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門鄉
湖南省懷化市辰溪縣下轄鄉
小龍門鄉小龍門鄉位於辰溪縣境南部,距縣城30公里,離懷化市40公里。隋代時即得名"大龍門",清乾隆皇帝南巡經此,認為只有朝廷的龍門為大,故易大為小,更名小龍門。小龍門鄉南鄰中方縣花橋鎮,北接寺前鎮,東連長田灣鄉,西靠橋頭溪鄉,是辰溪的"南大門"。全鄉總面積64.7平方公里,耕地864.2公頃,常住人口9438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鄉以農業為主,林業以用材林、經濟林為主。
小龍門鄉敬老院
小龍門鄉民國時期稱中伙鄉,鄉政府設中伙鋪,1951年仍稱中伙鄉,1952年遷小龍門更名為小龍門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小龍門鄉人民政府。
2021年6月10日,辰溪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小龍門鄉常住人口9438人。
區位優越,交通便利。1802省道與湘黔鐵路平行通過境內,設有小龍門火車站,為湘黔鐵路四等站,具有10萬噸以上貨運能力;礦藏眾多,物阜民豐。地下礦產資源豐富,年產煤能力在40萬噸以上,產石灰石18萬噸,有游家坳千畝經濟林,盛果期年產黃金梨82萬公斤,有已具規模的三元雜豬基地、土生土長的白毛烏骨雞、天然綠色的綠殼土雞蛋……。山清水秀,底蘊深厚。"百里山作屏,千年水流香,朝來霧氣低重,暮歸落霞滿天"正是那如詩畫般美景佳境的貼切寫真。境內龍門溪自古以來便是中原通往西南的必經之地,當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部西征經此,曾發出"溪水共青一色"的深情讚歎。龍門溪上橫卧著清康熙三十四年(1696年)修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修的龍門溪橋,橋側有古流雲寺遺址、明建文帝朱允炆雲中帝闕、辰州知府陳廷慶石刻,等等。悠久的歷史遺存和秀麗的山水風光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小龍門獨特的地域文化。
小龍門鄉境內東西稍高,南北較低,海拔140—854m,地貌以中山、低丘為主,中部為山谷盆地,北部為渾圓低丘,南北長11.5km,東西寬7km,成土岩以石灰岩為主,農地土壤主要是板岩紫泥田、黃泥田和少部分淺灰板田與冷浸田等,北部主要有紫泥田、岩碴田等。
年儲40萬噸的煤炭轉運站
小龍門鄉有高標準設施齊全的文化活動大樓1棟,集閱覽、放映、教育於一體,藏書達一萬多冊。電視網路、移動網路覆蓋全鄉,電視節目可視40餘套,體育運動項目及民間文藝項目開展廣泛,豐富多彩。
全鄉共有小學2所,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1500餘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教學質量高,配套設施齊全,全鄉適齡少兒入學率達98%以上。
小龍門鄉有中心醫院1所,醫生18人,床位20個,農村衛生所14個,平價藥房2所,基本能滿足人民群眾醫療健康保障。
辰州知府陳延慶捐資修建並題字的龍門溪橋
小龍門鄉的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全鄉有成人職業中專1所,中學1所,小學1所,在校學生1821人;文化活動中心1所,現化代多媒休學習、娛樂設備一應俱全;有200年省重點建設鄉鎮衛生院1所;2004年新建敬老院1所,供養五保老人30餘名。小龍門鄉的招商引資工作如火如荼。2004年以來,全鄉進行了投資環境專項整治活動,大力精減投資行政審批程序,加強企業周邊矛盾糾紛調處力度,嚴厲打擊破壞經濟發展的行為,全面肅清了制約經濟發展的"絆腳石"。至2004年底,僅煤炭生產一項就引資2000萬以上;實現產值6800萬元;引進小水電建設頂目2個共500萬元,建成後年發電產值將達300萬元以上;通過與岳陽紙集團聯姻進行速生技術造林,實現引資50萬元;同時還引資660萬元新建小龍門、中伙鋪農貿市場及進行房地產開發;引資300萬建成松脂加工企業1個,到目前為止,來我鄉投資創業的外地客商已有75人,他們來自上海、浙江、廣東、廣西、益陽、湘潭等全國各地,他們為小龍門鄉的經濟發展注入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同時,良好的經濟發展條件也成就了他們投資創業的顛峰。
"常懷愛民之情,常思富民之策"是指導小龍門鄉黨政一班人孜孜工作的宗旨和動力。作為人民公僕,對老百姓生活冷暖我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與放鬆,總是廣納諫言,積極尋找能夠幫助群眾致富的發展良方與妙策。"誠信招商,守信服務"是我們廣交四海賓客的基本承諾。您的福祉將是我們最大的利益,我們將以優質的服務,誠摯的熱情和飽滿的工作狀態歡迎廣大客商來小龍門開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