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笮鄉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下轄鄉

竹笮鄉,隸屬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位於寧都縣中南部,東鄰長勝鎮,南接賴村鎮、田頭鎮,西連青塘鎮,北毗梅江鎮,總面積94.33平方千米。竹笮鄉人民政府駐大富村叉路口,距縣城8千米。2018年末,竹笮鄉戶籍人口有3.49萬。截至2019年10月,竹笮鄉下轄1個社區及11個行政村。

竹笮鄉以農業經濟為主,主種水稻,經濟作物白蓮、西瓜、甘蔗、花生、臍橙、紅薯種植面積較大。2018年末,竹笮鄉有工業企業27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1家。

歷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屬九江郡南壄縣。
吳嘉禾五年(236年),孫權析雩都白鹿營地置陽都縣,屬陽都縣;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改陽都為寧都,屬陽都縣。
明、清時,屬仁義鄉;建國前,屬雲田鄉。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32年),為紀念革命烈士郭志墅,設志墅區,隸屬博生縣。
竹笮鄉
竹笮鄉
1949年9月解放,屬第三區(長勝區);1950年7月,屬第一區(城關區);1952年9月,屬城郊區;1957年5月,撤銷城郊區,設立竹笮、赤坎直屬鄉,隸屬寧都縣;1958年10月,屬城郊鄉東方紅公社;1961年11月,成立竹笮、鵝婆公社,仍屬城郊鄉;1963年3月,撤區並社,合併為竹笮公社,屬寧都縣管轄;1968年10月,竹笮公社併入劉坑公社;1970年8月,恢復竹笮公社;1984年6月,竹笮公社改為竹笮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竹笮鄉下轄1個社區及11個行政村:幸福社區、竹笮村、新街村、松湖村、布頭村、赤坎村、九塘村、大富村、鵝婆村、側排村、水口村、小坑村。鄉人民政府駐大富村叉路口,距縣城8千米。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竹笮鄉位於寧都縣中南部,東鄰長勝鎮,南接賴村鎮、田頭鎮、西連青塘鎮,北毗梅江鎮。全鄉總面積94.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竹笮鄉東西部多山地,海拔在400米左右。全鄉山地約佔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二。最高點系北面的黃泥奈,海拔867米,最低處為新街的釣洲壩,海拔170米。

氣候

竹笮鄉年均溫18.9℃。1月均溫7.2℃,7月均溫28.8℃,極端最低氣溫-6℃,極端最高氣溫39"C。年降水量1700毫米,4—6月約佔一半。

水文

梅江河自北向南流經竹笮鄉全境。

自然資源


竹笮鄉有耕地面積2.05萬畝,其中水田1.54萬畝,旱地5100畝。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末,竹笮鄉有常住人口2.83萬。
2018年末,竹笮鄉有戶籍人口3.49萬。

經濟


2017年末,竹笮鄉有企業24家,企業從業人數826人。

農業

竹笮鄉以農業經濟為主,主種水稻,經濟作物白蓮、西瓜、甘蔗、花生、臍橙、紅薯種植面積較大。主要特產有夏布、紅糖、三黃雞等。
竹笮鄉有耕地面積2.05萬畝,其中水田15454畝,旱地5100畝,主種水稻,通過引進良種,推廣水稻旱床育秧,拋秧等半年技術,種植效益得到大大的提高。畜牧業以養豬,養三黃雞為主,自20世紀80年代初“十萬家雞下廣州”聞名海內外,竹笮的三黃雞養殖一直久盛不衰,已發展成為規模化養殖,年出籠10萬羽以上的專業戶有14家,其中年出籠50萬羽以上的專業戶有2家,全鄉年出籠三黃雞250萬羽。
竹笮鄉
竹笮鄉

林果業

竹笮鄉境內林木主要有杉、松、樟、竹等樹種,果業僅臍橙種植面積就達4000多畝,其中500畝以上基地有4個,基它桃、李、梨、棗、柿都有種植。

工業

2017年末,竹笮鄉有工業企業1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
2018年末,竹笮鄉有工業企業2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

商貿

2018年,竹笮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41家。

社會


教育事業

1984年末,竹笮鄉內有初中1所、農業職業中學1所、完小12所,村小33所,在校學生4711人,教師170人(含民辦教師9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7.2%。

醫療衛生

1984年末,竹笮鄉內有衛生院1所,農村醫療所11個,醫務人員48人,病床14張。

交通


竹笮鄉轄區內泉南高速公路、319國道236國道興泉鐵路穿境而過,泉南高速在竹笮鄉設有寧都互通和寧都南服務區,寧都互通對接寧都大道,寧都大道直達城中心。

文化


地方特產

竹笮鄉主要特產有夏布、紅糖、三黃雞等。

代表人物


黃步元(1901——1930年),任紅軍獨立團團長,九塘村人。
陳昌奉(1915—1986年),紅軍長征時為毛主席的警衛員,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江西省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副參謀長,石塘節村人。
黃思沛(1910—1988年),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吉林省軍區副司令員,九塘村人。
竹笮鄉
竹笮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