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郎鄉

補郎鄉

補郎鄉位於普定縣城西北部,距縣城約23公里,安順—補郎—織金公路從中橫穿6個行政村。鄉域面積80.78平方公里。耕地17800畝。轄16個行政村、108個村民組、405個自然村寨。人口21680餘人,非農業人口641人,苗族、仡佬族等民族佔全鄉總人口的32.5%。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補郎鄉常住人口為14401人。

歷史沿革


補郎鄉
補郎鄉
補郎鄉是1992年6月16日撤、並、建時將翁卡和補郎兩鄉合併后建立的。轄區在蜀漢前為晉里仡佬族住地,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47年)彝族遠祖默部君長文濟征服晉里仡佬建立水西政權后,為水西轄地。清康熙三年吳三桂繳水西后,為安順府管轄,繼后又為鎮寧州補納枝轄區。民國時期,1930年至1947年為平東鄉;1947年至1950年為東北鄉之一部;解放后1950年至1953年仍為東北鄉轄區;1953年至1958年為補郎、等堆、大隴、大田、翁卡5個鄉;1958年建人民公社為補郎人民公社轄補郎、大隴、翁卡3個管理區;1962年至1965年撤管理區後為補郎、大隴、翁卡3個人民公社。隨著行政區劃的變更,1984年公社改為補郎和翁卡兩個鄉;1992年撤、並、建時,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建立補郎苗族鄉。

地理氣候


補郎鄉地理坐標為北緯26°21′—26′,東經105°47′—53′。東與猴場鄉毗鄰,南與城關鎮、貓洞鄉隔河相望,西、北分別與坪上鄉、織金縣實興鄉接壤。境內地勢北高南低,烏江源流域三岔河支流由西東沿火田、大隴、木浪、大田、龍昌、石階六個行政政村 流。全鄉最高海拔1793米,最低海拔1294米。全鄉為喀斯特地貌類型,地處岩溶發達山區,山高坡陡,地型破碎,高山、丘陵相互交錯,以山地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交替不顯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平均氣溫15度,無霜期280天,年降雨量1390毫米。

經濟慨況


全鄉2008年人均純收入2025元,實現工農業總產值達32215萬元,其中:鄉鎮企業總產值27188萬元,農業總產值5027萬元,畜牧業總產值2386萬元,。全年完成國地稅2000萬元,財政稅收完成34.49萬元。
糧食產量7579噸,人均佔有糧食340公斤,現有種植大戶和養殖大戶共80餘戶。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農業收入、工副業、建築業及外出務工等。全鄉現有林場一座,面積約500畝,全鄉16個村基本屬空殼村,僅有煤礦的5村能收一點管理費,其他村根本無收入。
補郎鄉礦產資源有煤、硅、碳、石灰石等礦藏,其中煤資源分佈廣泛,蘊藏量豐富,投資潛力巨大;石灰石具有強度高,易開採的特點,是水泥、石灰的製作原料,是優質的建築材料。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全鄉境內有安順至織金,坪上至等堆公路貫穿而過,補郎水泥廠至普定縣城油路硬化正在推進之中。全鄉16個行政村均修通入村公路。16個行政村已開通程式控制電話和行動電話,戶均普及率不足5%。
房屋結構以石木和混凝土結構為主,人均佔有住房面積不足12平方米。建成日產600立方米的地下提水站一口,可供補郎、猛戛、木浪等村村民飲用。投資900餘萬元的猛登人畜飲水工程正在施工中,16個村均不同程度拉通自來水,普及率達60%左右。約有農田灌溉溝渠8千米,灌溉面約為60%。全鄉16個村均通廣播電視,已開通16個村農村黨員遠程教育。

文教衛生

全鄉有中學1所,村級完小8所,初小3所,教學點2所。有教師169名,在校學生3729名,教育設施完善,師資力量薄弱,其中補郎中學、補郎小學、等堆小學等三所學校配備電腦,並開通農村黨員遠程教育試點。全鄉現有衛生院1所,16個村均有村醫衛生室,醫療器械、藥品基本齊全,基本能滿足全鄉人民群眾的需求。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補郎鄉常住人口為1440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