘排鈴’后多可以看到副辯上的蝶化部分,花為正格的荷形副辯蝶,副瓣蝶化面積大,色彩艷麗,對比明顯,花開有如彩蝶飛舞。

獲獎情況


1994年第四屆中國蘭花博覽會上,劍陽蝶一舉成名,成為蘭展上最亮麗的“花魁”,更重要的是劍陽蝶給雲南養蘭人帶來了信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劍陽蝶推動了全國蘭友對滇蘭的進一步認識。此後雲南蘭友積極參加全國蘭展充滿自信與之不無關係。1997年北海蘭展,劍陽蝶再奪金獎,知名度與日俱增,在北海蘭展后,四川等地蘭友開始引進劍陽蝶。在此後的各級蘭展中劍陽蝶猶如常勝將軍屢奪大獎,並多次在全國博覽會上的金獎、特金獎。

栽培技術


劍陽蝶適應性強,復花率高,深為各地愛蘭人士喜愛,特別在川滇兩省得到蘭界的認可,即使在雲南以外的省份栽種,花品、花色比起在雲南栽培的也毫不遜色。其葉片油潤優美,長勢旺盛,極少發生病害,是抗逆性和穩定性極佳的優秀品種,得到了越來越多蘭友的認同,紛紛向雲南引種栽培。在同類型的副瓣蝶花中,劍陽蝶復花率最高,性狀最穩定是養殖者最有成就感的品種,認為劍陽蝶是“中國蘭花第一副瓣蝶”。

科屬


蘭科
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稀為攀援藤本。葉基生或莖生,基部具或不具關節。花序(花葶)頂生或側生;花常排列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少有縮短的頭狀花序或減退為單花;花兩性,通常兩側對稱;花被片6,2輪;萼片離生或不同程度合生;中央1枚花瓣形態常特化,明顯異於2枚側生花瓣,稱唇瓣;唇瓣常扭轉或彎曲,處於下方;子房下位,常1室,側膜胎座;雌雄蕊融合成蕊柱;蕊柱基部有時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狀,稱蕊柱足;2枚側萼片基部著生於蕊柱足上形成萼囊;花粉通常黏合成團塊形成花粉團。果實通常為蒴果,較少呈莢果狀。種子多,細小,無胚乳,種皮常在兩端延伸成翅狀。
全世界約有700餘屬20000種。我國是蘭科植物的重要分佈國,蘭花資源十分豐富,野生蘭科植物達170餘屬1200多種,其中許多經濟價值較高的為我國特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