蚶子
蚶目蚶科動物

蚶子
據元至正《四明續志》載,其時奉化已有人工養育,謂之“蚶田”。明嘉靖間,養有蚶田4畝2分。養殖蚶子,先要在海塗築塘蓄水,第一年冬天種苗,至第三年年初採收,小寒、大寒期間,蚶肉最肥。蚶苗來自山東文登、榮城、乳山及省內樂清、玉環等地。1936年養蚶2025苗,產170噸。以後,由蚶苗多寡隨價格漲落,產量不穩。1974年,經縣政府和省海洋研究所扶植和指導,在松嶴養殖場開展人工育苗,歷時3年,獲得成功。1982年,楊村的500畝灘塗投放親貝25噸,稚苗500萬顆,當年每平方米得稚貝155粒。1988年,養殖2607畝,產量1679噸。2001年,松嶴海沿村卓宏波與樂清人合作建成百畝蚶場。2003年,全市養蚶2000畝,產量597噸。2006年,放養6270畝,其中混養3500畝,產量1385噸。2007年,養殖面積驟減至2505畝,產量2166噸。2008年減至2310畝,產量510噸。奉化蚶子主供本地及滬、甬各埠。
魁蚶
貝殼斜卵圓形,堅厚,一般殼長80~104mrn,高62~85mm,大者長可達122mm,高102mm。兩殼合抱,左殼比右殼稍大,極膨脹,殼頂突出,向內彎曲,稍超過韌帶面。韌帶梭形,具黑褐色角質厚皮。背部兩側略呈鈍角,殼前緣及膚緣均呈圓形;后緣延伸呈截形。放射肋寬,平滑整齊,無明顯結節,約42~48條,以43~44條較多見,生長輪脈明顯,殼面白色,被棕褐色絨毛狀殼皮,殼頂部殼皮帶脫落,使殼頂呈白色。殼內面白色,鉸合部直,鉸合齒60~70枚,中間者細小直立,兩端漸大而外斜。閉殼肌痕明顯,前痕小,卵形;后痕大呈梨形,外套痕明顯,鰓黃赤色。殼邊緣厚,有與放射肋溝相應的齒狀突起。
生活於潮下帶5m至10~30m深的軟泥或泥沙質海底。
分佈在中國沿海均有分佈,以遼寧、山東產量最多。
泥蚶
海產貝類。殼高大於殼寬,約為長度的2/3,殼頂突出且向內卷,約在殼前方1/3處,其間距離較遠,殼表被有棕色殼皮,極易脫落,尤以頂部為甚,故殼常呈白色,殼背面具放射肋紋18條,肋間溝較肋紋為寬;放射紋僅後方數條光滑,其餘均由粒狀突起排列而成,頂端細密,至腹面粗糙;殼之前端鈍圓,向後延伸,背面斜下,故後端尖瘦。韌帶為黑褐色角質皮,呈矛頭狀,殼頂前方部分較後部大,鉸合部直,鉸合齒約為40枚,兩端粗而稀,向中央漸漸細密。殼內面邊緣有與肋紋相應的凹陷,無肋,但在中部前方有稍稍突起的細放射花紋,約佔2/3的面積;閉殼骨痕較明顯,略似圓形,後者大於前者,外套膜較發達,邊緣呈與放射肋相應的波狀。無足絲。生活於淺海軟泥灘中。
分佈在中國沿海地區,山東、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皆有養殖。
毛蚶
殼高大於殼寬,約為殼長的3/4~4/5,殼頂突出,而尖端又向內捲入,位於背前方,殼表被有棕褐色茸毛,頂部者極易脫落,故殼常呈白色,殼前端邊緣均圓,向後逐漸延伸,背面斜下,使殼的後端呈瓣狀,左殼稍大於右殼,每殼具放射肋紋30~34條,以31條者較多,肋紋與肋間溝寬度相等,殼的邊緣亦有相同數目與肋紋及肋間溝相當的凹陷。兩殼的肋紋顯然不同,右殼除前端數條有突起外,其餘均極平滑,而左殼則只有後端10餘條較為平滑,其餘則均由長方形小突起排列而成,放射肋在頂端細弱,向下變粗壯,兩殼殼頂距離較遠,韌帶呈披針形,鉸合部直,鉸合齒50枚左右,兩端粗而稀疏,向中央則漸漸細密。殼內面亦有與肋紋相當的突起,無肋紋,但有很細密的線形花紋;閉殼肌痕顯明,前閉殼肌痕呈卵形,較小,下端尖,后閉殼肌痕呈雞心形。兩殼之中上部極膨脹。外套膜邊緣厚,呈波紋狀,外側印有與貝殼邊緣相同之齒紋。足不很發達。無足絲。
生活於淺海泥沙底,尤其喜在有淡水流入的河口附近。

蚶子
食物名稱 | 蚶子 |
含量參考 |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71千卡 |
蛋白質 | 12.2g |
脂肪 | 1.4g |
膽固醇 | 89mg |
飽和脂肪酸 | 0.3g |
多不飽和脂肪酸 | 0.2g |
單不飽和脂肪酸 | 0.2g |
碳水化合物 | 2.3g |
鈉 | 280mg |
鎂 | 59mg |
磷 | 111mg |
鉀 | 76mg |
鈣 | 49mg |
錳 | 0.71mg |
鐵 | 7.3mg |
銅 | 0.13mg |
鋅 | 1.64mg |
硒 | 86.3μg |
維生素B2(核黃素) | 0.06mg |
煙酸(煙醯胺) | 0.9mg |
維生素E | 0.55mg |
蚶子喜歡生活在內灣河口附近的軟泥底質中,因為它沒有水管,所以潛入泥面下的深度不大,只是在泥底的表層埋棲。蚶子有兩扇很厚很堅固的貝殼,這兩個貝殼都很凸,所以合起來差不多呈圓球形。蚶子的兩扇貝殼在背部咬合的部分很窄,呈直線形,上面生有一列互相嵌合的小齒。蚶子的身體裡面有兩塊閉殼肌,它們的兩端分別固著在左右兩個貝殼的內面。當肌肉收縮時,可以把兩扇貝殼拉近、拉緊,使它關閉起來;當肌肉舒張時,貝殼張開,足可以從前方伸出來活動。蚶子的前後兩個閉殼肌的大小差不多,所以屬於等柱類。
我國蚶子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舟蚶、偏脹蚶、棕蚶、布紋蚶、青蚶、扭轉蚶、半扭轉蚶、古蚶、泥蚶、毛蚶、魁蚶、比那蚶、魯梭氏蚶、球蚶等等,其中以毛蚶的產量最大,泥蚶最好吃,魁蚶的個體最大。其中以浙江寧波奉化海邊灘塗產的泥蚶最為馳名,相傳在唐元和四年(809年)即被列為貢品,每年選送一石五斗至京城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