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營村

山西永濟市張營鎮下轄村

走進張營鎮張營村,平整的水泥巷道通村到戶,巷道內乾淨整潔,一棟棟農家小院掩映在郁蔥的樹木當中,整個村子煥發出勃勃生機。張營村從自身實際出發,堅持發展“三字經”,讓村民過上了富裕的好日子。

地理環境


張營村位於永濟市西北,距永濟市20公里,是張營鎮最大的一個行政村。張營村共有十一個居民組,550戶居民,總人口2870人,耕地面積6300餘畝。

社會


“攆”出村裡年輕人。張營村把剩餘勞動力輸出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技術培訓、創業指導等方式,積極拓寬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渠道。據張營村黨支部書記張志善介紹,全村已有40%的農民依託永濟牛肉餃子和扯麵的品牌效應,外出在全國各大城市開辦特色飯店,有10%的農民從事客運、修理、加工等,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參與到外出打工、創業的大軍之中,每年二、三產業的產值達到近1000萬元的規模。
“圈”起土地規模種。隨著年輕人不斷外出打工、創業,留守的老年人又缺乏科學種植理念,零散種植直接導致土地效益大幅下跌。針對這一實際,通過發動宣傳、幹部帶頭等方式,不斷推進土地流轉,鼓勵村民對土地進行集約經營,向規模化、產業化要效益。並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由單一的糧棉種植向高效農業過度,已形成1200畝蘆筍種植基地和1000畝澳洲青苹種植基地,年農業產值達到600餘萬元。
“搬”出老村入新居。由於張營村位置地勢偏低,所以每到雨季,村裡極易形成內澇,加之有的村民“佔新不還舊、一戶多院、一子多院”,導致空院、荒院隨處可見,造成大量土地的浪費。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2006年張營村通過全體黨員幹部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進行一事一議,規劃設計新的居住小區,建成后不但能大大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同時可節約土地550餘畝。作為幫扶單位的運城尊村引黃局和永濟市勞動局得知這一情況后,多次深入張營村進行實地指導,幫助進行新村規劃,永濟市教育局和交通局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先後在張營村鋪開一系列項目建設工程,尊村引黃局和永濟市教育局、勞動局共同幫扶建設總投資220萬元的張營村寄宿制小學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內部裝修正在進行,孩子們已經在嶄新的教學大樓里開始自己夢的編織了。

張營村組織機構、人員分工


組織機構姓名職務分工
黨支部張志善書記全面工作
王泉副書記支部建設工作
王運錄副書記支部日常工作
姚百強委員支部日常工作
胡明亮委員支部日常工作
紀檢監督小組姚百強組長監督黨務
陳石鎖成員監督村務
胡明亮成員監督財務
王建民成員其他
村委會王泉主任村委全面工作
王運錄副主任協助主任搞好經濟工作
姚百強副主任村委日常工作
王永謙委員村委日常工作
姬夏寧委員村委日常工作
監督委員會姚向春組長重大工程監督
王建民成員惠民政策落實
陳石鎖成員村務常務工作
陳勝軍成員村務常務工作
王建社成員村務常務工作
民事調解小組王運錄組長民事調解
謝長旺副組長民事調解
王甲運副組長民事調解
農廉網查詢室張志善主任查詢全面工作
王泉副主任協助查詢
姬夏寧查詢員協助查詢 

張營村年度公開承諾


以創建五個好村黨組織為目標,加快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提高生活質量,搞好民生,辦好公益事業,管理好基礎設施,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創建文明新農村,扶貧幫困。
倡導健康向上新風尚,創建平安新農村,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搞好三務公開,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困難。
壯大集體經濟,搞好群眾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隨著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要逐年加大要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補貼標準。
修建兩渠兩路,大搞農田水利建設,把我村的土地實行黃灌,改造中低產田,整形農田邊路。美化村莊,繼續完成沒有硬化的邊路外,要逐步綠化巷道,進行四化四改,村容村貌政治。
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強調配優村組班子打造一支富有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的村組幹部隊伍,建立健全社會群團組織,加強基層民主制度建設,及時召開村民代表,黨員會議,實行村務公開制,財務公開制度,一事一議制度,重大事項村民代表黨員會議表決制,力爭村民對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滿意率達到98%,對兩委班子滿意率達到95%。
以辦實事為中心,做到年初有計劃,年末有總結,年初有目標,年終有考核。

張營村村委屆內任期目標


張營村委班子將緊密團結,努力進取,積極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省黨代會精神,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經濟發展目標:
全村總產值年遞增10%;農民純收入達到6500元;成立多種農業合作社
改善民生目標:
實現巷道硬化全覆蓋;加大亮化美化力度,改善村容村貌;力爭新農合參保率達到100%;嚴格控制計劃外孩出生率。
加大對防滲渠道的修復力度,提高農田基本設施建設力度。
修建姚家巷田間巷道。
嚴格落實財務公開制度,幹部工作日制度述職述廉工作制度等,充分發揮治安、共青團、婦聯等部門的作用,努力完成張營村的三年規劃工作。
總之,任期屆內我們村委一班人一定要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團結帶領全體村民大幹特干,狠抓機遇,干出一番事業,以報答父老鄉親的厚望和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