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作戰

1974年崔嵬導演的京劇藝術片

《平原作戰》是1974年崔嵬陳懷皚導演的京劇藝術片。李光、吳鈺章、高玉倩等主演。

徠故事講的是在抗日戰爭的艱苦年代里,冀中八路軍主力為了完成誘敵深入、各個殲滅的作戰計劃,派共產黨員、八路軍排長趙勇剛率領一隻小部隊插到敵後平原地區,在鐵路沿線開展游擊戰,以牽制敵人援軍龜田大隊,配合山區八路軍主力全殲日寇。

劇情簡介


在抗日戰爭時期,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軍向我太行山區抗日根據地展開了瘋狂的大掃蕩。我八路軍某部為了反"掃蕩",保公糧,把部隊化整為零,防止其進山增援,配合山區八路軍主力全殲日寇。趙勇剛來到敵後,緊緊依靠以李勝為代表的基層黨組織和張大娘、小英等抗日群眾,開展地道鬥爭,英勇打擊日寇。他們破鐵路、拔炮樓,把敵人據點的糧食全部運出,鬧得龜田焦頭爛額,不能進山。日軍龜田隊長氣急敗壞,為了追回糧食,搜捕趙勇剛等人,逮捕了大批群眾,威逼利誘。待趙勇剛等用調虎離山計趕來解救時,張大娘已中彈光榮犧牲。趙勇剛又潛入縣城,燒掉敵人糧庫,擊斃漢奸孫守財,見龜田仍要堅持進山增援,趙勇剛再次潛入火車站,炸掉敵軍火藥庫,徹底粉碎了敵人增援進山"清剿"的計劃。並利用青紗帳,消滅了龜田大隊,使八路軍在山內山外取得了全勝。
平原作戰
平原作戰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趙勇剛李光
李勝吳鈺章
張大娘高玉倩
小英李維康
李虎杜再田
夥計谷春章
龜田袁世海
孫守財孔新垣

職員表


總導演崔嵬、陳懷皚
編劇中國京劇團集體創作,執筆:張永枚
攝影張冬涼 韋林玉

角色介紹


  • 趙勇剛

    趙勇剛

    演員李光

    八路軍某部排長。在反掃蕩中,奉命來到平原,負責拖往龜田大隊,防止其進山增援。

  • 李勝

    李勝

    演員李勝

    張庄村黨支部書記。積極配合八路軍同日寇鬥爭。

  • 張大娘

    張大娘

    演員高玉倩

    革命群眾,積極抗日,為掩護李勝而壯烈犧牲。

  • 小英

    小英

    演員李維康

    十八歲,張大娘的女兒,婦救會員,支前模範。

  • 夥計

    夥計

    演員谷春章

    我黨地下聯絡員,在縣城飯店當夥計。為趙勇剛提供情報。

  • 龜田

    龜田

    演員袁世海

    日寇某部大隊長。奉司令官之命要進山增援,但被趙勇剛搞得焦頭爛額不得脫身,最後被趙勇剛消滅。

  • 孫守財

    孫守財

    演員孔新垣

    漢奸,龜田的爪牙,特務隊隊長,被趙勇剛消滅。

音樂原聲


唱段名稱演唱者簡介
披星戴月下太行趙勇剛趙勇剛率隊星夜下山。
槍聲響張大娘張大娘聽見槍聲,為子弟兵擔心。
人民的安危冷暖要時刻掛心上趙勇剛反映軍民魚水情深
哪裡有人民,哪裡就有趙勇剛李勝李勝帶領鄉親們同日寇做鬥爭
做一個中華好兒女小英小英要繼承先烈遺志,決心抗戰到底。
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我永不迷航趙勇剛趙永剛分析敵情

幕後製作


在1974年這一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另一部京劇藝術片《平原作戰》,由於取自於抗日戰爭題材,自然使人們聯想起“文革”之前另一部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著名國產影片——《平原游擊隊》,所以,從故事情節上首先能抓住觀眾的心,況且在當時的電影種類和形式,又是非常的單一。
1966年2月,在阿甲、陳延齡、翁偶虹、張東川共同編寫的現代京劇《平原游擊隊》的基礎上,按照江青“要另起爐灶”的指令,由張永枚執筆,中國京劇團集體創作演出,著名京劇演員李光、吳鈺章、高玉倩、袁世海和京劇團青年新秀李維康聯袂主演。京劇所表現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太行山根據地八路軍排長趙勇剛,率領小分隊深入敵後平原地區,開展游擊戰爭,破壞鐵路、炸掉碉堡、燒毀糧倉,最後挫敗和粉碎了日寇對太行山根據地的猖狂進攻。
用京劇表演形式,再現抗日戰爭這一段軍民浴血奮戰的歷史史實中的戰爭插曲,在當時的同一藝術領域裡,除了河北唐山京劇團在1965年演出的京劇《節振國》並拍成電影以外,此劇為第二部同一形式的擴展和延續,其抗日題材的故事情節,有很強的吸引力,特別是對於當時的年輕一代,對過去打擊日本鬼子的一種好奇心理的迫切了解。所以,民間傳奇加上抗戰故事,京劇唱腔加上電影魅力,都使得這部京劇藝術片《平原作戰》令人難忘。擔任該片導演的是著名電影導演崔嵬和陳懷愷這兩個北影廠的老搭檔,“文革”前膾炙人口的著名京劇戲曲藝術片《楊門女將》、《穆桂英大戰洪洲》和《野豬林》均出自他們之手。而這部現代京劇,通過他們的調度和執導,同樣獲得了成功。攝影是拍攝“樣板戲”非常有經驗、且政治可靠過關的張冬涼和韋林玉。影片中的著名唱腔有“披星戴月下太行”、“哪裡有人民哪裡就有趙勇剛”、“人民的安危冷暖要時刻掛心上”、“紅心永向共產黨”、“做一個中華好兒女”,經過李光、李維康和吳鈺章等著名京劇演員聲情並茂的演唱和表演,早已成為中國現代京劇的首選唱腔。
“京劇《平原作戰》成型於1965年。早在1964年江青大搞‘京劇革命’開始,她就下交給中國京劇院將故事片《平原游擊隊》改編成京劇的任務。而改編任務剛剛完成,‘文化大革命’的狂飆不期而至。到了1969年,江青要繼續擴大‘文藝革命’成果,準備改編創作新的樣板戲時,京劇《平原游擊隊》被再次提及,但江青布置任務時不知是口誤還是有意為之,說的是改編《鐵道游擊隊》。最終,新的京劇劇本取名為《平原作戰》。”
據當年趙勇剛的扮演者、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光回憶,為了排演《平原作戰》,中國京劇院不僅集全院之力,還請來許多專家出謀劃策。“《平原作戰》是由中國京劇院集體創作的。其中,劇本由張永枚執筆。這齣戲不像《紅燈記》那麼有‘扣子’,所以非常難寫,幸好張永枚是出色的作家和詩人,是他的妙筆讓這麼複雜的故事不顯凌亂。另外,閻肅也給劇本出了很多點子。比如第四場‘智取炮樓’中,趙勇剛和偽班長刻意強調的‘紅豆’,就是閻肅的主意。”
除了大量精彩的唱段,劇中眾多與敵人正面交鋒、鬥智斗勇的場景,也讓眼花繚亂、種類繁多的武打場景成為《平原作戰》區別於其他京劇現代戲的特點之一。李光說,《平原作戰》的武戲之所以出彩,應該歸功於京劇名家李少春
當時,李少春是《平原作戰》導演組中最早的成員,他為李光塑造趙勇剛這個角色給予了非常多的幫助。“在京劇演出中,演員的第一個亮相至關重要。趙勇剛出場時的唱詞是‘披星戴月下太行,流水疾風赴戰場’,李少春先生為了這個‘流水疾風’似的出場,幫我設計了10個方案。”當李光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如今呈現在舞台上的這個方案時,李少春笑著告訴他,這其實是他精心策劃的出場。
徠李少春不僅親力親為幫助李光設計唱腔、身段,還用自己的方法激發他的創作熱情。“李少春先生經常對我們說,演戲要多動腦子,所以他總是在啟發我們。有一次,先生給我說戲,說到興起,就打了一套拳。這套拳非常精彩,放在趙勇剛身上真的是天衣無縫。打完之後,我讓先生教我。他說:‘教不了,這是即興的,我自己都來不了第二回。’從那以後,我明白了,能把自己的想法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才是一個成熟的演員。”

作品評價


用“豪華”來形容《平原作戰》的演員陣容,絕不為過。李光、吳鈺璋、高玉倩、李維康、袁世海、杜再田、谷春章……即便是店夥計這樣的小角色,都是能“唱一出”的“角兒”。高超的創作水準和這些優秀演員精湛的表演,讓《平原作戰》成為京劇現代戲難以企及的新高度。
《平原作戰》上演之後大獲成功,隨即展開了大規模的全國巡演。李光也憑藉著俊朗的扮相、文武兼備的紮實功底一炮而紅。雖然《平原作戰》中不少唱段都被廣為傳唱,卻沒有像《紅燈記》、《沙家浜》這些樣板戲一樣,被普遍排演。這不僅是因為《平原作戰》的角色眾多,任何一個演員的羸弱都會影響全劇,更是因為像李光這樣文武兼備,能在劇中承擔大量高腔唱段,又能在全劇10場中每場演出眾多武戲場景的演員太少。這也使得《平原作戰》自“文革”結束而停演后,長時間內無人能夠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