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補子的結果 展開

補子

系補綴於品官補服前胸後背之上的織物

補子,系補綴於品官補服前胸後背之上的一塊織物。為明清官服飾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徵。飾以禽獸紋樣來區分官員等級的方法最早源於唐武則天時期。在此之前的官服多採用佩印綬制和色制,是以佩飾的數量和服裝的顏色等來區分等級。武則天把飾有動物紋樣的綉袍賜給文武官員,以此來作為品級官位的區別(見《舊唐書·輿服志》)。後文宗年間又有所更定(見《新唐書·車服志》,唐時官服禽獸紋樣可見吐魯番出土經幡上之回鶻供養人像)。但這些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補子,真正意義上的補子要等到明代才出現。

物品簡介


明代補子
明代補子
補子又稱胸背,簡稱補,指中國明朝及清朝、朝鮮王朝、越南黎朝至阮朝、琉球國官員服裝上,位於胸前和背後的方形裝飾。不同等級的官員補子的圖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將的補子又不同。文官的補子的圖案用飛禽,武將的的補子用猛獸。綉官服上的補子,是識別官員等級的一種標識。補子隨官職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因此有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種珍貴的文物藏品。

分類


明 納綉麒麟方補
明 納綉麒麟方補
據《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規定,補子圖案:公、侯、駙馬、伯:麒麟、白澤;文官綉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綉獸,以示威猛: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羆,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雜職:練鵲;風憲官:獬豸。除此之外,還有補子圖案為蟒、鬥牛等題材的,應歸屬於明代的“賜服”類。
一些舞、樂、工、吏雜職人員也可用雜禽、雜花補子,如正月十五的"燈景"補子,五月的"五毒艾虎"補子等。明代逢上元燈節,內臣宮眷皆須穿戴燈景補子蟒衣,以應節令。劉若愚《明宮史》稱:“十五日曰“上元”,亦曰“元霄”,內臣內眷,皆穿燈景補子蟒衣。”

定義


明代官員常服、清代官員補服在前胸後背處分別裝飾一塊方形(或圓形)飾有鳥獸的圖案,稱為補子,以圖案的不同而代表不同的官階。明代雙禽,清單禽。
明緙絲鷺鷥補子
明緙絲鷺鷥補子
文官補子上綉鳥類紋飾,武官補子上綉獸類紋飾。

起源


明 仙鶴補
明 仙鶴補
據說補子的源頭可以追溯至武則天時。《舊唐書輿服志》“延載元年五月,則天內出緋、紫單羅銘襟、背衫,賜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監門衛將軍等飾以對獅子,左右衛飾以對麒麟,左右武威衛飾以對虎,左右豹韜衛飾以對豹,左右鷹揚衛飾以對鷹,左右玉鈐衛飾以對鶻,左右金吾衛飾以對豸,諸王飾以盤石及鹿,宰相飾以鳳池,尚書飾以對雁。”但實際上僅知那時開始有以在服飾上裝飾動物表示一定的等級、職務,其與明、清的補子存在者怎樣的關係、或是否有關係尚需材料進一步證明。
明代的補子為雙禽,一般用織造和刺繡兩類方法製成,但在織造方法中主要又分兩種,一是緙絲,另一是織金或妝花。織金和妝花一般是將補子部分與地部同時織出。緙絲和刺繡一般是先另外緙成或綉成補子形式,再縫綴於服裝上。

官服


裝飾有補子的官服稱為“補服”。明朝的補子前後圖案一致,而清朝的補子分前後兩半。明朝的補子一般在40厘米見方左右,清代則一般在30厘米左右。

歷史沿革


元代時期,一些服飾的前胸後部處織有方形的裝飾圖案,其被稱之為“胸背”,這樣的服飾在考古中有發現,方形紋飾多作花卉狀,它們在當時似乎並沒有作為官階的標誌。但蒙元時期的胸背對於明代常服補子的產生具有直接影響。
明賜服 紅地盤金鬥牛補
明賜服 紅地盤金鬥牛補
真正代表官位的補子制度定型於明代,裝飾在官員常服的前胸、後背處。
明代,補子也沿用元代舊稱,稱為“胸背”,或稱為“花樣”。李氏朝鮮作為中國的屬國,官服制度一如明朝,但胸背制度建立較明為晚,於明景泰五年(1454年)正式採用。
明清官員所用補子都是以方補的形式出現的,明代胸背一般前後是整塊,但也有對襟的服裝,前片對剖為二。
清
清代補服的則在中間對剖為二。與明代相比,清代的補子相對較小,前後成對,但前片一般是對開的,后片則一整片,主要原因是清代補服為外褂,形制是對襟的原因。官服上標誌品級的徽飾,以金線及彩絲綉成。文官綉鳥,武官綉獸,綴於前胸及後背。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補子》:“品級補子,定於洪武,行於嘉靖,仍用至今,汪韓門《綴學》言之詳矣。”清俞樾《茶香室叢鈔·背胸》:“國朝劉廷璣《在園雜識》云:‘朝衣公服,俱用補子。綉仙鶴錦雞之類,即以鳥紀官之義。’……按補子之名,殊無意義,宜稱背胸為是。”《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因此,師老爺也就‘居移氣,養移體’起來……買了一幅自來舊的八品鵪鶉補子,一雙腦滿頭肥的轉底皂靴。
在明清兩代,
越南三品文官補子
越南三品文官補子
受過誥封的命婦(一般為官吏的母親及妻子)也備有補服。她們所用的補子紋樣以其丈夫或兒子的官品為準。女補的尺寸比男補要小。凡武職官員的妻、母,則不用獸紋補,也和文官家屬一樣,用禽紋補,意思是女子以閑雅為美,不必尚武。
明代的補子為清代繼續沿用,圖案內容大體一致,各品級略有區別,通常是:一品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