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克木

山龍眼科山龍眼目植物

斑克木(學名:Banksia integrifolia),又名佛塔樹、全緣葉斑克木、全緣葉拔克西木,是一種生長在澳大利亞東海岸的樹木。

“Banksia”是為了紀念對植物學作出貢獻的Joseph Banks而命名的屬。斑克木是分佈最廣泛的棒柯屬物種之一,屬於山龍眼科斑克木屬植物,其碩大而直立的棒狀花序由無數小花緊密排列而成,形如寶塔狀,故又稱“佛塔樹”。奇特鋸齒狀的葉片頗具特色。花色從橙紅到黃綠,花絮長度從8厘米到40厘米。其分佈範圍由昆士蘭州中部至維多利亞州

形態特徵


貝克斯特班克木
貝克斯特班克木
其為木本常綠樹種,匍匐灌木至小喬木,株高2~3米,最高約為30m。葉互生,多為單葉,葉長而窄,淡灰色,葉厚革質,葉緣有鋸齒,葉兩面顏色不同,僅葉的下表面有氣孔,而且常被茸毛。穗狀花序頂生,長度8cm~40cm。顯著,呈大圓柱形或球形,花序綠色,花柱黃色,小花密集,且排列整齊呈刷狀,花色從橙紅到黃綠、金黃色、黃綠色或粉紅色等。花期主要在秋季和冬季。果實錐形,木質,很多種的果實遇到火燒或完全乾燥后才會打開。
斑克木
斑克木
班克木主要為蟲媒花,其花蜜甜,花色艷麗,花的形狀和傳粉者的鳥喙、昆蟲口器十分匹配,常吸引各式動物如蜜雀鳥、昆蟲等為其傳播花粉,此外還有風媒傳粉。

生長環境


生長地與形態
生長地與形態
喜乾熱和陽光充足,但夏季稍遮陽,適宜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砂土、砂質紅土、磚紅土壤、岩石土壤。適應性強,能在不同環境中生長,從高山、沿海到沙漠地帶均有分佈。

分佈範圍


大部分種類在澳大利亞西南部,分佈範圍從昆士蘭州到維多利亞州,而且大部分種類分佈於海拔100~249m。

主要價值


班克木能直接漸變成乾花,同時可作大盆栽,不但能觀花,它那奇特地帶鋸齒的葉片也具有觀賞價值。
切花可用於插花作品中,可做主花或配花。
②是園林綠化的優良材料,適合公園、居民區、校園及辦公場所栽培觀賞,也適合庭院栽培

繁殖方式


繁殖常採用播種、扦插、嫁接法,而以播種繁殖最為常見。
播種:以盆播為宜,發芽適溫為24-28℃,播后20-30天發芽。
扦插:初夏選用半成熟枝條插入沙床,約30-40天生根。

品種


常見種類

常見種類有喬木狀的大佛塔樹
觀葉品種:銀葉佛塔樹、石楠葉佛塔樹、冬青葉佛塔樹;
觀花芽品種:棟葉佛塔樹
班克木切花使用
班克木切花使用
觀花品種:網球佛塔樹、紅花佛塔樹、玫瑰佛塔樹、紫花佛塔樹等。

班克木屬的植物

1)緋紅班克木Banksiacoccinea R.Brown(1810):灌木或小喬木,通常高2~8m,樹榦光滑,灰色;葉闊橢圓形,心形或倒心形,長3-9cm,寬2-7cm,具鋸齒;頂生花序,長3-6cm,寬8-10cm,比其它班克木更短、更寬;花冠灰色,雌蕊多數,緋紅色,稀深紅色或橙色,伸出花冠外較長;果不顯著,被絨毛,常遇火燒后才打開;花期6月至翌年1月。
2)胡克班克木Banksiahookeriana Meisner(1855):灌木,高3m,冠幅3m;樹榦光滑,葉線形,長6~16cm,寬5~12mm;花序長7~12cm,寬9~10cm,亮橙色,被淡粉色茸毛,雌蕊金橙色,長39~45mm,反卷,無毛;果常遇火燒后才打開;花期4~10月。
3)孟席斯班克木Banksiamenziesii R.Brown(1830):灌木或小喬木,高3~10m,樹榦粗糙,淺褐色;葉橢圓形,長8~25cm,寬1~4cm,葉柄短,葉緣具鋸齒;頂生花序,長4~12cm,寬7~8cm,淡粉色、深粉色或紅色,少黃色;果常成熟后打開;花期2~8月。
4)橙黃班克木Banksiaprionotes Lindley(1839):灌木或小喬木,樹榦光滑,灰色;葉寬線形,先端圓鈍,長15~27cm,寬1~2cm,葉緣波狀,具鋸齒;頂生花序,長7~15cm,寬7~8cm,奶油色,邊緣橙色;樣果成熟或遇火燒才打開;花期2~8月。
5)沼澤班克木Banksia roburCavanilles(1800):灌木,高2~3m,樹榦光滑;葉倒卵狀橢圓形,硬革質,長12~30cm,寬5~17cm,上表面具光澤,下表面暗淡,葉緣有鋸齒,微卷;頂生花序,長10~17cm,寬6~7cm,花蕾期青黃色,開花期呈金色;果光滑,被絨毛,常遇火燒后才打開;花期1~7月。
6)美花班克木Banksiaspeciosa R.Brown(1810)灌木,高達8m,多分枝,樹榦光滑,灰色;葉寬線形,長20~45cm,寬2~4cm,深裂,裂片呈三角形,葉片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白色;花序長4~12cm,寬9~10cm,奶油色至淡黃色;蓇葖樣果顯著,常遇火燒后才打開;全年開花,夏季和秋季為盛花期。

栽培技術


選擇疏鬆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喜乾熱和陽光充足,但夏季稍遮陽,注意葉片不能凋萎,生長適溫為25-30℃、冬季濕度不低於7-10℃,生長期需適度水分,施用1-2次磷肥硫酸亞鐵。冬季保持乾燥。
班克木的生長基質以排水良好的砂土為佳。栽培時應注意以下因素:
1)水分管理:大多數班克木生長在相當貧瘠的砂質土壤,根系不易滲透到水分層。然而有少數種類棲息在沼澤地,如果土壤排水良好,所有的種類均可以沿水域栽植。在澳大利亞人口密集的大部分城市(年平均降雨量622~883mm),自然降雨量還是能夠滿足大部分種類對於水分的需求,僅在確實必要的時候才澆水。
對於大多數種類,良好的排水系統是很重要的,有時甚至比土壤類型更重要。在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很多種類在鹼性石灰石粘土上生長很好,而土壤含水量高會誘發真菌病害的發生,從而傷害班克木。
2)土壤pH:大多數班克木喜歡pH為6.5~7.5的土壤,而且最好是深厚的砂質土壤。
3)肥料:班克木耐瘠薄,可以少施肥,尤其是磷肥,最好施用含磷1~5的緩釋肥料。對於小苗,每年施4次肥,每次3~4粒。如果葉片變黃,根據說明補充螯合鐵或者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