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儉

東漢名士

張儉(115年—198年),字元節。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人。東漢時期名士,江夏八俊之一。

漢桓帝時任山陽東部督郵,宦官侯覽家屬仗勢在當地作惡,張儉上書彈劾侯覽及其家屬,觸怒侯覽。黨錮之禍起,侯覽誣與同郡二十四人共為部黨。朝廷下令通緝,被迫流亡。直到黨錮解禁才回到了家鄉。消息被得知后,大將軍、三公一起徵聘他,又被舉薦為敦樸,公車特徵,以其為少府,都為所推辭。漢獻帝時百姓遭遇飢荒,用盡全部財產,救活了數百人。建安一年被征為衛尉,不得已只好就任。

建安二年(198年)在許都去世,卒年八十四。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結怨侯覽

趙王張耳的後代,父親張成,曾任江夏太守。最初被鄉里推舉為茂才,但不滿意刺史,於是託病不去。
公元165年(延熹八年)山陽太守翟超邀請任東部督郵。揭露侯覽和他的母親的罪惡,請朝廷處死他們,與侯覽結下仇怨。

救濟鄉人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黨錮被解除,才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大將軍何進和三公都徵召他,又推舉他為敦樸,並派公車特徵,起用為少府,但都沒有接受到任。
漢獻帝繼位初年四方戰亂,百姓飢荒,家裡還比較富裕一些,於是拿出財產救濟鄉人,靠這些財產得以生存有數百人。

壽終正寢

建安(196年—220年)初年朝廷徵召為衛尉,不得已才接受任命。看到曹操有篡奪的野心,於是閉門不問世事,將駕車懸掛起來。
建安二年(198年)在許都去世,終年八十四歲。

個人作品


全後漢文》收錄有《舉奏中常侍侯覽罪釁》《又奏》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祖先張耳被劉邦立為趙王
父親張成曾任江夏太守

軼事典故


望門投止

出自《後漢書張儉傳》:“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泛指在倉猝情況下,來不及選擇存身的地方。

史籍記載


後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列傳第五十七》
資治通鑒·卷第五十六·漢紀四十八》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衛尉張儉碑銘》:“桓桓我君,應天淑靈。皓素其質,允迪忠貞。肆志直道,進不為榮,赴戟驕臣,發如震霆。凌剛摧堅,視危如寧。聖主克愛,命作喉唇。”
後漢書》:“①夫上好則下必甚,矯枉故直必過,其理然矣。若范滂、張儉之徒,清心忌惡,終陷黨議,不其然乎?”“②昔魏齊違死,虞卿解印;季布逃亡,朱家甘罪。而張儉見怒時王,顛沛假命,天下聞其風者,莫不憐其壯志,而爭為之主。至乃捐城委爵、破族屠身,蓋數十百所,豈不賢哉!然儉以區區一掌,而欲獨堙江河,終嬰疾甚之亂,多見其不知量也。”“③渭以涇濁,玉以礫貞。物性既區,嗜惡從形。蘭蕕無並,銷長相傾。徒恨芳膏,煎灼燈明。”

歷代評價

李篤:“張儉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縱儉可得,寧忍執之乎?”
劉祁:“及桓、靈之世,朝政淆亂,奸臣擅權,士風激厲,以敢為敢言相尚,故爭樹名節,袁安、楊震、李固、杜喬、陳蕃之徒抗於朝,郭泰、范滂、岑晊、張儉之徒議於野,國勢雖亡,而公議具存,猶能使亂臣賊子有所畏忌。”
譚嗣同:“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