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

涼山彝族

涼山彝族是涼山彝族自治州的一個少數民族。

涼山概況


涼山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各民族歷史悠久,風情古樸動人。彝族、藏族、回族布依族僳僳族等10多個世居民族的生活習俗豐富多彩。彝家的“砣砣肉”、“桿桿酒”,藏族的酥沒茶,摩梭人的“蘇里瑪酒”別有風味;彝族“火把節”、回族“古爾邦節”、僳僳族“牛王會”、布依族“六月六”熱鬧非凡;大涼山地區的“畢摩文化”充滿魔幻色彩,彝族服飾、歌舞美輪美奐;彝家“背新娘”、摩梭人“阿注”婚姻別有情趣......

民俗民風


火把節

火把節
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或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四川省涼山州是我國彝族最大的聚居區。每年的農曆6月24日,涼山彝族同胞要穿上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舉辦聲勢浩大的選美活動和服飾、賽馬、摔交、射箭的比賽,並在夜晚點燃火把在曠野中遊行,紀念他們心中的英雄。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特有的傳統佳節,自漢唐起,已沿襲一千多年。火把節一般於每年農曆二十四日舉行,歷時三天。有關火把節起源的記載和傳說有數十種,內容豐富,優美動人。其中較為普遍的幾種說法是:
《涼山彝族舞蹈》 陳玉先
《涼山彝族舞蹈》 陳玉先
一、相傳天上的恩梯古茲(彝族神話中的天神)派嘍啰到凡間危害眾生和莊稼,人們在支格阿魯(彝族神話中的英雄)率領下毫不畏懼,在農曆6月24日這天用火把焚燒了害蟲,戰勝了天神,於是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代代相傳。
二、書倫撰修《西昌縣誌》載:……唐開元間,有鄧耿詔者,六詔之一也。南詔欲並五詔,因星回節召五詔令飲於松明樓。鄧耿妻慈善,懼難止夫勿行,不聽,乃以鐵釧約夫,背而別。比至南詔,火其樓,諸詔尋夫骸不可識,獨慈善以釧故將其骸以歸。南詔異其惠,以幣聘之,善以夫未葬為辭,既葬乃於櫻城自守。南詔以兵圍之,三月食盡,善盛服端坐餓以死,南詔尋悔,旌其城曰德源。今滇俗6月24日,比戶所松焉。燎長丈余,入夜爭先燃之,用以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卜之豐歉。戚友會聚,剁牲飲酒,夷漢同之……。正如《西昌縣誌。文藝志》(建昌竹枝詞)所載:赴宴先知去不回,柴樓煙冷尚余哀,而今火樹沿成俗,忍使冰心化作灰;慧心早卜去難回,贈到金杯隱自哀。千古人猶照亮節,吞來六詔已成灰。三、遠古的時候,天上的一個大力士和地上的一個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戰勝,狼狽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拔開弄是非,於是天神不分青紅皂白,遷怒於人間,遣派大量的害蟲到地上糟踏莊稼,危害人民,人們點燃火把到田間驅除蟲害,戰勝了天神,這天正好是農曆的六月二十四

彝綉紋樣

涼山彝族地區幅員遼闊,雖然都是彝人聚居地,但是由於生活習俗、自然環境、歷史發展等因素,文化也有著各自的特色,彝綉也是如此。美姑地區的服飾作為涼山州“衣諾”方言地區服飾的典型代表,有著顯著特點。
美姑地區彝族服飾上常見的紋樣包括:動物紋樣、植物紋樣、幾何紋樣、器物紋樣等。
動物紋樣常見的有蟹足紋、羊角紋、牛角紋、馬牙紋、牛眼紋、雞冠紋等,多以牛、羊的紋樣為主,而這些紋樣多取材於彝族人的生產生活當中,牛羊是主要的家禽。是對游牧祖先生活的一種表達方式,代表著幸福、財富。
蕨芨紋、太陽花紋等各種植物及農作物的根、莖、葉、果所組成的紋樣都是常見的植物紋樣。蕨芨紋和太陽花紋是美姑彝族服飾的常用紋樣。其中蕨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它是彝族祖先採集的重要食物來源,他們常靠它渡過飢荒,稱其為“救命草”。而太陽花紋則表示了彝族人對太陽的崇拜。
幾何紋樣中,常見的有日月紋、波浪紋、旋渦紋、彩虹紋、星紋等,用於表達對天體的崇拜,對自然界的崇拜和敬畏,並對自然界進行祈福避災,保佑彝族同胞們年年都能平安,無天災人禍,農業和畜牧業有好的收成。
而器物紋樣如火鐮紋、鍋莊紋、石階紋都是在彝族刺繡中常出現的紋樣。這些圖樣都是彝族人在生活中常用的生活用品。如火鐮是美姑地區重要的取火工具,而土司印章則是權利、高貴、財富的象徵。

彝族酒具

美姑彝族酒具製作有考究。據工匠介紹,一對銀質的鴿子酒壺要用十兩銀子,需花一個工匠一天多時間,經過複雜的八道工序,才能製成。酒具上都漆有不同形態的圖案。這些圖案,有的像瓜子,有的像牛眼,有的像雞冠,有的像蓓蕾,有的像漁網,有的像水波,有的像太陽,有的像月亮……
彝族人以紅色象徵勇敢、熱情,黑色象徵尊貴、莊嚴,黃色象徵美麗、光明。所以,這些圖案,一般都以黑色鋪底,再漆以紅、黃兩色相間,對比鮮明,富有立體感,像黃茅埂上美麗的索瑪花,更像彝家少女多彩的百褶裙。看到這些精美的酒具,你不能不驚嘆彝族人民的聰明和智慧。

歷史人文


涼山彝族
涼山彝族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古“蜀身毒道”、“靈關道”、蜿蜒於崇山 峻岭之間,北達巴蜀、中原,南通邊陲、外邦。在這條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上,古橋馭水如故,棧道駕山依然。還有漢柏、漢闕、大石墓、銅鼓、南詔白塔、歷史留下了不朽的足跡。特別是昭覺縣彎長鄉的博石瓦黑古岩畫群,是保存完好的涼山彝族歷史文化遺址。
涼山彝族千百年來在這片富有古老文化、神奇傳說、迷人的自然景觀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傳承和保留著中國彝族最古樸、最濃郁、最獨特的文化傳統,創造了具有涼山自然封閉形態的包括天文、星相、曆法在內的獨特而優秀的民族文化。故而涼山彝族作為中國彝族中有鮮明地域文化特徵的彝族重要支系而倍受國內外的矚目。
金沙江滔滔不絕的源泉之水,滋潤了西南高地這片神奇而馥郁的土地,也孕育了一個個富有文化傳統的古老民族。涼山自古以來還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涼山地區的歷史,是以彝族為主體,包括藏、漢、回、僳僳、傣、蒙古等民族在內共同發展的歷史。在大小涼山,彝族人民與其他少數民族人民長期交錯而居,有著十分久遠的友好歷史。而各民族族群文化之間,也在不斷碰撞、交流、互滲、融合、變異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既相互影響、又各具特色的文化現象,給涼山民族民俗文化帶來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旅遊景點


位於涼山州首府西昌市以南約45公里,是螺髻山的核心景區,最高峰海拔4359米,同年被中央電視台評價為世界第一的溫泉,常年40度的溫泉水從半山懸崖上飛瀉而下,其中最高一個瀑布落差50米,螺髻·九十九里溫泉瀑布由上百個大小不一的溫泉瀑布形成一個寬達200餘米的溫泉瀑布群,十分壯觀。
“風景這邊獨好”。涼山州境內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古人譽為“川南勝境”的瀘山─邛海,有聞名中外的東方“女兒國”──神秘的瀘沽湖,有集“野、奇、峻、幽、險、秀”為一體的無限風光“螺髻山”;有舉世聞名的東方“休斯頓”──西昌航天城;有三萬年大自然寫意造化的“土林奇觀”……西昌作為州府,在其市政開發新區內建立起來的“涼山民族風情園”,則以人文景觀──民族民俗旅遊的鮮活形式,按照民間獨具風采的民族文化圖式,以寫意手法再現涼山風土文化的有形實體,展示彝族人文精神的自然原色,透視彝族的歷史文化、地域支系、風俗禮儀及生產生活各方面的內涵,包容彝、藏、摩梭人等民族民間審美、民間歌舞、民間工藝、遊藝競技、節慶禮儀等民俗事象,力圖在生動傳達民族民俗文化特質的同時,反映涼山地區社會發展與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變遷。這對不失時機地開發涼山民族民俗旅遊資源,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弘揚各民族優秀文化,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