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終極使命的結果 展開

終極使命

2014年謝德麟執導電視劇

終極使命》是謝德麟執導的抗戰劇,於曉光、劉曉潔、謝孟偉等主演。

該劇以全面戰爭爆發前夕為背景,講述了北伐時期,陳立夫、陳果夫兄弟秘密成立了名為“中央俱樂部”的團體。為了掌握黨內黨外的動態情報,1927年初,陳立夫兄弟在浙江秘密成立特別訓練班。愛國青年林天正、許松、沈文傑、顧一男等人被秘密招募。艱苦的訓練讓他們結下友誼,同時也給身為共產黨員的教官高寒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高寒帶領下,林天正等人接受了入訓以來的第一個任務。不料,他們被意外捲入一場陰謀之中。特訓班的最高指揮官錢新之對林天正等人下達了追殺令。四一二事件爆發,林天正等人看清了國民黨虛偽的嘴臉,主動協助高寒解救被國民黨關押的共產黨學員,最終揭穿了錢新之的醜惡面目。九一八事變后,日本的惡劣行徑受到了以國際聯盟為代表的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日本決定在上海製造事端以轉移國際視線,林天正等人在高寒和另一名共產黨員姚珂的幫助下,開始了抗日救國之路。

徠該劇於2016年4月5日在瀋陽經濟頻道首播,2016年9月11日重慶衛視播出。

劇情簡介


終極使徠命劇照
終極使徠命劇照
北伐時期,陳立夫、陳果夫兄弟秘密成立了名為“中央俱樂部”的團體。為了掌握黨內黨外的動態情報,1927年初,陳立夫兄弟在浙江秘密成立特別訓練班。愛國青年林天正、許松、沈文傑、顧一男等人被秘密招募。艱苦的訓練讓他們結下友誼,同時也給身為共產黨員的教官高寒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高寒帶領下,林天正等人接受了入訓以來的第一個任務。不料,他們被意外捲入一場陰謀之中。特訓班的最高指揮官錢新之對林天正等人下達了追殺令。四一二事件爆發,林天正等人看清了國民黨虛偽的嘴臉,主動協助高寒解救被國民黨關押的共產黨學員,最終揭穿了錢新之的醜惡面目。九一八事變后,日本的惡劣行徑受到了以國際聯盟為代表的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日本決定在上海製造事端以轉移國際視線,林天正等人在高寒和另一名共產黨員姚珂的幫助下,開始了抗日救國之路。

演員表


​演員​角色 簡介
於曉光高寒​抗日殺奸聯盟負責人 
劉曉潔姚珂​ 漂亮能幹、溫婉善良的中共情報員
​胡洋​顧一男
謝孟偉沈文傑​愛國青年共產黨員 
​陶洋唐曉茹​
郭家豪​林天正
王海地​​吉川藤野
​孟蔚​許松
鮑曉​​田呱呱
​馬睿​吉川夫人
寇振海沈老太爺​
​高田昊趙德成​
​康寧錢婷婷​
​張凱​池田幸二

職員表


出品人​劉燕銘
​監製​楊禮
​導演謝德麟

角色介紹


  • 高寒

    高寒

    演員於曉光

    國民黨訓練營教官、抗日殺奸聯盟負責人,生性堅韌、沉穩、智勇雙全。帶領殺奸特工小分隊竊取情報,保護、營救愛國人士,遏制日軍在上海的特務行徑,更用行動和感召呼籲全體中國人民站起來,對日本侵略者大聲說不。

  • 姚珂

    姚珂

    演員劉曉潔

    一位溫婉善良,有著留學背景,嫻熟中日文,擁有雙重身份的漂亮翻譯官。與高寒是一對青梅竹馬的小戀人,卻因為彼此的身份只能讓這段感情變成“地下情”。

  • 沈文傑

    沈文傑

    演員謝孟偉

    殺奸聯盟隊員。他仗義衝動、粗魯莽撞,擁有著黑幫的特殊身份,能通過幫派獲取多方情報,進而經常執行一些特殊任務。

  • 唐曉茹

    唐曉茹

    演員陶洋

    國民黨特訓隊里唯一的女性,她善良、正直,雖出身豪門,但無一絲驕矜。與隊員們一起奮戰,出謀劃策上戰場的巾幗氣魄贏得了所有隊員的尊重。

音樂原聲


曲名作詞作曲演唱備註
《使命出發》淺紫淺紫張瑋片頭曲
《兄弟》淺紫淺紫張赫宣片尾曲
終極使命劇照
終極使命劇照

幕後製作


幕後花絮
劇中的動作戲,演員們都親身上陣。
該劇拍攝時,謝孟偉在一場高空吊威亞時,險些“毀容”。
終極使命海報
終極使命海報
在劇中男演員都要穿著制服,為展現最佳的身材,於曉光在每天收工后都會出去跑上一個小時。

播出信息


播出日期播出平台
2016年4月5日瀋陽經濟頻道
2016年4月11日深圳電視劇頻道
2016年4月21日大連新聞綜合頻道
2016年6月25日山東齊魯頻道
2016年8月8日武漢二套
2019年8月11日黑龍江衛視
2016年8月14日江蘇綜藝頻道
2016年9月11日重慶衛視
2019年12月8日廣西衛視
終極使命劇照
終極使命劇照

作品評價


不同於《鐵血使命》和《英雄使命》《終極使命》在內容上將前兩部的精髓進行延續
終極使命劇照
終極使命劇照
並有了更多的創新,男子團隊抗戰更加激烈,使故事節奏緊湊、看點十足。在內容上,《終極使命》共分為五段落,每一個大的故事段落里,充滿了許多事件和意外,生死離別,風雲突變,深入敵後,虎口拔牙,終極使命。兄弟團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不斷深入敵人內部,希望與絕望並存,信任與猜忌相伴,成員命運跌宕起伏。(《揚州晚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