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窯址

霍州窯址

霍州窯址,位於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西南白龍鎮陳村以南的汾河西岸台地上,燒造始於金代,終於明代,是中國北方金元時期的重要瓷窯址之一。

歷史沿革


霍州窯址
霍州窯址
金元時期,霍州窯主要生產白胎瓷,胎土細白,胎壁薄,胎質極脆,光素無紋者多,少量有印花裝飾。
元代,霍州窯窯主彭均寶改進位技,效仿定器、燒制出造型新穎的器物,霍州窯被稱為彭窯。
明清兩代,霍州窯繪花卉者較多,有書寫文字者,傳世品有帶紀年銘文者。器型有仿定折腰盤、洗、盞托高足杯、蓋罐等,燒造的產品口邊施釉。北京元大都居址和杭州元代瓷器窖藏出土的遺物中就有霍州窯瓷器。
1986年10月,臨汾地區文物普查隊對霍州窯址進行了普查。

遺址特點


霍州窯遺址位於霍州市西南白龍鎮陳村以南的汾河西岸台地上。經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的多次調查,其文化內涵日臻清晰,遺址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3米。地表尚保存有較完整的晚期饅頭形窯爐,以及用於陰乾器坯的磚券窯洞等遺跡。斷面文化層清晰可辨,內含有豐富的瓷片和窯具。

文物遺存


文物遺存
文物遺存
霍州窯址出土有發現有金白釉划花紋蓋罐、金白釉印花雙魚紋折腹瓷洗、金白釉弦紋三足瓷爐、金白釉瓷蓋罐、元白釉高足瓷杯等遺存;碗胎細而薄,有純白和灰白2種。外施白釉。圈足有高矮之分,高足者多外侈,高度在0.69-0.9厘米之間,矮足者足皆較直,高度在0.28-0.47厘米之間。一般碗壁下部較厚,在0.41-0.62厘米之間,至口緣部變得甚薄,在0.2-0.23厘米之間。有折腹和曲腹之分。高圈足碗內部滿釉,底部有5至6個支釘痕,外部施釉至圈足根,矮足碗內底有“澀圈”,外部施釉至圈足上部,呈現不平衡狀,有的塗滿圈足,有的接近圈足,甚而有半施半露者。紋飾均為胎上印花再施釉覆蓋,紋樣有梳紋、水波紋、折枝花紋等。

研究價值


霍州窯址是中國北方金元時期的重要瓷窯址之一,霍州窯產品除可與鶴壁窯對比外,在晉南地區一些金元墓中也常見可與之對比的瓷碗等,這也是對霍州窯時代的很好傍證。

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霍州窯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由山西人民政府設立保護範圍:以遺址內霍窯為中心,冬至汾河西岸,西至喬圪垯、祖師廟一線,南至泥碾溝,北至小瓷溝;建設控制地帶:該保護範圍向外輻射1500米。

歷史文化


霍州窯是見諸明代文獻記載的元代瓷窯,明初曹昭《格古要論》霍器條云:“霍器出山西平陽府霍州。”同書彭窯條亦載:“元朝戧金匠彭均寶效古定器,制折腰樣者甚整齊,故名曰彭窯,土脈細白者與定器相似……賣古董者稱為新定。”而晚明時人谷應泰《博物要覽》中則進一步明確指出:“元時,彭君(均)寶仿定窯燒於霍州者,名曰霍窯,又曰彭窯。效古定折腰制者甚工,土骨細白,凡口皆滑,惟欠潤澤,且質極脆” 。

旅遊信息


交通線路
臨汾市——京昆線——濱河西路——桃臨線——京昆線——霍州窯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