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2條詞條名為張一鳴的結果 展開
張一鳴
書法家
當代著名書法家,山東聊城人。現為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名家聯合會理事、齊魯兒女書畫院副院長,被中國夢論壇組委會、全球華人祖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授予“和平使者”稱號。曾得到著名書法家陳孟康先生,中國書協理事、北京書協副主席田伯平等諸多名師指導。幼承庭訓,學書從唐碑入手,后又涉足於篆、隸、金文等,尤其對北魏時期的諸碑刻石更加用功,可謂“總百家之功,極眾體之妙”。
魏碑榜書具有多元的美學特質。它滲透了儒、釋、道三家文化的血脈,融合了隸書的筆勢開張與楷書的結體嚴謹,給人以雄健開張的心理體驗。其特點:蒼勁有力、厚重純樸,銅造鐵鑄、方圓兼備。
行書宗法於王羲之,其書作如行雲流水,瀟灑飄逸,骨格清秀,點畫 遒美,疏密 相間,布白 巧妙,在尺幅之內蘊含著極豐裕的 藝術美。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真可說極盡用筆使鋒之妙。
楷書熔歐、顏、柳、趙於一爐。融會貫通,加以發展,形成獨特風格。尤其是小楷有晉唐之神韻、元明之清秀。其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
作品曾在海內外多次展出,被眾多機構及私人收藏。其小楷長卷《出師表》、《道德經》等作品被高價拍賣。其作品被收入《慶祝黨的十八大全國書畫名家作品集》、《全國第五屆張裕釗流派書法精品展作品集》。
2012年3月,榮獲“中華百龍全國書畫大賽”銀獎,榜書作品在北京雕塑公園展出。
2012年4月,作品榮獲“弘揚北京精神,營造地鐵文化全國書畫名家精品展”優秀獎,作品在北京地鐵站展出。
2012年11月,作品榮獲“慶祝黨的十八大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展”三等獎。
2013年5月,接受中國網路電視台(CNTV)專訪,並拍攝專題片《磨礪春秋三十載 精益求精顯真金》,全面展現所取得的藝術成就。
五彩墨色 意氣紛然
論張一鳴書法藝術的審美意蘊
----汶岳
近 日,觀青年書法家張一鳴(原名張丕秀)書法作品《曾國藩家訓》,竟覺尺寸之中氣象萬千,字裡行間蔚為大觀,一種獨特的藝術氣息盈面悅心,融思暢神!該作品既合法度又重在變化,一筆下去,縱深、層次,應有盡有,筆到功到,意氣紛然。在“五彩墨色”中,字字都殷殷滲透著粗朴、峻厚、豪放、渾穆、洞達之精義。
三幅作品
南朝書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他所強調的是以形寫神,形神兼備。今即從“形”“神”兩個方面,談一下張一鳴書法藝術的審美意蘊。
一、張一鳴行書之美
1、形:線條在法度下的自由舞蹈
“形”包括點畫線條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書法空間結構。張一鳴行書宗法於王羲之,其書作如行雲流水,瀟灑飄逸,點畫遒美,疏密相間,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內蘊含著極豐裕的藝術美。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真可謂極盡用筆使鋒之妙。在此幅作品中,多個“知”、“之”、“而”、“以”、“吾”、“則”、“當”字無一雷同,頗得《蘭亭序》之真意,充分體現了“統一中求變化”的形式美規律。
點畫線條作為書法的外在表現形式,具有本身的力量感、節奏感。力量感是線條美的要素之一。是指點畫線條能在人心中喚起力量的感覺。看書法是不是寫得好,除筆畫和間架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筆力。觀一鳴書法,其筆鋒根據需要藏露結合,點畫線條方正竣厲,力含其中。其單字的結體整齊平正,長短合度,疏密均衡,又於平正中見險絕,處處顯露出力的平衡。節奏感是線條美的另一要素。書法由於在創作過程中運筆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產生了輕重、粗細、長短、大小等不同形態的有規律的交替變化,使書法的點畫線條產生了節奏。觀一鳴行書,其作品中字與字一筆勾連而去,婉轉似溪水長流,輕舞若春陽漫照,或急或徐,上下承接,行氣自然連貫,血脈暢通,猶如遊絲牽引,呈排山倒海之勢。
2、神:心手兩暢的至高境界
對書法來說,形在,意達,才能立字。書法的至高境界便是通過抽象的線條與人的情感相呼應。石濤說:“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張一鳴緊緊把握了書法“一畫”的創造法則,將筋、骨、血、肉融為一體,以最簡單的造型形式去表現他豐富的人生體驗,將生命藝術化。多年來,張一鳴堅持讀書、臨帖、悟道、創作。他的涵養,他的胸襟,他的品格,深深地影響了他的作品。正因為如此,張一鳴書法作品《曾國藩家訓》充滿著不從流俗的氣質。也只有像他這樣,篤學、淡泊、執著才能在創作中恬淡自如、心手雙暢、物我兩忘,才能寫出真情至性,融進自己知識修養和審美趣味的佳作。
近代美學大家朱光潛先生認為,能夠從墨跡中看出“有生氣有性格的東西”,這就是書法藝術的神。張一鳴的書法,就充滿著這樣的精氣神!
二、張一鳴魏碑榜書之美
張一鳴魏碑榜書具有多元的美學特質。曾有人以“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眩目,力士揮拳”等具體形象類比聯想好的書法作品,即:體格強健——有陽剛之氣——富於英雄本色——莊嚴不可侵犯,這恰恰暗合於張一鳴魏碑榜書端莊雄偉的藝術風格。
魏碑書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張一鳴先生對魏碑情有獨鍾。無論亦隸亦楷的“二爨”,無論方整嚴峻的《龍門二十品》,無論具有皇家氣象的墓誌《元懷》、《元瑛》,無論鄭道昭的《鄭文公碑》等等,他都悉心品賞,仔細玩味,認真揣摩,常加體悟,心追手摩,達到忘我境界。他覺得,質樸方厚重,疏野更自然。書寫魏碑,不僅可以完善書寫技法,從中,更可以感受北魏肅穆重拙的人格氣概以及洪荒大化的自然形態,因而張一鳴對魏碑書法有一種“心嚮往之”的親切和私淑,並時時以魏碑中蘊含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來校正和規範自己的人生行為,以及書法行為。張一鳴認為,書如其人,這不僅是一句勵志書家的箴言,更是一種文人心底的潛在法則。這種法則,體現在筆墨點畫中,就要有形。這種形,就是一個人心性的外化。以此角度來觀照和研習魏碑書法,心底自然就蕩漾起一種真力、真氣,從而釀造、修鍊出一種人生境界的大美。
三、張一鳴書法的詩性之美
張一鳴的書法作品隱含著一種風流逸氣和灑脫精神。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書法家不學、不懂古典中國文化,歷來被認為積蘊有限,難成大器。張一鳴學書,不僅朝夕臨習字帖,更每每精研歷史文化。他深信:經目著心久之,自然有悟入處。除對中國楹聯、榜書等傳統藝術進行精研外,他還遍習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如饑似渴研讀諸子百家等古籍,從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細微處體悟書法應有的蘊積和厚重。他的書法也因此於喧囂中見沉毅、於古典中見性情,特立獨行、大氣豪放,獨擅一家之美,殊為難得!
中國書法作為綜合藝術,具有其獨特的藝術精神,主要表現為天人和諧以及載道、暢神三方面。中國書法講究天人和諧。而從功能上來看,中國書法的藝術精神還包括載道、暢神兩個方面。載道是對群體的,有其認識客觀世界和道德教化的作用。暢神是對個體的,幫助陶冶性情,實現精神超越。兩種功能都是對人的終極關懷。張一鳴的《曾國藩家訓》就是這樣的書法作品。曾國藩被稱為“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又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後的理學大師與一代大儒。其流傳甚廣的家訓典籍,堪稱“古今家訓之首”。它集中體現了曾國藩既能自立又能立人、既能自達又能達人的人生智慧與濟世思想。其家訓勵志勵行,治家治學,飲譽士林,被後人廣為稱頌,影響深遠。張一鳴的書法大氣磅礴、磊磊落落,以之表現曾國藩家訓,正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二者結合向社會傳遞正能量,更是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