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白眉鴨的結果 展開
- 雁形目鴨科動物
- 白沙鴨
白眉鴨
雁形目鴨科動物
白眉鴨(學名:Anas querquedula)屬小型鴨類,大小和綠翅鴨差不多,體長34-41厘米,體重不到0.5千克。雄鴨嘴黑色,頭和頸淡栗色,具白色細紋;眉紋白色,寬而長,一直延伸到頭后,極為醒目。上體棕褐色,兩肩與翅為藍灰色,肩羽延長成尖形,且呈黑白二色。翼鏡綠色,前後均襯以寬闊的白邊;胸棕黃色而雜以暗褐色波狀斑。兩脅棕白色而綴有灰白色波浪形細斑,這同前後的暗色形成鮮明對照。雌鴨上體黑褐色,下體白而帶棕色;眉紋白色,但不及雄鴨顯著。以水生植物的葉、莖、種子為食。分佈於英國、南部、芬蘭、法國、義大利、黑海、土耳其、西伯利亞、中國、蒙古、堪察加半島。越冬在歐洲南部、西非、埃及、肯亞、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南半島、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
白眉鴨,中等體型(40厘米)的戲水型鴨。雄鳥頭巧克力色,具寬闊的白色眉紋。胸、背棕而腹白。肩羽形長,黑白色。翼鏡為閃亮綠色帶白色邊緣。雌鳥褐色的頭部圖紋顯著,腹白,翼鏡暗橄欖色帶白色羽緣。繁殖期過後雄鳥似雌鳥,僅飛行時羽色圖案有別。飛行雄鳥藍灰色翅上覆羽是其特徵。虹膜-榛栗色;嘴-黑色;腳-藍灰。叫聲:通常少叫。雄鴨發出呱呱叫聲似撥浪鼓。雌鳥發出輕kwak聲。虹膜—榛栗色;嘴—黑色;腳—藍灰。
白眉鴨雄鳥額和頭頂黑褐色,其餘頭、頸淡栗色,密雜以白色細紋。眉紋白色,寬而長,一直延伸到後頸。上體暗褐色,具淡棕色羽緣。內側肩羽特別尖長,呈綠色,具顯著的白色中央羽軸紋和白色狹邊;外側肩羽較短而稍寬,內翈大都灰褐色,外翈藍灰色,均具白緣,但無白色中央紋。翅上覆羽淺藍灰色,大覆羽具寬的白色端斑;初級覆羽淡灰褐色,外翈具寬闊白邊。初級飛羽暗褐色,外側3-4枚具棕色端斑,內側染有灰色,羽軸均為白色;次級飛羽外翈灰褐色而閃金屬綠色光澤,形成綠色翼鏡,白色端斑形成翼鏡后緣白邊;三級飛羽稍微延長,內翈褐色,外翈黑褐色而具白色狹邊,最外側1枚外翈藍灰色,具較寬的白色羽緣,形成翼鏡內側邊緣。頦暗褐色,胸棕黃色,密雜以暗褐色波狀斑紋。上腹棕白色,下腹和兩脅亦為棕白色,但具暗褐色波狀細斑。尾下覆羽棕白色而雜以褐色斑點。腋羽白色,非繁殖羽似雌鳥。
雌鳥頭頂至後頸黑褐色,滿雜以棕色細紋;眉紋棕白色,貫眼紋黑色,眼下面還有一條棕白色紋自額基向後延伸至耳區;其餘頭側和頸側亦為棕白色而具細密的暗褐色紋;頦和喉純白色。上體黑褐色,羽緣淡棕色,翅上覆羽污灰色,大覆羽具寬闊的白色端斑。翼鏡灰褐色而具綠色光澤,但不甚明顯。初級飛羽黑褐色,羽干白色,三級飛羽亦為黑褐色,外翈邊緣白色。上胸棕色而具褐色細斑,下胸棕白色;腹和尾下覆羽灰白色,微具褐色斑點。兩脅暗褐色,具淡棕色羽緣。腋羽白色。
幼鳥似雌鳥,但胸和兩脅更多棕色,下體斑紋較多。
虹膜黑褐色,嘴黑褐色,嘴甲黑色,跗蹠灰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260-400g,♀255-3858;體長♂361-410mm;♀322-382mm;嘴峰♂36-41mm,♀35-40mm;翅♂177-195mm,♀170-187mm;尾♂61-90mm,♀60-83mm;跗蹠♂26-35mm,♀26-30mm。(註:♂雄性;♀雌性)
棲息於開闊的湖泊、江河、沼澤、河口、池塘、沙洲等水域中,也出現於山區水塘、河流和海灘上。
每年春季於3月中旬至4月初從南方越冬地遷到華北地區,4月中下旬到達東北和西北繁殖地。秋季於9月末10月初開始南遷,10月中旬至11月初陸續到達南方越冬地。遷徙時常密集成群。
常成對或小群活動,遷徙和越冬期間亦集成大群。性膽怯而機警,常在有水草隱蔽處活動和覓食,如有聲響,立刻從水中衝出,直升而起。飛行快捷,起飛和降落均甚靈活。
主要以水生植物的葉、莖、種子為食,也到岸上覓食青草和到農田地覓食穀物,特別是在遷徙季節和冬天。春夏季節也吃軟體動物、甲殼類和昆蟲等水生動物。覓食多在水邊淺水處或小型淺水湖泊和水塘中,從不潛水取食。覓食多在夜間,白天在開闊水面或水草叢中休息。
繁殖於全北界;南方越冬。分佈狀況:繁殖於中國東北、西北。冬季南遷至北緯35°以南包括台灣及海南的大部分地區。並不常見。習性:冬季常結大群。時常見於沿海瀉湖。白天棲於水上,夜晚進食。
白眉鴨分布圖
白眉鴨 1齡時性成熟。通常在冬季越冬地時即已配成對。已有繁殖歷史的成鳥重新配對,有的在9-10月和遷徙期間即已開始。時常以對為單位結成小群到達繁殖地。時間多在4月末5月初,是水鴨中到達繁殖地最遲的種類。到達繁殖地后立刻開始建立各自的巢區。繁殖期5-7月。營巢於水邊或離水域不遠的厚密高草叢中或地上。巢掩蔽較好,也在遠離水域100m距離的草地灌木叢下營巢。巢多利用天然凹坑和洞穴,有時雌鳥稍加修理和擴大,內放以乾草葉和乾草莖即成,開始產卵后雌鳥還將從自己身上拔下絨羽圍在巢的四周,當它離巢覓食時,亦用絨羽將卵蓋住。每窩產卵8-12枚,偶爾也有多至14枚和少至6枚的。卵呈長卵圓形,草黃色或黃褐色,大小為43-49mm×29-36mm,平均45.7mm×33.2mm,重22-29g,平均27g。雌鳥孵卵,雄鳥僅在產卵期間和雌鳥開始孵卵的最初幾天留在巢附近,以後則離開雌鳥同別的雄鳥一起到換羽地換羽,孵化期21-24天。雛鳥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跟隨親鳥活動,在親鳥帶領下經過40多天即能飛翔。
單一物種,無亞種。
白眉鴨是中國主要產業鳥類之一,種群數量較大。但種群數量已相當稀少,據國際水禽研究局(IWRB)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1990年中國僅統計到2036隻,1992年4434隻。白眉鴨在世界各地的種群數量據1984年在非洲的調查,查德548000隻,尼泊爾252000隻,塞加內爾88000隻;在亞洲據1992年調查,西亞234隻,南亞112007隻,東亞4434隻,東南亞71140隻(IWRB 1992)。總的種群數量仍是很豐富。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020年10月,國家林草局發布通知,明確對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其中,對白眉鴨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引導養殖戶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養殖活動,並按有關規定完成處置工作。確需適量保留種源用於科學研究等非食用性目的的,要充分論證工作方案的可行性,並嚴格履行相關手續。
白眉鴨是中國東南部冬季主要產業鳥之一。體形較小,每隻可得凈肉300克。體羽還可做鴨絨。